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人怎麼旅行的

古人怎麼旅行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6 18:18:54

當下正是春天賞花的時節。可惜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許多朋友出遊的蓬勃之心,都受到了阻攔。

既然不能到大自然中去賞花,那麼今天就在線上聊聊古人春日賞花的風俗吧。

今天的内容,來自阿信家的寶藏作者、中國傳統文化物質學者孟晖老師

古人踏青初體驗:郊遊、摘花、野餐

春天去踏青去看花,是中國非常古老的風俗,踏青在古代被稱為“踏春”“遊春”等。

到了大自然中,看到那麼多美麗的花朵,人們就不希望空着手回家,所以古人就有一種很自然的舉動,踏青賞花時,摘花摘草帶回到家裡。

這個現象在《詩經》裡就有表現。

“維士與女,伊其将谑,贈之以勺藥。”

——《詩經·鄭風·溱洧》

《詩經·鄭風·溱洧》就描繪了一幅“遊春圖”,少年少女們在春日出遊,互贈芍藥花,表達對彼此的好感。

古人怎麼旅行的(古人的花式踏青行為大賞)1

到了宋代後,春日摘花摘草甚至形成了一種儀式感。

宋代的清明前後,為了踏青,人人都要出城去找風景優美的地方,古人不僅僅是看花,而且要坐下來野餐。

《東京夢華錄》中對此就有記載:

“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抵暮而歸……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

——《東京夢華錄·清明節》

當時有身份的女性,都會坐着轎子出城去踏青,而在踏青的過程中,會摘很多楊柳枝、野花,用于裝飾女性所坐的轎子的頂上和四周。

古人怎麼旅行的(古人的花式踏青行為大賞)2

《花神圖》明 仇英

在國寶《清明上河圖》裡,也有描繪這種春日風俗的畫面。

《清明上河圖》的開頭一段,是比較荒涼的郊外,漸漸地有了人迹,不久在一段彎道上,就出現了一隊遊春歸來的人馬

古人怎麼旅行的(古人的花式踏青行為大賞)3

《清明上河圖》 局部 張擇端 北宋

這隊人馬的前面,走着一頂轎子,轎子頂插滿了樹枝和花枝,男主人騎着馬走在後面,兩側有仆人扛着擔子,兩邊是野餐用的食盒

《清明上河圖》之所以叫《清明上河圖》,這段畫面就是一個證據,因為它很明确地表現了清明節古人踏青歸來的具體場景。

花籃成為踏青中的主角

春日踏青摘花折柳的習慣,在北宋時也有了一些轉變。

從北宋開始,出現了一個好風氣,就是花匠們買來成批的、制作精美的藤編花籃,把人工培育的鮮花搭配着插在花籃裡,并且十分講究鮮花的姿态、疏密等,這與今日的“插花藝術”十分相近。

古人怎麼旅行的(古人的花式踏青行為大賞)4

現在的花籃

等到南宋時,遊春的人們不再流行去折花折草,而是買現成的花籃帶回家

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在當時的首都臨安(今杭州),小販們會在西湖邊兜售各種各樣精巧的工藝品,滿足遊春人們的購買欲,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花籃。

《武林舊事》把花籃歸為“湖中土宜”,也就是西湖的土特産之一,花籃在遊春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宋代的花籃因為特别精巧,廣受喜愛,還成為了一種繪畫題材。

宋代有專門的花籃圖,不大的畫面上僅畫一隻花籃,甚至有些畫家就以畫花籃見長。

故宮博物院中就收藏着一幅南宋畫家李嵩的《花籃圖》,在畫面中,花籃裡搭配着有百合、萱花、石榴花、栀子花、含笑等等,精緻繁複的花籃本身就已經是一件藝術品了。

古人怎麼旅行的(古人的花式踏青行為大賞)5

《花籃圖》頁,南宋,李嵩繪圖源:故宮博物院

花籃手工藝品的出現,逐漸形成了用購買花籃代替采花采草的風氣。

一隻花籃裡的詩意與浪漫

到了清代,花卉種植已經頗具規模。

蘇州,不僅本地花卉種植業非常發達,成為了當時名副其實的花卉中心,同時蘇州花農還有能力整理培育南方的各種鮮花,再把它們運向全國各地,蘇州也就成了花卉轉運中心和花卉貿易中心。

