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和初二的最大區别是什麼?
一個最明顯的區别是,初二增加了新科目——物理,并且,地理和生物面臨結業。
第二個區别是,以數學為首的科目,難度大增。
初中的第一年是輕松的,小學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态度的學生,很容易在這一年裡建立起充分的自信。
但是,一到初二,想要保持住這份自信,就沒那麼容易了。
一些自律性很好的學生可能會感覺,時間變得有點不太夠用了:課餘時間,數學需要多做題;英語的單詞量大增,課文更長了,背誦起來花的時間更多;物理可能會有點陌生,有點無從入手的感覺……
這樣一來,往往就會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尤其是在考試之前,時間的分配顯得更為關鍵。
小兒班裡的一位女生,在初一的四次大考中(兩次期中、兩次期末),兩次考了全班第一,一次第三,一次并列第四。
但在初二的第一次期中考試中,卻隻考到了全班第11名,看了她的成績發現,以往占優勢的副科隻有一科上了40分,其他三科分别隻有30幾分。
這位女生的家長說,上初二之後,孩子的數學感覺明顯吃力,物理更是找不着感覺,因此,日常把精力都放在了這兩科上。
結果,在考試中,她的數學和物理發揮的并不好,分别隻有80和70幾分。而其他科目卻被實實在在的耽誤了。
其實,像數學和物理這類理科知識的學習,日常多花些時間在上面是對的。但是當臨近考試時,策略就應該改變一下了。
因為理科的學習是持續性的,不可能在短期内産生明顯的變化,所以,在大考之前,應該把時間更多地用在記憶性科目上,提分會顯著的多。
而且,在難度增加、科目增多的情況下,應該仔細衡量,對以往的學習習慣做一些調整,比如,副科的學習可以放在碎片時間進行,空出大段的時間用來學習數學物理等科目。
與此相反的是,進入初二,一些平時看似不怎麼學習的孩子,成績反而後來居上。
這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學生确實理科思維占優勢,這肯定會對數學、物理等科目的學習大有幫助,不但會節省很多時間,而且學起來會相對輕松得多。
另一方面,其實也等于給更多的人提了一個醒,不要過于關注一時的成績,更不要讓全部生活都被學習填充,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在學習上,效率反而會下降。
當成績出現下滑時,别盲目地向時間要成績,科學地制定規劃、掌握适用的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有着良好學習心态,并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是有着很好潛質的。
别迷信智商,相比于高中,初中的内容簡單多了,還遠遠到不了拼智商的程度,因此,穩定的心态 科學的規劃 正确的方法,隻要把握好這幾個方面,困難肯定是暫時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