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效讀書方法

高效讀書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3 11:14:40

高效讀書方法?從人類的祖先猴子們站起來不再跟森林裡的其他動物正面硬剛拼體力開始,區分大家生活條件的一個重要因素應該就是學習能力,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高效讀書方法?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高效讀書方法(高效學習方法)1

高效讀書方法

從人類的祖先猴子們站起來不再跟森林裡的其他動物正面硬剛拼體力開始,區分大家生活條件的一個重要因素應該就是學習能力。

學會取火就不用再生吃活吞,就像今天能夠快速洞察到新商業機會的人不用受凍挨餓,學會某項稀缺能力的職場人能夠獲得更高的報酬,學會課本的知識及解題思路的小學生就能夠考個好成績的優越感是一樣的。那感覺大概也像極了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而剛好沒有掉下來。

21世紀了,關于學習仍然有大量的誤解。有人覺着學習沒有方法,隻能靠死記硬背。基于這個認知,學習注定是苦的,跟快樂無緣。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孜孜不倦地學習呢。

學習是有方法的,隻是因為很簡單,常常被人們忽視。又因為很簡單,反而很多人都不能夠輕易做到,更不能輕易堅持做到。

總結下來,高效的學習方法的核心就是被動變主動。主動的動作是思考,思考的方向一個是澄清概念,一個是獲取框架結構。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輸出倒逼輸入。

1.被動變主動

學習一旦變成主動,效率與被動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使是參加老師安排好的課,仍然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帶着問題去聽。聽一聽老師是如何講解的,自己最開始為什麼沒有搞懂,這個知識的背景、作用、應用分别是什麼樣的。

這也是為何我一直有一個觀點,這個時代,知識是廉價的。因為隻要你有問題,就可以去網上搜索相關的答案,而且往往能夠獲得目前全球最新的研究成果。

這個過程就是被動變主動。主動學習的形式不見得一定是上課,可以自己閱讀經典,也可以向身邊的人學習,打遊戲、做項目等等活動中都可以發生。

2.多思考

無論打算要學點什麼,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第一條,被動變主動,而主動做什麼呢?就是思考。

當然你會說,這不是廢話嗎,孔老夫子都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但是,恐怕大多學習者,對于這句話也都是直接拿來主義,并沒有認真思考過。

在《思考,快與慢》中,理性、邏輯思考這件事既消耗大腦的能量,而且速度比較慢,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的大腦天然不愛思考,能有現成的路徑或者經驗則會毫不猶豫選擇現成的。古人依靠口口相傳的經驗,一樣能夠在方圓幾裡的村莊過完一生。

那麼思考什麼呢?究竟如何科學思考呢?

底層是發問,能有自己的問題。所謂自己的問題,就是有别于别人的問題,不是拿來别人的問題問一問,而是自己看到這個現象的時候想到了什麼,有什麼疑問,發現什麼問題。

3.基礎概念

好吧,仍然不知道問什麼問題,可以有這兩個辦法。

第一個就是問知識中的概念的基礎含義,這裡就有大量的問題,而且會發現有些概念又是建立在需要更加基礎的概念之上。直到了解了基礎概念,才算真正弄懂了這個小領域的一點知識。

舉個例子,剛才說了很多次“基礎”,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張口就來。但“基礎”到底是什麼意思?“基”與“礎”又分别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别?

基,疊加的夯土層,牆始也

礎,墊在柱下的石礅

基礎:埋牆基為基,立柱墩為礎;建築物的地下部分。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指經濟基礎。

——現代漢語詞典

經過這麼一問,才了解到他們的原始含義還真有不同。同樣的,理解了這個概念,接下來就可以去尋找任何一個領域中在最底層,那些支撐上層建築以及形成四梁八柱關鍵結構的知識。

世界經合組織(OECD)将知識分為四大類:

(a)知道是什麼的知識(Know - what),主要是叙述事實方面的知識;

(b)知道為什麼的知識(Know - why),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規律方面的知識;

(c)知道怎麼做的知識(Know - how),主要是指對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

(d)知道是誰的知識(Know - who),涉及誰知道和誰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識。