清代文人顧祿寫了一本書《桐橋倚棹錄》,專門介紹清代蘇州的風俗,其中就有寫到花籃的盛行。

“茉莉花籃,總名也,如木香、玫瑰、山茶、臘梅、梅花、桃花,皆可扡之,但茉莉花為盛行耳。”

“豪民富賈,楚館秦樓,多争買之,晨懸鬥室,昏袅羅帏,夢醒花放,尤繁華中之色香世界也。”

蘇州花農制作的花籃,不但籃中的鮮花種類繁多,樣式也頗為精巧。

古人怎麼旅行的(古人的花式踏青行為大賞)6

圖源:電視劇《紅樓夢》

有花農将鮮花用銅絲串成花串,銅絲一頭插在花籃裡,另外一端垂在半空中,從花籃中垂出來,整個花籃中有若幹這樣的花絡子。人們将花籃買回家去吊在半空中,微風吹過,這些花絡子便會搖曳晃蕩,十分動人。

不僅如此,還有花農在編花籃時,特意在籃體上留出縫隙,放上一隻玻璃魚缸,缸中用清水養小金魚,于是這就成了一個魚缸花籃

還有一種設計,是在花籃當中放一隻玻璃的小油缸,在夜裡點上燈,它就變成了一隻燈花籃

甚至蘇州花農已經不止于編花籃了,他們能用銅絲做出各種各樣的造型,比如蟾蜍、龍鳳、雙飛的蝴蝶等等都不在話下,再用麻繩把鮮花綁在這些用銅絲做的小胎體上,形成了一種鮮花遍附的小工藝品。

“或有用粗細麻骨,以銅絲紮成三角蟾蜍、蝴蝶雙飛、元寶、鞭、劍、匾額之類,置簪花于上,皆由花農臆造,無定格也。”

——《桐橋倚棹錄》

再說回遊春,蘇州遊春有兩個大日子,一個是清明節,一個叫牡丹市(也就是賞牡丹)。

蘇州人遊春,會坐着遊船去虎丘,一路上的山塘路十分熱鬧,七裡山塘上,全是店鋪全是做買賣的,古人開着船一路玩一路買東西,好不快活。

等到了黃昏時節,人們遊玩累了,準備起航返程的時候,花農們就坐着小船到這些大遊船前,兜售他們自己做的鮮花工藝品。這些花農家的賣花女兒們,把各種很美的鮮花裝飾品,遞到大船上,大船上的人把錢送下來,這叫賣花錢。

回到了蘇州城門外後,人們就要上岸改坐轎子回家,把花籃、鮮花工藝品挂吊到轎子上頭,就這樣,把花光和春光帶回家裡

古人怎麼旅行的(古人的花式踏青行為大賞)7

這些芬芳豔麗的花籃,人們會在家中吊挂起來。

裝了魚缸的花籃吊在半空,人們一擡頭就能看到花籃中間有魚影在遊動。而裝了玻璃油燈缸的燈花籃,到了夜晚,人們把燈點亮,點點燈光從散發着香氣的花籃當中洩出,微風吹過,花籃緩緩地晃動。

從春遊到采花、編制花籃,這是隻有中國古人才能想到的詩意和浪漫。

古人怎麼旅行的(古人的花式踏青行為大賞)8

看完古人遊春賞花的種種玩法,我們會發現,賞花插花并不需要被冠以“高端”之名。

古代的花農們把插花變成了很可愛的商品,而遊人則把把鮮花當做家中的美好擺設,把精緻化成日常,這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審美智慧

參考資料:

[1] B站@孟晖說古時風雅

[2]《美人圖》,孟晖 著,2021年4月,中信出版集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