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學習是應該整個初高中語文學習之中最有難度的知識點,同時又是一大考點,是很多同學在考試中最容易丢分的一個點。
常見文言虛詞20個。(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實在的意義的詞。主要的作用是組合語言單位。虛詞種類有七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歎詞、象聲詞、代詞。
1.介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介詞是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的前面,合起來表示時間、處所、原因、方式、對象等意義的詞。對介詞的考查,通常是結合對文句的理解進行的。
引出行動的工具、方法、憑借 |
以、因 |
拿、憑借、依據 |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
(《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因以諷谏。(《張衡傳》) |
引出動作的對象 |
于、與、因、為、乎 |
同、跟、給、替、對、對于、向、通過 |
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②欲呼張良與俱去。
(《鴻門宴》) |
引出動作的原因 |
于、以、為 |
由于、因為 |
①業精于勤而荒于嬉。(《進學解》)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嶽陽樓記》) |
引出動作的時間、處所 |
于、乎、自、從、緣 |
在、從、到、沿着 |
①辭樓下殿,辇來于秦。(《阿房宮賦》)
②生乎吾前。(《師說》)
③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 |
2.代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代詞是代替别的詞或詞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動作、狀态、數量等的詞。在語境中辨析某一代詞具體的指代對象是考查的重點。
(1)人稱代詞
第一人稱 |
吾、予、餘、我 |
①然餘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項脊軒志》)
②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鴻門宴》)
③餘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遊褒禅山記》) |
第二人稱 |
女、汝、若、爾、
而、乃、子 |
①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贻。(“女”通“汝”)(《詩經·靜女》)
②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③将子無怒,秋以為期。(《詩經·氓》)
④某所,而母立于茲。(“而”通“爾”)(《項脊軒志》) |
第三人稱 |
之、其、彼、
厥、渠 |
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師說》)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六國論》) |
複數 |
屬、輩、侪、
類、徒 |
①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②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過秦論》) |
(2)指示代詞
近指代詞 |
是、此、斯、茲、之、然 |
這、這個、這裡、這樣 |
①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赤壁賦》)
②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
遠指代詞 |
彼、夫、其 |
那、那個 |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嶽陽樓記》) |
無定指代詞 |
或、莫 |
有的,有的人;沒有誰,沒有哪一個 |
①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②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張衡傳》) |
輔助性代詞 |
所、者 |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
②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 |
(3)疑問代詞
代人 |
誰、孰 |
誰、哪一個 |
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谏》) |
代事物 |
何、胡、奚、曷、盍 |
什麼、
哪裡 |
①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②奚以知其然也?(《逍遙遊》)
③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記》) |
表處所 |
安、惡(烏)、
焉 |
哪裡 |
①彼且惡乎待哉!(《逍遙遊》)
②沛公安在?(《鴻門宴》) |
3.連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連詞是連接詞與詞、詞組與詞組或者句子與句子的詞。對連詞的考查,主要是區分連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表并列 |
與、及、既/且、而、以/且……且……/載……載…… |
和/又/又……又……/一邊……一邊…… |
①既見複關,載笑載言。(《詩經·氓》)
②四體康且直!(《孔雀東南飛》) |
表承接 |
而、則、因、乃、遂/而後/若夫 |
于是、就、便/然後/至于 |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
表遞進 |
而、且 |
并且、而且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
表因果 |
以、為、因、由、緣/故、是故、是以、以故 |
由于、因為/因此、所以 |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說》) |
表假設 |
向、向使、使、而、即、若、必、今/即、縱、縱使、縱令、藉第令 |
如果、假如/即使 |
①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阿房宮賦》)
②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山中留客》)
③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陳涉世家》) |
表轉折 |
而、然、則、
然則、可 |
卻、可是、但是、但 |
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②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遊褒禅山記》) |
【注意】連詞“以”與“而”連接的前後兩項間有對謂語動詞的修飾關系,易與承接關系混淆,要注意辨别。如: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鴻門宴》)
