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
說起風冷散熱,很多人都會想起九州風神玄冰400這款經典風冷散熱,憑借着它較高的性價比,吸引了衆多用戶,當然雖然經典但是也有不足,比較反人類的扣具深受用戶吐槽,但在當年仍然以一舉之力拿下百元風冷的大部分份額。此後,在玄冰400普通版的基礎上,又做了幾次改版,除了優化工藝之外,還推出了加強版玄冰GT。
如今,玄冰家族又添新成員了,它就是玄冰雙刃400 Pro,扣具進行了升級改版,優化了老版扣具拆裝問題。雖然剛剛上市不久,從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這又是一款很火的風冷散熱器。筆者也拿到了這款新品,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下。
細節與體驗:
我們先從包裝說起吧,這款玄冰400雙刃版的包裝依舊延續了九州風神家族的包裝風格,藍綠色 淺灰色雙色搭配,封面則有着這款雙刃版的外觀圖,除此之外還有這它的産品型号,玄冰雙刃400 Pro。
包裝的背面則使用多國語言,對這款玄冰400的賣點做了相關的介紹。而在左下角則介紹了它的相關參數。這款散熱器是支持最新的LGA1200接口,也就是英特爾Z490平台。但是不支持TR4和LGA2011平台,這個倒是影響不大,畢竟需要更高級别的散熱器才能壓住TR4和LGA2011平台。
打開包裝,上面覆蓋了厚厚的珍珠海綿,而在散熱器的下方,也有着較厚的珍珠海綿,對他來了個全副武裝的包裹,保證了運輸中的安全。
來看看配件的部分。九州風神玄冰400雙刃支持AMD和intel雙平台安裝使用,固定方式均為螺絲固定,像以前的那種反人類卡扣式設計已經一去不複返了。配置的扣具均為标準規格,底座為X型,AMD和intel兩用設計,在安裝的時候建議參考說明書。
全新的玄冰400雙刃版的三圍尺寸為:129x103x157.5mm。對于絕大多數的機箱來說這個尺寸都不成問題,兼容性還不錯。此外這次還配置了兩個帶有藍色光效的120mm的風扇,扇葉為乳白色,運行時光效看上去非常均勻。散熱的頂蓋這次采用了黑化設計,跟風扇融為一體。
這兩把風扇采用了鋼絲卡扣固定,拆裝都非常輕松,不會出現弄破手指的情況。固定好的風扇,雖不是死死地卡在上面一動不動,但是在運行的時候絲毫不會産生異響,這得益于風扇四角的橡膠墊。
玄冰400雙刃版為四熱管設計,熱管均為純銅材質,直徑達到了6mm。四條熱管貫穿底座,采用了直觸工藝設計,這樣設計增加了與CPU接觸的面積,以及散熱的效率。這樣CPU的熱量可以更加直接的通過熱管傳遞到鳍片,達到加速散熱的目的。
鳍片采用的是穿FIN工藝設計,即鳍片模組壓固成型固定工藝,銅管則是貫穿了整個散熱鳍片。玄冰400雙刃版的鳍片數量為56片,相比舊版的玄冰400的46片鳍片,增加了大約為20%的樣子,這樣換來的是更多的散熱面積,即便是最新的10代酷睿用它依然能夠壓得住的。
筆者的這套平台的主要硬件是AMD 3700X的處理器,X570主闆,以及2060s顯卡。雖稱不上發燒級别,中端機還是算得上的。
關于AMD這套扣具的安裝很簡單,較長的扣件便是AMD平台所用的,将其與底座固定好。然後安裝背闆,這裡記得一定要看說明書,由于是跟intel共用的,上面的螺絲孔還是不少的,以免搞混。最後就是塗矽脂安裝散熱器了,值得主要的是,安裝之前需要将兩把風扇拆下來,因為風扇的位置正好擋住了螺絲孔。
上機後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剛好與我機箱内部其它硬件的顔色相匹配,看上去整體性非常好。157.5的高度,對于我這款鑫谷G5來說,沒什麼壓力。黑化的散熱頂蓋為亞光黑色,居中位置則有着九州風神的LOGO,可惜不會發光。那麼它的點亮效果如何呢?一起來看看呢。
單色的藍色光效,不會破壞其它硬件的燈效。看上去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風扇在轉動的過程中,噪音非常低,完全可以忽略了。那麼它的散熱性能如何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首先使用了AIDA64做了穩定性的測試,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滿載運行,沒有出現任何的報警,卡死,藍屏等情況。可以看到CPU表面溫度為37℃。
其次使用3Dmark做了壓力測試,FSU模式,處理器溫度最低才42℃,最高不超55℃。平時我們玩遊戲,3700K也能達到這樣的溫度,由此來看,這款玄冰雙刃400的散熱性能還是非常不錯的。
到此,關于玄冰雙刃400 Pro的分享也就要結束了,最後簡單的總結一下吧。
體驗小結:
玄冰雙刃400 Pro目前體驗也有一段時間了,壓制滿載的AMD 3700X還是夠用的。此外,這款玄冰400雙刃版在做工,設計還是安裝,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增加了20%的鳍片,全新設計的扣具,黑化的頂蓋,雙風扇裝配等,都讓我們看到了玄冰400系列的前進的步伐。性價比方面,依舊秉承了玄冰400家族的超低價格,僅百元出頭,是不是很香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