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包青天之七俠五義》,雖然是多年之前的老片子了,但精良和質量,卻是可見一斑。
而讓我感到震撼和憤怒的,是來自包拯初任定遠縣縣令時,發生的一起刑事案件。
電視劇裡寫得有些玄幻,而包拯更是依據一隻瓦盆,就破了不被人熟知的殺人慘案,讓占“财”為王的惡毒兇手最終伏法。
01.
案子要從一位名叫張别古的老者,買了一隻瓦盆說起:
獨居老人張别古在小販那裡,花了兩文錢買了一隻瓦盆,準備用來洗腳,結果因為腳臭,熏醒了寄宿在瓦盆裡的冤魂劉世昌。
劉世昌由此與張别古聊了開來,他懇求張老将自己帶到定遠縣衙門,為自己擊鼓鳴冤,并向包青天道出實情。
善良的張老同意了,但是劉世昌先被門神擋在門外、後因為沒衣服穿在身上,所以羞于見人的原因,讓張老白白跑了兩趟,被人當做胡鬧趕了出來,最後,還是好心的張老花錢為他燒了紙衣,才讓劉世昌得以與包拯成功見面。
包拯見到了劉世昌的冤魂,明晰了他的冤屈,更是痛斥了道貌岸然的兇手——趙大夫婦,他承諾一定為劉世昌讨回公道,于是,包拯設計,讓死不認罪的趙大夫婦,最終承認了作案事實。
原來,趙大夫婦看夜裡來投宿的劉世昌背負了一個大包袱,便起了歹心,用木塊砸了劉世昌的後腦勺,殺了他,而劉世昌包袱裡的銀兩首飾也被兩人私吞。
他們毀屍滅迹,将劉世昌的屍體火化,并将其骨灰參雜在土裡,制成了瓦盆出售,最後毀滅所有作案痕迹。
所以,除了劉世昌自己,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惡行。
而以殺了劉世昌的趙大夫婦,從此抛棄了以燒制瓦盆為生的困苦日子,一夜暴富,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富裕生活。
但是,人在做天在看,壞人自有其應有的歸宿,得知真相的包拯為劉世昌申了冤,最後,自食惡果的趙大夫婦受到了他們應有的懲罰。
以此,劉世昌也安心的循入輪回。
這一場因為錢财而犯下的悲劇,終于畫上了完美的句号。
02.
在這一場因人性所惡,而犯下的悲劇裡,最讓我感動的,是那個孤單無依、貧窮落魄,但是仍然心善的老漢——張别古。
如果他沒有善心,就不會幫助冤死的劉世昌,更不會被人誤會成為精神有問題的人,也不會在劉世昌兩次沒能現身後,依舊有耐心幫助他,為他擊鼓鳴冤。
他自己貧窮如斯,連買一個三文錢的瓦盆,都要讨價還價,但是他卻仍然願意花錢,為劉世昌買紙衣,雖然紙衣錢不多,但也算張老一筆不菲的支出了,即使錢少,但也是他那一份善良的心意。
就像他對劉世昌所說的:
“我是看你死得冤屈……”
由此看來,一個善良的人,無論他貧窮富貴,他都不會失去樂于助人、伸張正義的一顆心。
這樣的善舉,無論大小,都是彌足珍貴的寶藏。
反觀因為身外之物,就對劉世昌痛下殺手的趙大夫婦,他們也許生活困苦,也許充滿艱辛,但是他們錯就錯在:企圖用歪門邪道、企圖用他人的性命,換來自己的安居樂業、換來自己的榮華富貴。
從他們起了歹心的那一刻,他們就徹底輸了,輸了為人基本的良知和原則,這一刻,他們才真的成了衣冠禽獸。
總結
誰沒有苦難和折磨?
誰不曾在生命的困苦裡,苦苦掙紮過?
但是做人卻不能妄圖将自己的苦難,轉嫁到他人身上,也不能妄圖通過奪取他人的價值,來成就自己的輝煌。
而且,為的不過是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就活活奪走一個鮮活生命活下去的權力。
誰給他的勇氣?誰給他的權力?
所以,當我看過趙大夫婦的惡行,又看過老漢張别古的善舉後,我真的感動于善良的可貴,也充分見證了人性的複雜。
為了幾百塊錢可以殺掉一個人,為了所謂的榮華富貴,也可以對無辜的路人下手……
而我想,正如亦舒《喜寶》筆下的角色——姜喜寶的結局裡,當她陪伴着垂垂老矣的勖存姿,雖然他給了她數不盡的金銀珠寶、榮華富貴,但她的心是死的,這一刻她才知道:錢并不是萬能的,而隻有錢的生活裡,簡直生不如死。
而這,才是一個人的生命裡隻剩下了金銀财寶裝點自身,所擁有的生不如死的感受吧!
而人性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較量,最終會歸于那句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最後的最後,幫助了劉世昌的老者張别古,得到了他應有的回饋——衙役送來了五十兩銀子,這筆巨款,足以補貼他的餘生。
恰恰是這五十兩銀子,暖了一顆善良美好的心!
話題:你如何看待殺害劉世昌的兇手和為劉世昌申冤的張老呢?
歡迎評論!
—END—
,[大偵探皮卡丘]晨曦橙,情感原創寫手,一支筆寫人生,述世界,看人生百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