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100幅絕美山水初稿

100幅絕美山水初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8:18:35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攝影報道

酷暑告别,寒冬“再聚”。12月1日上午,由四川省作協創研室主辦的李貴平《穿越橫斷山的“南絲之路”》研讨會在成都舉行。2020年8月13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任編輯、作家李貴平先生,因在青海進行田野考察途中,突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得年59歲,讓親友乃至讀者感到震驚悲痛。四川、成都媒體界、出版界、文學界的多位人士出席研讨會,深切緬懷李貴平,并高度評價他在新聞寫作、田野調查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研讨會由四川省作家協會創作研究室主任、作家馬平主持。出席研讨會的除了專業作家、李貴平的文友和同事,還包括李貴平的夫人、第十七中教師田慧敏女士,李貴平的大學同學張偉、譚學源等。

100幅絕美山水初稿(緬懷故人深析作品)1

斯人遠行,作品流傳。《穿越橫斷山的“南絲之路”》是2020年四川省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是一部全景再現南方絲綢之路前世今生的非虛構類作品。該書将“一帶一路”中南方絲綢之路馬幫、驿鎮、建築、關隘、碑刻、戰争、商貿串聯起來,集史料性、知識性、文學性為一體,構成古蜀文明、異域風情、發展共享的恢弘畫卷,集中表現以成都為起點的南方絲綢之路的曆史風貌。

100幅絕美山水初稿(緬懷故人深析作品)2

李貴平是重慶巫溪縣人,畢業于重慶師範學院(今重慶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曾在巫溪縣塘坊中學、巫溪縣政府辦公室、成都鋼鐵廠等單位工作,擔任過中學老師、秘書、工會辦公室主任等職務。1998年10月至今,李貴平在華西都市報社、封面傳媒工作,曆任記者、編輯、責編、副主編、資深主編,采寫、編輯了大量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曆史地理等方面的新聞和副刊專題性深度稿件。李貴平從事媒體工作22年間,長期關注茶馬古道方面的研究,用腳步丈量茶馬古道,用文字記錄川西文化。他曾經三次随北大中文系教授陳保亞、孔江平等考察茶馬古道和大巴山祭司文字。除在封面新聞開設“貴在行走”專欄,為華西都市報貢獻一個個看點十足的版面,還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南方周末等報刊雜志刊發1400多篇文學、新聞作品。2019年出版《曆史光影裡的茶馬古道》,2020年出版《穿越橫斷山的“南絲之路》兩本非虛構力作。在寫作領域裡的豐碩成就,讓他成為四川省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專委會委員,第九屆四川文學獎評委,成都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100幅絕美山水初稿(緬懷故人深析作品)3

人格魅力和作品成就,讓李貴平結交大量文友。此次研讨會上,四川省作協報告文學專委會主任劉裕國,四川省作協散文專委會主任、中國作協散文專委會委員蔣藍,四川辭書出版社副編審張國文,成都時代出版社副總編、《天府文化》主編龐驚濤,四川省作協報告文學專委會委員章夫,成都市作協副主席陳新,四川省曆史學會會員、民俗專家鄭光福,民盟四川省委老青婦工委會副主任劉安祥,成華區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蔣松谷,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趙平,攀成鋼作協副主席、青白江區文聯副主席張偉,四川省作協創研室副主任黎正明,四川省作協創研室理論研究部主任李兮,四川省作協創研室辦公室主任徐良,以及來自四川日報、封面新聞、成都商報、晚霞報、健康成都、五鳳溪報、招生考試報、《四川作家》等媒體界的媒體同仁共40名人士參加了此次研讨會。

100幅絕美山水初稿(緬懷故人深析作品)4

四川省作協報告文學專委會主任劉裕國:

“為四川擁有像李貴平這樣的作家感到驕傲”

劉裕國參加過很多研讨會,但這次他坦言“心情有點不一樣。李貴平是四川省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專委會委員,我作為四川省作協報告文學專委會主任,對四川省作協創研室舉辦這個研讨會,表示誠摯的感謝。雖然李貴平已經離開大家,但四川省作協作為作家之家,沒有忘記他,今天我們開這個會,感到很暖心。一個作家無愧于作家的稱号,你就永遠在組織的關懷之中。無論你的靈魂走了多遠,你永遠在讀者和文友的心中。”接着他從三個角度,高度評價了李貴平的這部全書22萬字的作品,是四川報告文學的又一部力作。我為我們四川擁有像李貴平這樣的作家感到驕傲。”

