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千帆競發浪潮湧,百舸争流正當時。
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争格局的關鍵力量,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數字經濟”這一關鍵詞已經連續5年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已成為“國之大事”。
知易行難!尤其是對于多年來數字經濟總量蟬聯全國第一的廣東,如何在繼續做好“急先鋒”的同時依然保證高質量發展,值得研究。為此,南方日報南方産業智庫連續三年來圍繞數字經濟話題,持續展開了一系列産業深調研——今年第一站聚焦制造業數字化,推出“廣東工業互聯網3.0産業深調研”,對數字化大潮下廣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一探究竟。
南方日報版面
今年一季度,随着工業互聯網産業規模首破萬億,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制造業新動能帶動産業鍊協同高效運轉,為企業提質增效。
制造業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和關鍵突破口。如何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制造業數字化升級?作為制造業大省,有着大量生動實踐與樣本意義。
今年上半年,南方日報南方産業智庫兵分多路,深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以及陝西榆林等城市,探訪廣東工業互聯網平台助力省内外産業升級的故事。這些企業的實踐也給制造業帶來了幾點重要啟發:珠三角過去擅長的“拼規模”,已經轉為比拼市場反應;技術是工具,數字化更是人的轉型,需要“一把手”的高度重視;數字化要因企制宜,從最棘手的痛點切入,等等。
在珠海伊斯佳展示廳,陳列着琳琅滿目的化妝品。在這裡,平均每個季度就有超過15%的新品要更換一次。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皮膚特點下單,而流水線上也可以做到每一個産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公司董事長王德友看來,過去30年是國内化妝品行業突飛猛進的黃金期,但瓶頸也已經凸顯,而相比國外上百年的積澱,國内化妝品行業要想超越從何談起?隻有開辟新的賽道,才能“殺出一條路”,于是,他選擇了個性化定制。
過去,生産多是大批量、長周期、慢交付,而借助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快交付。數字化轉型最直觀的需求,就是企業更重視數據決策,更願意傾聽消費者的聲音。
技術的進步不隻是适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對身處陝北的紅柳林礦業來說,井下人越少,就代表着更安全,為此,紅柳林礦業與華為聯手,在地下200米的礦井也用上5G、WiFi6等無線通信技術——如果通過有線調度通信系統,設備拖着長長線纜,生産的靈活性将大打折扣;現在,原有工作面的操作人員變成巡檢人員,最大程度減少人工操作,降低勞動強度。
數字化不僅是技術的變革,還涉及組織、管理等全方位變革。
作為工業富聯數字化轉型首席專家,左贛鴻就注意到,很多企業發展早期,老闆是業務員,也兼出納采購等多重角色,當企業發展壯大,手工做賬跟不上了,就引入金蝶、用友等信息化軟件。但信息化建設後期,一個一個系統又形成了“信息煙囪”,于是就要借助新的數字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島”。
賽意信息董事長張成康也觀察到,過去很多企業家認為信息化系統隻是一個工具,而現在則堅定認為數字化系統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争力之一,尤其是當企業從以規模為導向轉變為以質量為導向,更加重視産品質量、經營能力,數字化作用更不可忽視。
數字化轉型,往往是一場脫胎換骨的變革,背後是人、财、物的大量投入,即便是美的,9年投入120億元,當每年十幾億砸進去的時候,以至于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也曾為此焦慮不已。
而作為一家中小型工業機器人企業,廣州裡工實業CEO李衛铳就毅然推動數字化前行。在他看來,很多企業考慮的是數字化要花多少錢,其實,數字化考慮的是未來還能賺多少錢。現在,裡工實業客戶來自航天航空、醫療器械等高端領域,早已不是那家“作坊式”的橡膠密封圈工廠。
