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堂是基督教堂位于廣州市,至今已有八十餘年了,對比于外國的大教堂,它算是很“年輕”的。近些年來,信仰基督教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所發現的基督教堂也越來越多,知道的基督文化知識也是越來越全面。這對于我們的知識的積累有很大的幫助。本期的廣州文化帶你了解廣州東山堂。
東山堂位于東山區寺貝通津9号,原名為東山浸信會堂,宣統元年(1909)由外國傳教士創建。1979年9月30日恢複宗教活動,是全市基督教首間恢複宗教活動的教堂,亦為全國複堂最早的四間堂會之一。東山堂是目前全市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占地面積3850?M2,建築面積2276.18M2。主堂約能容納1300人。現任主任牧師:陳穗生牧師,副主任:沈國紅牧師。
東山堂現有在冊信徒約5000人,每主日參加崇拜約有4500人。為滿足信徒需要,主日崇拜分為早堂崇拜、午堂崇拜、青年崇拜。宗教活動除了主日崇拜,還有查經會,研經祈禱會,見證會,晨更祈禱會,青年查經會,婦女祈禱會,長者團契聚會。
目前東山堂有六隊詩班參加獻唱。複堂以來,東山堂已發展擁有十多個事工部門,其中婦女部、青年部、招待部是較為成熟的事工團隊,同時東山堂也組建了聖詠團、聖劇團等事工團隊,深得信衆的肯定。東山堂在做好教會事工的基礎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基督教東山堂源于美南浸信會,于1908年在今寺貝通津購置地皮作建堂之用。1946年美南浸信會将教産全權移交東山堂浸信會,東山堂成為中國人的教會産業。自此,東山堂成為解放前由中國人自主主持的堂會。1966年,文革期間教會被迫停止活動,東山堂被占用,副堂南邊是汽車修理廠,主堂成了“東山區人民會場”,鐘樓客廳成了廚房,牧師樓成了托兒所。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宗教政策,東山堂主堂被收回。1986年,将主日學堂及副堂房屋供出辦廣東協和神學院。1987年,市基督教兩會遷至此堂辦公。自1990年以來,教堂進行了多次修補和改造,對大堂外部環境進行綠化,設計魚池、花園、花廊、草坪、休憩亭等,使東山堂整體面貌發生很大變化。2003年開始,東山堂對主堂以及外部環境又進行了全面修繕,安裝了中央空調以及多功能設備,現在已基本完工。
早在清道光十六年(1836)美國波士頓浸信會即派遣傳教士來廣州建堂傳教,但因遭清政府拒絕而阻留于澳門。鴉片戰争後,傳教士在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下進入廣州,在東石角和南關等地租賃民房設堂傳教,但屢遭居民搗毀,珠江上傳教的紫洞教船亦被擊沉。
同治九年(1870),美國基督教南差會在市内五仙西購置鋪屋建立福音堂。不久即因該地過于繁喧,不宜傳教,加上教徒日增,教堂已不敷應用,乃将舊址出售,在今寺貝通津9号購地重建教堂。新堂奠基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翌年建成。同年5月2日成立東山浸信會。
當時所建為葵棚結構臨時建築,後因兩次被大風吹倒,且前來參加宗教活動的教徒日益增多,在東山的幾所教會學校的師生也常來此進行禮拜祈禱,遂于1923年7月動工擴建,至1927年4月16日竣工,舉行隆重的獻堂典禮,改名為基督教東山浸信會堂。
禮拜時間:星期天
主日晨曦崇拜:早晨8:00
早堂崇拜:上午9:30
上午堂崇拜:上午11:00
中午堂崇拜:中午12:30
下午堂崇拜:下午14:00
晚堂崇拜:晚上19:30
【結束語】随着歲月的變遷,基督教文化也越來越成熟,人們對于基督教文化越來越熟悉,知識也越來越全面。在這個世界上,完美需要有一個信仰,讓我們在混沌時,有一盞燈指引我們方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