四川省作協散文專委會主任、作家蔣藍:

“同為寫作者,我們要學習李貴平這種大地寫作的精神,繼續走下去”

蔣藍分析了李貴平的“古道情結”。“他多年來沉浸于茶馬古道的曆史名物與分析,在完成《曆史光影裡的茶馬古道》之後,他全力返回到更為渺遠的南絲路深處,将名人蹤迹、馬幫、驿鎮、建築、關隘、碑刻、戰争、商貿等事件串聯起來,集史料性、知識性、文學性為一體,構成一幅置身21世紀打量古蜀文明、多民族文化、山地名物以及現實發展的恢弘曆史畫卷。 本書不但是一部南方絲綢之路踏勘記,也是李貴平在非虛構寫作道路上,取得的又一次豐碩成果。可以說,李貴平的非虛構寫作進步,與他遠足曆史之路的曆程與深度成正比。李貴平不做慣性寫作,不做高深之狀,他盡自己之力俯身于大地,為我們托舉起了橫斷山脈之血。現在非虛構寫作中,也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利用一些紙張資料就發水,缺乏實地考察。像李貴平這樣朝向大地、朝向民間、朝向山河的寫作,是非常難得的。”

讓蔣藍感到遺憾的是,“如果貴平還在,按照他的節奏,他的行走書寫,還可以出十本八本都應該不成問題。同為寫作者,我們要學習李貴平這種大地寫作的精神。我們要學習他田野考察的精神,繼續行走下去。”

四川日報文體部主任、詩人趙曉夢:

“李貴平的田野考察行走,是成體系的、有方向的、有使命感的行走”

四川日報文體部主任、詩人趙曉夢,作為李貴平的多年同事、好友,回憶了自己與李貴平的相處點滴,多個難忘的瞬間。他提到,這麼多年來,自己目睹了李貴平的田野考察寫作之路的緣起,擴大,乃至碩果累累。“在我的印象中,李貴平一直在路上。他的行走,他的田野考察行走,是成體系的、有方向的、有使命感的行走。據我所知道,他是把四川的古鎮是走完了的。在這種行走中,他逐漸建立起了自己龐大的書寫體系。一開始,我們所知道的李貴平,主要是一個幽默大師的形象。比如在報社年底的年會上,他會寫出很精彩的腳本。到後來,他的文章越寫越多,也越來越好,出了很多的書。貴平的田野考察非虛構作品,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既有媒體人對真實竭力追求的職業素養,又有文學的素養 ,他的作品不是簡單的遊記,也不是簡單的行走日記 。我們為他不斷進步感到驕傲和高興。如果貴平還在,今年應該是他非常有收獲感的一年, 他出了兩本新書,還受邀去北京大學做訪問學者。他正在向更高的高峰攀登的路上。讓我們震驚和難過的是,貴平的生命就在此時戛然而止。或許,他是聽到一些向高處行走的召喚吧,我們也為他上路祝福。”

四川辭書出版社副編審張國文(作家張花氏):

“我們互相打量,惺惺相惜,彼此欣賞,他驟然離去,讓我感到無限悲傷”

四川辭書出版社副編審張國文,也是作家身份的張花氏,曾寫作出版過《東坡茶》等作品。在研讨會上,張國文說,“我們都寫作,有時候我們的寫作題材也有交叉。但是我們的寫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善于行走式寫作,而我大多是在書齋裡寫作。我們每寫出什麼東西,會互相打量,内心互相較量,也是一種互相比内功,這是一種善意的良性的狀态。互相打量後,我們會惺惺相惜, 彼此欣賞。貴平驟然離去,讓我感到無限的悲傷。 他一直在路上,在青海出事,有一種戰士倒在戰場上的光榮感。”

四川省曆史學會會員、民俗專家鄭光福:

“李貴平書中有相當史料價值的一手資料和圖片,必将流傳後世”

鄭光福回憶了自己初次見到李貴平的印象,“他歪戴帽兒坐在府河岸邊“有緣”茶舍,拿着我編著的《巴蜀留韻》《中國民俗志成都市金牛區卷》說:“地名專家,民俗專家,特來向你約稿,請支持我們的《華西都市報》辦好寬窄巷子副刊。這裡面的文章請你再改動下發我。2015年夏,寬窄巷欄目作者聚會,他特意通知我一定去。記得那天有省曆史學會會長譚繼和,著名作家田聞一等十餘位作者,座談會上,他和大家都鼓勵我多寫,發揮餘熱。”在鄭光福看來,《曆史光影裡的茶馬古道》《穿越橫斷山的——南絲之路》這這兩本書梳理清楚了茶馬古道來龍去脈,也理清了絲綢古道伸向世界各地的不可多得的佳作,“書中有相當史料價值的一手資料和圖片。他的書必将流傳後世。其書大量的圖片更是曆史的永存,成為難得一見的孤本。”

