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方言,說方言,通過各種方法找到經常說的方言所對應的漢字,其實是一件特别高興的事情,就好像心裡突然生出一種滿足感。今天,繼續聊一聊一些方言字,懇請大家來指正哦。
1. 烀 [hū]
這個應該是北方大部分的日常口頭語,表示一種烹調方法,意思是把食物放入鍋裡,加少量的水,蓋上鍋蓋,半蒸半煮,把食物弄熟。流行于關中、山東和東北地區。我最早了解這個字,是通過趙本山的小品《兒子大了》台詞:
範偉:跟我爹說那幹啥?他也不懂。
本山:我啥不懂啊?我沒洗過還沒聽說過啊?洗桑拿就跟農村烀地瓜差不多,先洗後沖,完事上鍋蒸!
比如:快回家,今晚咱們烀餅子吃!
2. 厹 [róu]
讀二聲,古同“蹂”,踩,踐踏的意思。但在湖北部分地區、河南、南京等地的方言裡,讀“rǒu”,三聲。特指做事不積極,行動遲緩,磨磨蹭蹭的意思。
比如:你這人能快點不,這麼厹要誤事的!
3. 㧯 [lǎo]
湖北、河南部分地區的日常口語,“用肩扛”的意思。比如:這個袋子太重了,我㧯回去吧。
4. 嗍 [suō]
湖北、江西部分地區的口頭語,讀“suǒ”,三聲。表示“用嘴唇嘬,吮吸”的意思,其實客家話和粵語裡也常用。
比如:小孩子總喜歡嗍手指頭。
5. 㧅 [dāo]
據查,這是河北、山東及河南地方的官話,方言裡表示“用筷子夾”的意思。比如:在飯桌上,用筷子㧅來㧅去像什麼話!
在湖北一些地區方言裡,表示“折騰”的意思,常見的詞語是“㧅蹬”。比如:你㧅蹬來㧅蹬去,到底想怎麼樣啊?
6. 䨏 [cí]
《康熙字典》裡解釋是“雨聲”的意思,在湖北十堰、陝西商洛以及河南部分地區的方言裡,是“灑水,噴水”的意思。
比如:菜在鍋裡快糊了,趕緊去䨏點水;
水管子凍裂了,水直往外䨏。
由于是生僻字,現在常常用“滋水”或“泚(cǐ)水”代替,但在普通話裡隻有“滋水“這一個詞語。
7. 噘 啳[juē]
噘,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口頭語,湖北、河南、陝西關中部分地區及四川巴中一帶的方言,是“罵人,訓斥“的意思。
比如:這孩子怎麼老喜歡在背後噘人呢?
回來晚了,又挨了老媽一頓日噘。
啳,用得比較少,據查資料,河北部分地區方言裡有這樣說,也是“罵人”的意思。
8. 鬭 [dòu]
“鬥”的異體字,《簡化字總表》把鬥、鬦、閗、鬭、鬪、闘等各種寫法簡化為“鬥”,在字典裡有多個解釋,但在湖北、四川部分地區的方言裡是“拼接,拼湊”的意思。
比如:他一不小心把玩具摔碎了,還鬬得起來不?
9. 獃 [dāi]
“呆”的異體字,意思是“癡呆,不靈活”。比如:獃兄弟又跑出去了,咋個弄呢?
在西南官話裡,還保留下來了古音,讀“āi”,比如:在湖北十堰地區,形容某人腦子反應慢,就稱呼其為“獃腦袋”。
10. 捯 [dáo]
這個字應該很熟悉,北方地區廣泛的口頭語,常見的有三個基本意思:
①兩手不停地替換着把紗線或繩索繞好或拉回。比如:風筝掉在樹上了,快捯回來。
②追尋事情的起源。比如:這件事終于捯出頭緒了。
③打扮,修飾。比如:她好好把自己捯饬了一番,準備出去見男友。
這個字在湖北十堰地區的方言裡,卻是“用兩根筷子插進食物的兩端挑起來”的意思,比如:别客氣,來捯塊肥肉嘗。
以上的方言字,都收錄在《漢語大字典》裡,有興趣的不妨查一查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