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哈喽,大家好,我是Seven小7!
又見面了家人們~
這陣子的話看見了好多讨論,尤其是對于成分性的針對熱度算是越來越高了,這是一件好事哈,慢慢地大家開始重視起來了成分,就不會有一些廠商再想象以前那樣糊弄過關了,但是關于“成分”這件事,小7之前也講過;
現在的成分黨越來越多,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
好在大家可以監督各大品牌的成分用料是否實在,是否好;
壞在大家過度關注了成分,忽略了其中的配方師的用心以及成分配方的協調性,導緻因為出現一個不起眼的緻痘成分(有緻痘風險并不是100%緻痘)或者出現酒精、香精、色料成分的時候都抓住使勁噴。
甚至連“防腐劑”也是抓住噴的對象。
這并不是一件值得宣傳贊揚的事情,因為這樣隻會讓配方更加的局限,不能夠讓配方師大膽自由的發揮,反而會阻斷了國内研發創新護膚品配方的道路。
影響肯定是有的;
但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種影響。
大家想象中的影響大概是:
“通常增稠劑成分是絕對不會超過1%的,那麼就代表排在它後面的成分肯定也是不超過1%的,那麼這個垃圾東西裡面的成分都不超過1%,它還能有什麼效果?”
這是小7看到最多的一句話了。
确實哈!
之前看到一些博主科普,增稠劑确實是不太會超過1%這個濃度的,因為增稠劑一旦達到或者接近這個濃度都會變得非常濃稠,質地根本不太适合咱們使用,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超出這個濃度的。
但是!
這裡有兩個問題要提出:
一、1%以下濃度的成分是否就等于無效?二、成分濃度排列順序的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
1%以下濃度的成分是否就等于無效?
并不是
1%以下濃度就可以起效的成分有很多,尤其像是保濕類的成分,一般1%以下複配甘油就會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功效性的成分像是我們熟知的A醇、377、多肽類成分,都是完全不需要甚至是不能夠超過1%濃度的。
所以并不能夠說1%以下濃度的成分,在裡面就不會發揮出作用。
其次我們也要考慮到成分刺激上的問題,有些成分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又是處于面膜這種高強滲透且封閉的環境下成分的濃度越高刺激性也會越大,所以一般情況下面膜的成分濃度添加量要比在精華或者其他類型的護膚品裡面要低一點。
但肯定不是代表它沒有效果的哈,尤其是對于保濕類的面膜來說。
第二個問題:
成分濃度排列順序的問題
成分濃度問題跟上面小7說得差不多,有些博主在科普了1%成分分界線的時候,順便也會說一下1%“以下”的成分是可以進行随意排列的,1%“以上”需要按照添加濃度進行排列的,那麼有意思的就來了。
你為什麼認為同樣都是處在1%濃度以下的成分,卡波姆黃原膠等這類增稠劑就一定要比有效成分的添加量少呢?
這算是一個問題的哈,增稠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液體有一定的粘稠度同時挂住液體讓它沒有那麼容易流下去,增稠劑這個成分不會阻斷吸收,也不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效果,同時也不會被皮膚吸收,隻要後續沖洗幹淨就可以了。
所以增稠劑的問題以及1%成分濃度的問題都是有理有據去證實的,并不是說配方師随意糊弄給弄出來的簡簡單單的産品出來。
但是目前很多的“成分黨”并不會考慮到配方問題,就覺得自己學到的一些成分知識就可以指手畫腳,甚至因為一個很小很小的成分去否定整個産品配方,這個确實不是一個好現象,值得讓我們去思考。
好啦。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咯
我們下次再見。
些成分知識就可以指手畫腳,甚至因為一個很小很小的成分去否定整個産品配方,這個确實不是一個好現象,值得讓我們去思考。
好啦。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咯
我們下次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