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加大社會保障

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加大社會保障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7 16:31:24

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加大社會保障?作者:華穎(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加大社會保障?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加大社會保障(以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紮實推進共同富裕)1

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加大社會保障

作者:華穎(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确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質要求,并将完善分配制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一并作為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四大戰略性舉措進行了總體部署,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方向。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發揮着民生保障安全網、收入分配調節器、經濟運行減震器的作用,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充分肯定社會保障對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的極其重要性,并賦予其在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和走向共同富裕的曆史進程中更加重大的責任與使命。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普遍處于物質豐裕、精神豐盈的理想生活狀态,其實質是通過社會共享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平等,而要實現社會共享須有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縱觀全球,在不超過30個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均通過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平等的目标,呈現的普遍規律是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程度與社會平等程度具有正相關關系,即社會保障體系越是健全的國家,其社會平等程度愈高。在歐洲國家,社會保障所産生的收入再分配效應使得收入差距平均降幅達到30%左右,北歐西歐國家的社會保障對降低收入不平等的貢獻程度更是高達近80%,這些現代化國家的實踐充分表明了社會保障制度對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巨大作用。因此,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化國家的标配,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人口規模14億多量級的現代化,而且是在巨量級人口規模條件下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決定了我國更應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并通過這一重大制度安排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全體人民共享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如通過健全的養老保險制度滿足所有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通過健全的醫療保障制度切實解除全體人民疾病醫療後顧之憂,通過健全的社會救助制度避免低收入家庭陷入生存危機,通過健全的失業保險制度支持失業者度過收入喪失期并重新就業,通過健全的工傷保險制度補償工傷和職業病受害者,通過健全的兒童福利制度保障兒童健康成長,通過健全的養老服務制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等等。上述必要且重要的制度安排若有缺失,民生保障安全網就會出現漏洞,部分人群就會陷入困境,更遑論走向共同富裕。因此,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明确要求,并以之切實有效地解除全體人民的後顧之憂,持續不斷地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現代化國家的共同特征,更是以走向共同富裕為追求目标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新時代十年社會保障成功實踐及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近十年間,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從7.9億增至10.4億,按月領養老金者從2億人增至近3億人,退休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從1686元增至2987元,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從82元增至179元。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達13.6億,全民醫保目标已基本實現,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政策範圍内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别達到80%和70%以上,民衆醫療負擔明顯減輕,個人衛生支出占總費用之比從33.9%下降到27.7%。城鄉居民低保标準也分别從人月均330元、人年均2000元分别提高到逾700元、6200元。住房保障在全方位躍升,城鄉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别從32.9平方米、36.2平方米增長到39.8平方米、48.9平方米,特别是改造城鎮棚戶區住房4200多萬套,改造農村危房2400多萬戶,使城鄉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得到了有效保障,等等。以上成就均表明社會保障制度已經成為全體人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基本途徑與有力保障,在解除人民群衆後顧之憂、縮小收入差距、推動共同富裕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十年,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實踐所積累的經驗至少有如下幾點:一是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民生為重的政策取向融入社會保障政策體系,做到了通過社會保障制度安排讓國家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二是充分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如全面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基本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的統籌層次、圍繞脫貧攻堅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制度功能,以及持續提升居民醫保财政補貼水平、建立養老保險中央調劑金制度等,均體現了全國一盤棋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三是彰顯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這種優勢包括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政令通達順暢、有效的發展規劃及強有力的執行機制等,這些不僅确保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前瞻性和延續性,而且實現了社會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四是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進社會保障發展。如2018年的機構改革突破了長期制約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2019年以來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的常态化、改革醫保個人賬戶、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整合退役軍人保障制度等舉措都有力矯正了原有的制度性缺陷。這些重大改革均産生了巨大的改革紅利,直接惠及億萬人民。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面向未來,我們應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步伐,以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撐。

首先,要全面推進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其中,“覆蓋全民”體現的是普惠性要求,“統籌城鄉”突出的是縮小城鄉差距,“公平統一”針對的是現實中制度碎片化現象,“安全規範”對應的是制度可靠與規範運行,“可持續”強調的是能夠造福世代人民,“多層次”滿足的是人民群衆不斷豐富的美好生活需要。可見,面向未來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需要的是全面推進而不再是過去的單項突破,這意味着必須樹立社會保障體系的整體觀與系統性,實質性地增強制度之間、部門之間的協同性。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提的“安全規範”就體現了這種要求,因為隻有協同發力、确保制度安全可靠和規範運行,才能實現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健康持續發展。

其次,要緊扣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發力。中國要建立的是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障、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及住房保障等體系,其實質是要在夯實政府負責或主導的法定社會保障制度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主體與社會力量的積極性,通過市場機制與慈善機制更多更好地配備資源,進而持續壯大社會保障體系的物質基礎,這構成了社會保障可持續發展和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條件。因此,應當盡快統籌規劃社會保障體系的完整框架并精準定位不同層次制度安排的功能,在引導、支持市場主體與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同時,确保不同層次制度安排功能互補、有序銜接。

最後,要着力推進主要社會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一方面,基本養老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作為覆蓋面廣、基金規模大的兩項最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安排,迫切需要加快優化并走向成熟定型的新發展階段,前者的關鍵是要實現真正的全國統籌,後者的關鍵是增強互助共濟性,兩者還均須改進完善籌資機制與待遇調整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快彌補制度短闆,包括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基本養老服務制度以及發展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福利事業等,以此達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實現人口均衡發展的目标,并使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完備。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