前例的“奪”與“殺”,後例的“舉”與“示”,在時間上行動上有明顯的先後順序,屬承接關系。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木欣欣以向榮。(《歸去來兮辭》)
前例的“終日”與“思”,後例的“欣欣”與“榮”,是同時發生的,前後有修飾關系。表修飾的“而”“以”可譯作“地”“着”,也可不譯。
4.副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副詞是用來修飾限制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範圍、時間、情态、否定等意義的詞。
(1)時間副詞
表過去 |
既、業、已、曾、嘗、适、初、曩、昔、向、鄉、遂 |
已經、過去、剛才 |
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桃花源記》) |
表現在 |
方、會、适 |
正、正好 |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
表将來 |
且、将、欲、方、行、垂 |
将、将要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
表短暫 |
斯須、俄而、旋、暫、尋、未幾、須臾、無何、猝、乍、暴、忽 |
不久、一會兒、突然 |
①坐須臾,沛公起如廁。(《鴻門宴》)
②銀瓶乍破水漿迸。(《琵琶行》) |
表持久 |
常、雅、素 |
經常、時常、平素、一向 |
素昧平生、素不相識。(成語) |
(2)否定副詞
表否定 |
不、弗、莫、毋、無、未、匪、非、靡、勿、微 |
不、沒有 |
①曰:“毋從俱死也。”(《鴻門宴》)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 |
表禁止 |
毋、勿、莫、無 |
不要、别 |
①将子無怒,秋以為期。(《詩經·氓》)
②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 |
(3)範圍副詞
表全部 |
俱、畢、凡、皆、鹹、舉、悉、盡、都、具、共、率 |
全、都,凡是、大凡、總共、共、大都、大緻 |
①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桃花源記》)
②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記》)
③悉以咨之。(《出師表》) |
表部分或個别 |
但、唯、止、僅、獨、徒、特、第、直 |
隻、僅、隻是 |
①但見悲鳥号古木。(《蜀道難》)
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逍遙遊》) |
(4)程度副詞
表深度 |
很、極、甚、絕、至、良、頗、酷、頗、孔、少、殊、稍、微、略 |
很、太、極、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 |
①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賦》)
②陵見其至誠。(《蘇武傳》) |
表比較 |
益、彌、尤、愈、加、滋 |
更加、尤其、更、越 |
①聖益聖,愚益愚。
(《師說》)
②入之愈深,其進愈難。(《遊褒禅山記》) |
(5)情态副詞
表方式 |
俱、并、間、微、竊、固 |
一起、暗中、堅決 |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
表速度 |
遽、卒(猝)、立、即、旋、暫、稍、漸、益 |
立刻、暫且、逐漸、稍微 |
①如聽仙樂耳暫明。(《琵琶行》)
②亂花漸欲迷人眼。(《錢塘湖春行》) |
表頻率 |
數、亟、累、屢、仍、辄、每、複 |
多次、重複、任何一次 |
①範增數目項王。(《鴻門宴》)
②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蘭亭集序》) |
(6)語氣副詞
表确認 |
即、必、誠、信、果 |
就是、一定、實在、的确、果真 |
①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谏》)
③煙濤微茫信難求。(《夢遊天姥吟留别》) |
表委婉的測度、商榷或論議語氣 |
其、蓋、殆 |
大概(是)、恐怕(是) |
①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遊褒禅山記》)
②殆有神護者。
(《項脊軒志》) |
表意外的驚異 |
乃、曾 |
竟然 |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
表祈使 |
其 |
還是、可要 |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之戰》) |
表反诘 |
豈、其、庸、 巨(讵)、甯 |
難道、哪裡、怎麼 |
①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說》)來自:高中語文學習助手
②其可怪也欤!(《師說》)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師說》)
④王侯将相,甯有種乎?(《陳涉世家》) |
(7)指代性的副詞
相 |
互指、偏指 |
相互、我、他 |
①久久莫相忘。(《孔雀東南飛》)
②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
見 |
動作行為的接受 |
自己、我 |
①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②君既若見錄。(《孔雀東南飛》) |
(8)謙敬副詞
表敬 |
請、敬、謹、幸、惠、辱、垂、蒙 |
承蒙、有幸、請允許我…… |
①請以戰喻。
(《寡人之于國也》)
②大王亦幸赦臣。
(《廉頗蔺相如列傳》) |
表謙 |
敢、竊、忝、猥、伏 |
私下地、伏在地上相…… |
①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陳情表》)
②伏惟啟阿母。(《孔雀東南飛》)
③竊以為其人勇士。
(《廉頗蔺相如列傳》) |
5.助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助詞是依附在别的詞、詞組或句子上,表示某種語法意義、語氣或調節音節的詞。
音節助詞 |
有、其(詞頭)、然、焉、如、乎(詞尾) |
不譯。……的樣子 |
①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離騷》)
②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
句首助詞 |
夫、蓋、維、惟、唯 |
表要發議論等,不譯 |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師說》)
②蓋将自其變者而觀之。(《赤壁賦》) |
句中語氣 |
蓋、也、與 |
表停頓,不譯 |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
句末助詞 |
陳述語氣:也、矣、焉、耳、已 |
不譯。罷了、了 |
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赤壁賦》) |
疑問語氣:諸、與(欤)、乎、邪(耶)、夫、兮 |
呢、嗎 |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
感歎語氣:哉、乎、也、夫、兮 |
呢、啊 |
①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②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