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空氣不遺餘力地推動下
我國的秋季前線已經到了
廣西柳州-湖南郴州-福建長汀-邵武-浙江麗水一線
而冬季版圖也在趁機擴大
像是長城以北一帶
基本已經入冬
圖片來源:weatherman_信欣
一眼看上去
在季節分布示意圖當中
夏、秋、冬都齊全了
隻差一個春天
由此可見我國多樣的氣候類型
像是大小興安嶺
它們位于我國的最北端
屬于典型的“長冬無夏春秋相連”四季類型
大興安嶺深秋如詩如畫
李世勇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而我國中部廣大地區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濟南大明湖荷花季
王凱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到了南嶺以南的兩廣和閩南地區
三冬無雪,四時常花
屬于“長夏無冬秋去春來”的四季類型
廣州夏日豐收美景圖
巢金紅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再往南走
到了西沙群島以南
則是“全年皆夏”
航拍西沙群島
查春明 攝 圖片來源:新華軍網
那麼,古今中外到底是如何劃分四季的呢?
下面就和小據一起來瞅瞅吧~
天文法則在天文上,季節劃分是以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确定的
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四季的開始
該劃分法忽略了大氣環流和下墊面等衆多因素的影響
因而四季與實際的氣候季節變化不怎麼符合
農曆法則農曆上多用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
作為四季的開端
但正如我們都知道的那般
立秋不等于入秋
氣象法則一般來說
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以溫度劃分四季
即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
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
當然這說的是北半球
到了南半球反過來就好了
這樣的季節劃分确實能夠反映一定的氣候概況
非常适合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但也有一些弊端
最突出的就是季節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于是為了更加貼合實際
我國氣候學家張寶堃
結合物候現象與農業生産
提出了物候學劃分四季的方法
已在氣象部門得到廣泛使用
戳下圖,查看具體劃分方法↓
當某地候溫(連續5天的平均溫度)達到10℃以上、低于22℃時為春季;候溫大于22℃為夏季;候溫在22℃到10℃之間為秋季;候溫在10℃以下時,則為冬季。
由此看來
隻有當某地的平均氣溫逐漸穩定到某一個數值時
才表明季節要發生轉變了
現在,你所處的地方
是哪個季節呢?
END
中國氣象數據網出品:
圖片來源:新華網
微信編輯:小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