封面新聞特級首席編輯張曉琴:

“一路目睹貴平在寫作上的進步,看到新書既感傷又為他感到欣喜”

作為跟李貴平共事20多年的同事,張曉琴與李貴平有着深厚的同事之情、朋友之誼。拿到《穿越橫斷山的“南絲之路”》這本書,讓她很感慨,“首先覺得很感傷。書中有很多選題都是我們深入探讨過的,勾起我很多回憶。很多内容都讓我感到很親切。同時,我也看到他寫得這麼深入,文字不斷升華,也為他感到高興。”

張曉琴回憶了此前共事的種種難忘回憶,“貴平是和華西都市報的寬窄巷副刊一起成長的。報社給了他發展的方向和空間,他的專欄文章也成了寬窄巷副刊的名牌。我們能明顯看到他在寫作之路上不斷成長。報社也給了很大支持,他的行走文章,都是大版大版地發。”

在張曉琴看來,李貴平尤其擅長寫人物,語言诙諧幽默,善于把觀察到、采訪到的内容,精準表達出來,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他的作品跟史料考證不同,而是活生生的,有人,有物,也有風土人情。其實,我今天的發言并不能完全代表報社其他同事,因為貴平在我們報社工作20多年,有很多同事對貴平有他們自己獨家的回憶和情誼。但是我們報社全體對貴平的懷念是一緻的。”

之後,作家章夫、向朝陽、何一東、趙平、劉安祥、蔣松谷、譚學源、龐驚濤等人分别發言,分享自己對李貴平其人其文的回憶細節和高度評價。章夫說:“貴平是一個曆史的逆行者,用生命完成了這本絕作。書三個特點:一是史料性。将人物的行走貫穿于曆史之中,讓曆史生動起來。二是非虛構。以在場的功夫,用新聞記者的獨特視角,去考察每一個曆史細節。三是作品集。每一篇看似獨立成篇,彼此又有一個共同的主題。”作家龐驚濤說,“假若可以向天再借20年,可以想象貴平的文學世界将會是怎樣的高度!”陳新說,“讀李貴平的散文集是快樂的,如促膝談心,能給人一種美好的引領。衆書無限,駁雜攘攘,但毫無疑問,李的散文集是一部特點明顯,其言善禮,可讀性強的優秀散文集。”

李貴平夫人、第十七中教師田慧敏女士:

“感謝大家 李貴平依然與我們同在”

100幅絕美山水初稿(緬懷故人深析作品)5

李貴平夫人田慧敏

李貴平的夫人、第十七中教師田慧敏女士,作為親屬代表發言。她的發言言辭懇切,令人動情,落淚。“貴平出事的消息傳來之後,報社的領導、同事及時趕到我們身邊,給我們很大的支持和安慰。在此真誠感謝。此外,還要非常感謝四川省作協為李貴平的作品召開這麼好的研讨會。人們常說‘文人相輕’,但在這裡我卻看到‘文人相重’。我也代表家庭,感謝前來參加會議的各位表達誠摯的感謝,感謝大家以這樣的研讨會形式來紀念他,緬懷他。”

田慧敏女士還分享了生活中的李貴平,“雖然他愛在外面行走考察,但是他依然稱得上是一位稱職的父親,丈夫,外公。他雖然工作很忙,他沒有忘記照顧家庭。雖然我們家裡有工人,但是他對家務依然親力親為,掃地洗衣服什麼的,都搶着做。”

在發言的最後,田慧敏女士還提到,一個人在這世界上的消失,主要分三個層面:第一,醫生的宣布。第二,葬禮宣告跟社會的告别。第三,愛他的人在世界上消失,才算徹底消失。愛他的人這麼多,我相信,李貴平是依然與我們同在的。”

100幅絕美山水初稿(緬懷故人深析作品)6

作為此次研讨會的主持人,四川省作協創研室主任馬平,在最後環節總結了李貴平作品此次研讨會,他認為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散文,生命,追思。他首先是一位優秀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是他用生命換來的,這值得珍視,但同時也是一個教訓。一個作家要用生命寫作,但不要提着命去寫作。我們要互相打氣,互相勉勵,在寫作之路上,繼續前行,珍惜生命。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