即便是在一些“巨無霸”工廠,改造起來也會面臨“剪不斷理還亂”的局面。“你可能無法想象的是,部署一個攝像頭可能有時要長達一個月時間,因為要預埋線,但完成‘剪辮子’之後,高清攝像頭在廠内幾乎可以随時随地布設,在高危作業場景也可以采用便攜移動設備靈活部署。”中興通訊寶鋼湛江鋼鐵項目專家餘傑文如此介紹變革前後變化。
“最主要的難題還是習慣問題。”木林森數字化負責人羅燕說,對企業來說,系統的切換,不容有一絲一毫失誤,作為上市公司,如果因為系統問題而拿不出報表,這都會造成極大的風險。對員工來說,已經習慣原有系統,需要重新學習,實際上增加了工作量。
左贛鴻也遇到過,客戶花重金邀請顧問公司來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指導,但是當項目結束,顧問公司撤場,此時客戶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視度開始從頂峰往下逐漸消退,最終運轉又回到轉型之前的軌道上,隻留下諸多系統。
結果,操作人員往往是線下、線上同步操作,工作負擔不但沒有減輕還額外增加,怨聲載道,他認為,這是沒有培養能夠承接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對企業的全新要求的數字化團隊。“錢可以買到設備,建工廠也不是難事,唯有人和數據是需要企業自身積累。”
更多企業意識到,數字化除了堅持之外,人的轉變是關鍵,隻要積極去擁抱新技術,傳統制造業依然可以成為朝陽産業。
華南理工大學原校長、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煥彬就表示,以造紙為例,在前三次工業革命中均發揮了“排頭兵”的作用,造紙就是最早成功實現運用計算機控制生産過程的産業之一。
從最棘手的地方,數字化功效往往事半功倍。“要看清什麼是企業最關鍵的問題,是供應鍊、市場、現金流、技術,還是其它,再步步為營,一個一個解決。”知名智能制造研究專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虛如是說。
他以日本的質量管理為例,“豐田質量”不是隻看最後出廠的産品,而是全程質量控制,産品加工的每一步都行了,到後面就算有問題也很容易發現并糾正。現在,數字化手段讓工廠可以全流程追溯,更好地控制質量。
盡管轉型有風險,就目前的企業實踐來看,制造企業已經毫不猶豫加快了轉型的步伐,成效凸顯。
這幾年锂電池産業發展迅猛,對湛江東島新能源來說,幾乎每年都要新增一兩百台設備,巡檢都是一個大問題——每天早晚巡檢一次,手工搜集參數,而且這些數據加入了不少人工判斷,準确性欠佳,即使是這樣,還要兩三天之後才能出結果、判斷設備需要做哪些檢查。
靈活的管理方式成為必然。借助樹根互聯,東島選擇從設備監控和生産管理系統開始推進數字化。經過測算,電子數據卡錄數替代手工填寫,業務指令單由原來40分鐘提效到20分鐘可完成;返工率降低,綜合生産效率提升5.2%。
“以前我每天早起的第一個電話,就是打給調度室詢問昨日生産狀況,然後再去調度室巡檢,而現在我隻需要在手機上一看,從産量分布到人員狀況應有盡有。”紅柳林礦業副總郭奮超談到數字化轉型效果時表示。
疫情的影響,也讓更多企業意識到,數字化不再是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我國隻有10%的企業較好地進行了數字化轉型變革,還有90%的市場等着我們開拓呢!”美雲智數總裁金江又開始馬不停蹄和未曾謀面的企業總裁洽談數字化轉型。
在廣東,企業也積極擁抱這一變化。根據《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推動超過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雲用雲降本提質增效。
當百萬粵企“上雲”如過江之鲫,誰才是數字化轉型真正的“懂行”者?如何評價廣東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态勢,廣東工業互聯網500強企業都分布在哪些城市,Top 20強都有哪些企業?今日,南方日報聯合廣州大學共同發布《廣東工業互聯網創新指數》,為進一步推動城市和企業創新提供參考。
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策劃:陳韓晖
統籌:程鵬 趙兵輝
主筆:郜小平 姚翀
編輯統籌:歐旭江 馬華
版式統籌:張芬
攝影:張迪 周鑫宇
調研團隊:郜小平 姚翀 葉丹 許隽 黃曉韻 許蕾
實習生:朱琳 徐睿超
【作者】 歐旭江
南方産業智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