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介紹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介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07:11:00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介紹(快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1

剽牛祭祀銅扣飾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介紹(快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2

立牛曲管青銅葫蘆笙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介紹(快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3

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介紹(快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4

鍍錫銅牛頭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介紹(快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5

立牛銅貯貝器

牛年新春,要說廣州城内的哪個展覽裡最多“牛”,恐怕要算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新張不久的“滇王與南越王”大展。

這個展覽裡,我們能看到銅立牛、銅牛頭、鍍錫銅牛頭、立牛蓋銅杯、立牛銅貯貝器、立牛銅傘蓋、剽牛祭祀銅扣飾,還能看到猛虎襲牛銅枕、牛虎銅案(複制品)、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不但件件精彩,而且許多堪稱國寶。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蔔松竹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蔔松竹、王維宣

古滇“牛文化”獨具特色

這個展覽為啥有這麼多牛呢?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專家介紹,滇人熱衷祭祀活動,尤以剽牛最具代表性。牛在古滇人的經濟、社會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牛形的紋樣被滇人視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在滇青銅器上,牛廣泛出現于各種叙事裝飾題材中,如放牧、趕集、祭祀、鬥牛、剽牛、進貢等場面。此外,古代滇池區域氣候溫和,森林茂盛,水土豐饒,很适宜動物生長栖息,所以圍捕虎鹿、獵殺奔鹿、虎牛搏鬥等生猛場面就成了青銅器等器物上的常見造型,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這些活動在滇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這些豐富多彩的動物形象在此次展覽中都看得到。但是,牛還是最多的。有學者研究,這是滇國文化中的普遍現象。如石寨山遺址出土的遺物中,有從一頭牛到八頭牛不等的貯貝器蓋飾,牛的數量約占全部動物的30%,可見滇人有多愛牛。

在展覽裡,我們能看到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這樣難得一見的珍品。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專家指出,貯貝器這種東西是雲南最具特點的祭祀器物。貯貝器因出土時貯滿了來自印度洋的海貝而得名,主要有銅鼓形、束腰桶形和盒形三種。一些貯貝器頂部的蓋上鑄造了内容豐富的形象,蘊涵了大量滇人的信息,令人沉醉。其實,它們就是滇人的大型存錢罐。

有學者指出,古滇國器物上的牛形象都是黃牛,在滇池區域的青銅器上還沒有發現水牛的形象,估計當時當地還沒有飼養水牛。就黃牛來說,好像品種或者來源也不太一樣,一種體形較大,額部寬廣、粗壯,額前有明顯凹槽,兩角較長、上翹,比如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上就是這一種,有人推斷它們的品種可能和現在仍在雲南南部有少量存留的印度野牛有親緣關系。還有一種黃牛在器物上出現比較少,體形較小,兩角較短且彎曲下垂,頸項上有突出的圓峰,可能是我國西北及中亞地區常見的“封牛”。

漢代滇國的畜牧業已經很發達,牲畜是當地作為貿易和貢賦與中原交流的重要物資。當地人還經常把牛頭仿制在房屋的欄杆上作為财富的象征。這種對于牛的尊崇,在近現代我國西南部的許多地區仍有體現,當是古老風氣的遺存。

與南越文化聯系不少

這個展覽将展至4月18日,由雲南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南越王宮博物館主辦,昆明市晉甯區博物館、雲南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協辦。從這一長串知名博物館的名字就能猜到展品之精。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專家介紹,1956年底,雲南晉甯石寨山“滇王之印”被發現,印證了《史記》《漢書》中有關漢武帝“賜滇王王印”的記載,證明這裡是滇王及其親屬的墓地,滇文化的大幕由此打開。而廣州古稱蕃禺,是南越國都城之所在,南越國共曆5世93年。

據介紹,滇國與南越國之間直接或間接地存在着廣泛而深刻的交往。專家介紹,許多滇國文化有着鮮明的百越民族文化特征:滇國青銅器上的滇人繼承了古越人“椎髻文身”的傳統,房屋模型扣飾形象反映了滇人居住于越式幹欄建築中。此次展覽将西漢時期廣州陶屋、南越王宮署遺址出土的“萬歲”瓦當以及望柱等文物與滇國文物同場展示,讓觀衆可以直觀感受雙方的關聯。此外,銅鼓、羽人等越族特色器物或紋飾均在兩地有所發現,可見滇國與南越國無論在地緣、族屬還是文化上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滇文化遺物迄今已出土上萬件,以青銅器為大宗。此次展出的貯貝器、扣飾、立犬銅狼牙棒、手形銎銅戈等青銅器造型獨特、裝飾精巧,是藝術性和實用性高度結合的典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吳淩雲說,通常青銅器紋樣以平面線刻為主,但滇國出土青銅器很多以立體化造型來呈現生活化場景,達到了中國造型藝術的一個高峰。

作者:蔔松竹

來源: 廣州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