俄烏沖突已經進行到一個月了,這幾天在網上看了不少法律博主、炒股博主,為了篩選信息獲取能力和判斷能力不足的受衆群體,開始大量引用烏克蘭方面的戰報,得出了各種啼笑皆非的結果。連俄軍死亡17000人的結論都敢下。按照1:5的死傷比,俄軍這會怕是在烏克蘭境内已經沒有可戰之兵了。戰争雖然還沒有結束,但我們依然可以對這場戰争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
我們先對俄軍在烏克蘭方面的兵力分布進行一個基礎的了解。俄軍本次進入原烏克蘭國境内作戰的野戰部隊約6萬人,兩個自治共和國(東烏)的自有武裝約3萬人,加上其它俄方零散單位,目前在原烏克蘭國境内作戰的俄方部隊總計在10萬人左右。此外俄軍在白俄羅斯突出部和原俄烏邊境地區各保留有一個重兵集團未投入戰鬥,其中白俄羅斯突出部布列斯特方向的重兵集團即是所謂的“白俄羅斯斷頭台”,是防備域外(如北約勢力)力量幹涉的重要後手,一旦域外力量的地面部隊越過波烏邊境幹涉俄烏沖突,布列斯特方向的重兵集團即可向南将其切斷。
一般所說的“俄軍在本次沖突中投入了20萬地面部隊”,指的是整個烏克蘭方向投入的兵力,包括上述兩個未投入交戰的重兵集團。俄軍的機動部隊總數在28萬到30萬左右,一次性在單個方向上投入20萬人,整體來說确實是比較吃緊了。
這場戰争并不像某些人形容的,歸類于二戰水平,這次俄烏沖突是現代技術環境下的大縱深機械化戰争的唯一實例。這個其實簡單做個加減法就可以看出來,二戰之後如此規模的戰鬥,僅此一例。作為對比的北約其實連氣焰最嚣張的時候,打南聯盟都不敢地面部隊下場的慫蛋,非常的“挑對手”,怕“天兵”的神話破功。不過在現在這種情況下,越不下場神話破功越快。
烏軍實際上開戰之後很快就被俄軍進行了有效的戰場遮斷,簡而言之就是喪失了大部隊沿交通線移動和集結的能力。因為一集結就挨炸,大部隊沿交通線機動也挨炸。所以開戰以來,烏軍的兵力部署态勢基本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說白了其實就是龜縮在城裡,拿老百姓當肉盾,一出城挨打。但很顯然,龜縮挨打或許能稍微推高交換比,但一定是沒有任何可能赢得戰争的,甚至連打幾個體面一點的漂亮仗都不可能。烏軍基本喪失了主動獲取俄軍情報的能力,隻能通過當面接觸的俄軍來了解有限的信息。整個空情網也完蛋了,防空兵器隻能依靠自身能力獨立戰鬥,效能大打折扣。比較典型的兩個例子,一是開戰不久烏軍一整個山毛榉防空導彈,在有敵情的環境下盲目機動遭遇俄軍武裝直升機,行軍狀态被火箭彈消滅。二是俄軍長航時無人機全程跟蹤拍攝烏軍利用購物中心隐藏火箭炮單位,并于烏軍進入發射陣位後快速召喚戰術彈道導彈進行打擊。
俄軍無人機能長時間在基輔市區的高空飄着,意味着烏軍的區域防空在俄軍面前可以說已經完全消失了。這也就是俄軍還把一部分烏克蘭人當同胞,要是換成美軍,精确制導彈藥不要錢似的使勁往下扔,過個三五天烏克蘭全國就該把澤連斯基交出去跪求投降了。至于沖突中被吹爆的“軍盲三神器”,毒刺、标槍和無人機,實際效果完全不夠看的。在戰争初期俄軍進行大範圍穿插機動階段,“烏克蘭超人RPG爆殺VDV”的視頻偶爾還是能見到幾個的,但是為什麼标槍、毒刺之類吹上天的東西反而沒有可靠的戰果?為什麼毒刺能被Ka-52十八連閃,“針”式乃至山毛榉,還有七十年代水平的圓點U卻不乏戰果?
武器裝備的訓練使用以及單件武器和整個軍事體系的配套性是必須注意的,換一件武器對整體戰鬥效能的影響,并不是像遊戲裡把鍛造7太刀換成鍛造8太刀固定增加300點獨立攻擊力那麼“熱插拔”那麼簡單清晰。回到标槍就是标槍的發射過程非常繁瑣,需要專門的培訓才行。這也是為什麼大量的标槍烏軍并不愛使用,反而被俄軍大批量繳獲的原因。烏軍也不是完全沒有亮點,至少小部隊還是有可圈可點的組織和戰鬥意志。在被全方位遮斷的情況下,烏軍能組織起排到加強連一級的反突擊,屬實難能可貴。當然這類反突擊的結果,最後往往是成就了俄軍Tos1單位的勇氣獎章或者俄羅斯英雄榮譽。此外,俄軍在戰鬥中廣泛使用伴随的Tos1發射雲爆火箭粉碎烏軍反突擊,這種“雙份霰彈”式的戰法也是值得注意的新動向。
另外這個結論,是從數個俄軍TOS1單位的表功材料裡看出來的,但從烏軍方面流出的材料中,是看不出東部烏軍還能組織起這種戰鬥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烏軍用來拍小視頻的手機不是諾基亞,不可能在被雲爆火箭彈覆蓋過一輪之後還能正常使用。
還有的話,就是對圓點U導彈的應用。目前發現目前可以證實的烏軍遠程火力打擊有三次:之前通過網絡釣魚方式引誘頓巴斯平民集會後試圖用圓點U進行打擊,成功發射,被末端攔截,造成了附帶損傷;使用圓點U對赫爾松機場進行打擊,成功發射,成功命中,摧毀一批俄軍直升機;使用圓點U對别爾江斯克港口泊位進行打擊,成功發射,被末端攔截,造成了附帶損傷。
從這三次戰例可以看出,烏軍戰術彈道導彈打擊的,都是烏軍已經知道确切坐标的非時敏目标(市民廣場、原屬于烏軍的赫爾松機場、原屬于烏軍的别爾江斯克軍港),打擊前隻需要進行簡單的人工詳查确認目标狀态即可。結合烏軍整體較為落後且與北約不兼容的信息化建設,基本可以認為烏軍暫時還不具備在北約情報引導下對時敏目标進行遠程火力精确打擊的能力。
俄軍從戰争開始,不但忠實的執行“去軍事化”的任務,還順帶手一起完成了“去軍工化”。在烏軍喪失區域防空能力後,俄軍将相當一部分遠程火力放到了摧毀烏重要軍工企業上,目前已知遭到毀滅性打擊的,包括馬雷舍夫工廠、利沃夫飛機修理廠、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等。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打開瑞典斯德哥爾摩所的數據庫下載一個烏克蘭出口武器清單,然後對照新聞看一下這些武器的制造廠家還有幾個沒被打擊過。
俄軍的問題之前有提到過,主要是偵察能力的短闆。除了之前說的火力偵察分隊缺乏專用載具而損失較大外,俄軍地面部隊在夜間的行動頻率也比較低,往往依靠陸航組織的“夜間獵人”分隊出動清掃烏軍(而烏軍對此毫無辦法),不知道是否是俄軍夜間偵察通訊能力不足的原因。
作者:BLACK槍騎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