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第一季第二集中,有一道題目說的下列哪一項和古代“快遞員”的辛苦生活有關。這個題目本身本沒有什麼值得探讨的,選手也很輕松地答對了。但兩位嘉賓老師對題目的第三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解讀釋義卻産生了一些争執和錯誤。
郦波老師說從嶺南到長安,距離兩千多裡,加急也得七八天。顯然,郦波老師認為荔枝是從嶺南送到長安的。我想郦波這麼說,依據的是宋朝蘇轼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蘇轼的詩句太有名了,以至于絕大部分人都以為古時候隻有嶺南的荔枝最好。
荔枝來自哪裡暫且不提,蒙曼老師首先糾正了郦波老師關于送荔枝要跑多久的問題。她認為,這取決于送荔枝的人騎的馬跑多快。衆所周知,古代有很多驿站,驿站就是送東西的人中間休息的地方。唐朝的驿站一驿是30裡,正常情況下一天跑4驿,也就是120裡路。加急的情況,一天是跑6驿,也就是180裡。如果是急遞,也就是相當于我們現在用的快遞,一天是10驿,也就是一天跑300裡。這還不是最快的,最快的送赦書的速度,因為赦書的救命的,赦書一到,那邊才能喊刀下留人。赦書的速度是一天16驿,也就是一天500裡。唐玄宗極其寵愛楊貴妃,送愛妃最喜歡吃的荔枝,當然是用最快的速度了。一路上快馬加鞭,不知道要累死多少馬,博得美人一笑。
博學如郦波老師,也顯然沒有搞清楚原來唐朝驿站和送東西有這麼多講究和學問,蒙曼講的時候他隻有不斷點頭和附和的份。
但蒙曼老師講了半天,隻是糾正了郦波關于“速度”的問題,關于荔枝來源的問題,蒙曼老師沒有提到,顯然,蒙曼老師也認為荔枝是從嶺南過來的。不得不感慨,蘇轼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嚴謹如蒙曼老師,也被他誤導了。
言歸正傳,唐朝楊貴妃吃的荔枝,實際上是從現在的重慶送到長安的。
楊玉環出生在四川忠縣(有争議,也有史學家認為是山西蒲州),但楊玉環的父親楊玄琰曾出任蜀州司戶,因此楊玉環的童年階段就生活在蜀州,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崇州,附近有幾個地方盛産荔枝,楊玉環從小養成了愛好吃荔枝的癖好。
楊玉環入宮後,深得唐玄宗的恩寵,唐玄宗專門為她修建了一條運送荔枝的特快轉遞,從重慶涪陵取道子午谷直達長安。這條路在宋朝被稱為荔枝古道,一直到明清時期還是川陝要道。唐朝時,涪陵巴州通州等地也是出産荔枝的勝地。大家看到了吧,涪陵不但出産榨菜,還出産荔枝。而嶺南的荔枝,直到蘇東坡去了之後,才名揚天下。
隻能說,蘇東坡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強大,後世所有人幾乎都以為唐宋時嶺南的荔枝最有名。連蒙曼老師和郦波老師也在這個問題上失誤了。
因為妃子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就勞民傷财修一條特快轉遞,這幾乎就是給亡國之君和紅顔禍水的故事,跟“烽火戲諸侯”有得一拼了。好在,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力挽狂瀾,挽唐朝的盛世大廈與将傾。也幸好,白居易後來又寫了一首長恨歌,“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纏綿得一塌糊塗。長恨歌讓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變成了一個凄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沒辦法,在人類曆史上,愛情的主題高于一切!
#戰疫必勝# #宅在家裡看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