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葡萄酒雜志)
秋冬季節,要說有什麼是北京人必須要吃的,銅鍋涮羊肉絕對排在前三位。不需要等到下雪,從立秋開始,涮羊肉的館子裡就不乏食客,這種陣仗能一直持續到過年開春兒。這人呐,隔三差五沒吃頓涮羊肉就覺得饞得慌,再想想那股勾人的味道,步子不自覺地就朝着涮肉店走過去了。
正宗的北京涮肉,必須要銅鍋炭火,清湯為底,羊肉為主,吃菜為輔。涮肉用的小料,得是麻醬才夠正宗。吃的時候,要先涮肉後吃菜,筷子不能離了肉。 間歇涮點百葉、毛肚換換口感,覺得有點膩趕緊來瓣兒糖蒜。
肉吃得差不多,就開始放菜,尤其要有白菜,接着就是凍豆腐和粉絲。等快吃完,再來個芝麻燒餅溜溜縫兒。要能喝酒,最好再有幾口二鍋頭,吃完渾身熱乎了,這才算真正吃舒坦了、吃得勁兒了。
羊肉好不好,涮了就知道
涮肉的湯底很簡單,銅鍋一盞,清水一碗,姜蒜兩三,就成了。清水涮肉不僅能吃到羊肉最純正的味道,還能檢驗羊肉的好壞與新鮮度的。
新鮮的羊肉,顔色紅潤,肉質緊實,立盤不倒,筷子夾起來不會碎,下到鍋裡多少,就能撈出來多少。即便是一筷子成團下到鍋裡的,也能舒展地涮開,成片地撈起來。一涮就熟,涮久了也不會老,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鮮嫩不塞牙。但凍過的肉,稍微夾幾筷子,半盤子就碎了。往鍋裡一倒,夾起來就幾片,其他都化沒了。要不然就是下鍋後黏成了一團,撈上來放在盤子裡,用筷子都扒拉不開。
如果涮完肉以後,鍋裡漂着滿滿的沫子,那這家店用的肯定不是好肉,因為好的清真屠宰的羊肉沒有腌臜物,血已經放幹淨了,所以涮完後的湯應該依然是幹淨透亮的,沒有任何血沫子。如果發現吃到最後,湯渾濁了,那這肉正不正宗,您心裡應該就有答案了。
鍋開以後,最先下鍋的一定得是羊尾油,湯底有了油水,涮出來的肉就會更香、更好吃。接下來就開始涮肉,一隻羊的不同部位,可以吃出20多種味道,僅是羊腿就能細分成7個不同部位。會吃的老饕,一般都點這8種肉:
黃瓜條,羊大腿和臀部之間的肉,一隻羊隻有兩條,肉質細嫩,肥瘦适中;羊裡脊,緊靠着脊骨後側的小長條肉,肉質較瘦,不能涮太久;羊上腦,脖子後面的肉,軟嫩且肥瘦相間;羊筋肉,羊蹄的韌帶,五成肥,口感脆香;羊磨裆,靠近羊尾的臀尖肉,二成肥,口感軟嫩;羊三叉,又分大三叉和小三叉分别是羊前腿和後腿的位置,口感肥嫩;一頭沉,羊大腿外側的肉,瘦肉占比更高,肉質更嫩;羊腱子,羊大腿上的肌肉,一隻羊身上不超過三兩,口感脆嫩彈牙。
切記涮肉要在銅鍋水最滾開的位置上下涮,既方便看肉的顔色也能讓羊肉在一冷一熱交替的情況下,纖維最大化爆開,瞬間燙熟,口感鮮美。
現切的鮮羊肉是最美味的,但手切鮮羊肉也是門技術活,要做到斷絲切,每片的厚度在0.9-1.2mm之間,薄到透光,涮幾下就熟,但也不能切得太薄導緻喪失了肉味,沒有嚼勁兒,這師傅要沒幾年功底可真切不出來。
上桌時,碼着羊肉的盤子是立着上的,因為羊肉要做到立盤不散,這師傅的刀工才算利索。不同部分該怎麼切,怎麼吃,都有講究。
小料和配菜,還真得講究
麻醬小料絕對是涮鍋的最佳輔助,清水涮出來的羊肉雖然鮮美,但是沒有任何别的味道,配上濃郁鹹香的麻醬小料,能夠激發出羊肉的鮮甜口感。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肯定是小料裡必不可少的。蔥花香菜因人而異,辣椒油得是現炸的,一勺澆到碗裡,冒着熱氣兒滋滋響才行。
麻醬并不是簡單的芝麻醬,而是用花生醬和芝麻醬調配在一起,花生醬可以中和芝麻醬在炒制過程中出現的苦味。兩種醬料的配比以二八最佳,二八醬也是吃涮羊肉最地道的醬料,不膩口又足夠香醇。有經驗的食客,隻需要用筷子蘸着醬料嘗一口,就知道這家店的基本水平了。
肉吃多了容易膩口,這時候就要來幾瓣糖蒜。所謂吃肉不吃蒜,營養走一半,但羊肉和大蒜都是熱性的,為了避免上火,人們就把蒜提前腌制,做成糖蒜,既留下來了蒜的營養成分,又把副作用排了出去。吃起來沒有大蒜本身的辛辣感,反而是酸甜爽脆的味道。去涮肉店,就算你不說,店員也會為你上一份糖蒜。
最後就是下素菜了,凍豆腐、白菜、粉絲是銅鍋涮肉最經典且必不可缺的配菜。白菜要選張家口的,清甜可口還沒有筋;凍豆腐要蜂窩緊實,富有彈性,就算煮得久也不會散,還非常入味;最後再涮一把粉絲,解膩又飽腹。
這三種食材本身幾乎沒有味道,能夠充分吸收羊肉湯的鮮味。涮過了羊肉的湯底有多鮮?早前在東安市場的東來順,一樓火鍋還有個“大衆火鍋”的稱呼。鍋底是免費的,不設闆凳,食客可以站着吃。鍋口相當于一個小圓桌,中間用隔闆來隔出好多個單格。買不起肉的,就買燒餅、白菜、粉絲、凍豆腐,就着别人涮羊肉的肉湯來吃,就自當是吃着了肉,也能解饞。
當然啦,現在的日子總比以前好多了,去吃涮肉肯定得點上幾盤羊肉。大冷天的,吃頓熱氣騰騰的羊肉鍋子,身子暖和了,人也就舒服了。别小看老北京這些藏在煙火裡的講究,生活的好滋味兒都在裡頭呢!
(本文轉載自葡萄酒雜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