而任何一類知識,都是由大量的概念構成的,而想弄清楚這個領域的前提即澄清其中的概念,并且不斷追問,一直到最最底層的基礎概念。

4.知識框架

除了問概念,第二個就是問框架。即基礎支撐着的關鍵結構是什麼。

比如說,有同學想要閱讀《影響力》這本書。

那麼需要先看到書中互惠、喜好、社會認同、權威、稀缺、承諾與一緻、聯盟七個原則,這是非常明顯的結構。然後作者又在每個原則下,細分出不同的内容。但同時還能夠看到作者在開始講述了“why”即為什麼書寫這本書,接下來詳細闡述“what”,那些影響力的形式和來源,而且每一章節都不忘講述“how”,即如何使用及如何防範。

随着精力的投入,就可以沿着這樣的知識框架,不斷地向内填充内容,一層一層地深入。同樣也可以把這部分内容,内化為自己知識框架中的一部分。

5.輸出

其實我們都大大低估了輸出的作用。“最好的學習就是教給别人”,也就是輸出倒逼輸入。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再回顧一下,學習的核心是主動替代被動,并且說到主動要做的事情就是思考,思考的過程即發問的過程,先問概念,再問結構。到這裡,很多人已經有“我懂啦”那種學習的快感了。但是不好意思,這還沒有問完。

接下來一步仍然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講給别人聽,或者寫出來。

因為,在講給别人聽或者寫出來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那些自己并未意識到的知識漏洞。如果我們不夠熟悉,根本無法把别人講明白。強迫自己輸出,同樣是一個主動思考的過程,就能夠倒逼自己重新檢查自己知識輸入的情況,這時再看看“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講得是真妙啊。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思考這件事終究發生在我們大腦内部,有沒有思考,思考有多深,隻有自己知道。現代腦神經科學發現,我們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本質上都是在大腦中建⽴新的神經突觸,就像身體的肌肉一樣,我們隻有通過不斷地鍛煉,肌肉會越來越結實。⼤腦中的神經突觸也是,隻有不斷思考,反複訓練,神經突觸會越來越發達,各種知識的連接發生的可能性會越大,也就越有機會觸類旁通,實現創新。

無論你是學校的學生,為人父母,還是職場裡的年輕人,還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在這個社會中更好地生存下來的核心競争力之一就是學習力。

擁有學習力的人相信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學習來解決。這背後更是一種成長思維。

所以,在學校裡,隻要你開始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每一門科目的基礎概念、知識框架,并且不斷地發問,你的學習成績不會太差,更重要的是你将擁有畢生受益的學習方法。

所以,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父母不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規劃孩子的未來,而是主動學習他們的個性、特點,以及這個時代的趨勢,去努力促進孩子更好地發展。

所以,一家企業也不可能墨守成規,依靠傳統的打法試圖不斷獲得業績的突破,而是要學習了解客戶當前真正的問題和需求,洞察新的商業機會。

所以,一個職場中的年輕人想要快速提升的基礎,就是先掌握這種學習自身領域知識的能力,從而能夠比别人更快地理解并掌握産品或者業務的邏輯及特點,鍛煉自身專業能力。

最後可以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理工科背景的我能跨專業考上社科類碩士并如期完成論文,實在不是因為我聰明,主要正是依靠方法加勤奮再加上運氣。

我深知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從選題、研究設計到論文寫作,每一步都主動尋找最科學的方法。比如,因為缺乏學術論文寫作經驗,所以主動搜索社科類論文寫作方法的書籍、主動搜索質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而且主動尋找社科類優秀的論文反複拆解分析,獲得知識框架,以及目标研究領域的基礎概念操作思路等等。甚至還抓住朋友到家裡做客的機會,主動把自己的研究進展盡量用通俗的語言講出來。如果你問有用嗎?回答就是簡直太有用了,一講就知道,自己壓根沒想明白,而且不知道的東西還太多太多了……

但需要提醒的是,這些終究隻是方法,僅僅知道方法距離學會還差很遠。更重要的是應用方法,也就是大量學習的實踐。選擇正确加上足夠勤奮,還隻能保證大概率成功,最後還需要加上一些運氣。

毋庸置疑的是,科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習效率大幅提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啬組詞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