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不想要的後半生,我和我不願意和解的自己。你們都朝春天去,就留我在破碎裡又喪又美麗。”--豆瓣電影高贊簡評
8月25日,《海邊的曼徹斯特》在中國内地上映。
這是一部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的電影,但并不是一部你一開始就容易看進去的電影。
我喜歡電影的名字,它的英文原名是Manchester by the Sea ,整部片子的基調就像曼徹斯特小鎮冬天的灰色海水一樣,有種平靜的傷感。
影片的主角是一名叫李的頹廢壓抑的修理工。
在得知哥哥喬伊去世的消息後,李從波士頓回到了故鄉——海邊的曼徹斯特處理喬伊的後事。根據喬伊的遺囑,李将會成為喬伊的兒子帕特裡克的監護人。
故事的主線是李和帕特裡克叔侄間從有點陌生到逐漸了解信任的相處過程。而暗線則是對李曾經的生活和如今變得如此頹喪的原因的叙述。
作為帕特裡克的監護人,李打算将帕特裡克帶回波士頓,而帕特裡克則不願意離開家鄉和自己的朋友們。
侄子不理解叔叔為什麼不能和他一起留在家鄉,李隻是一名修理工,哪裡找不到工作呢。但對李來說,曼徹斯特卻是一片不能久留的傷心之地。
多年前,他在這裡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因為他的一次過失,使得自己的三個孩子全部葬身火海,妻子亦因此而離開了他。
這成了李無法渡過的人生劫難,影片裡,他沉默地克制自己的悲傷,留給外部世界的永遠是一副行屍走肉般的模樣。
他選擇了将過往發生的一切凍存在自己的心裡,而這樣生活的代價,就是自動屏蔽了一切人間煙火。
記得有一個場景是李送侄子去女友家做功課,侄子為了能和女友在屋裡多親熱一會,讓他拖住女友的媽媽聊天。可他卻全程不發一言,面對對方拋過來的話題,也是直接一句話就将其終結。
如果你不知道故事背景會覺得場面一度十分尴尬,可了解李的遭遇後,你就隻會覺得心疼。
他太痛苦,以至于連應酬一下陌生人的聊天都覺得是種負累。
李因為哥哥的後事重回故鄉,而那些被封在心底的記憶也重新噴湧而出。他在酒吧喝醉,故意找人打架,以疼痛感緩解自己無能無力的悲傷。
直到影片最後,李似乎也沒能走出這片人生的陰影。侄子得到了失蹤已久的媽媽的照顧,李也不用留在讓他傷心的曼徹斯特,他将再次返回波士頓,将回憶和痛苦深藏,背負着遺憾繼續生活。
說到底,這部電影是反雞湯的。沒有解脫,沒有救贖,有的隻是生活最原始的樣貌。
這也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誰不想成為駕馭生活的強者,但總有人跌倒了,卻沒法立刻站起來,甚至要搭上餘生去為曾經的遺憾買單。
就像豆瓣上有人說的,“生活像是曼徹斯特的雪,幹燥而冷硬,無情地嘲笑着折磨着裹挾其中的每個人,将最後一點溫暖掩埋于六尺之下。”
我們總覺得,人生就要時刻向前看,可對于身處痛苦之中的人來說,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殘忍。
猶記得大學時,好朋友和談了七年的男朋友分手了,男方劈腿,女友痛不欲生。
每每和我講起,眼淚就撲漱漱地流下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茶飯不思,上課也精神恍惚。
我不理解,對方是個渣男,越早分手越值得慶幸,找新的就是了。
我說了很多安慰和鼓勵的話,勸她别浪費時間,努力上進。
直到幾年後,自己經曆類似的事情,才發現,在别人心痛難忍的檔口,催着别人趕緊站起來往前跑是多麼殘忍的一件事情。
就好像,再難過的事情你也必須讓它過去,否則就是失敗者的模樣,就是不争氣、沒出息。
明明心裡就很痛了,卻還要裝作沒事的樣子笑對生活。
影片裡還有一個片段,李在故鄉遇到了已經嫁為他人婦有了新寶寶的前妻蘭迪。
蘭迪泣不成聲地說着她多後悔當初對Lee說的那些惡毒的話,說她知道彼此的心都碎了,說她不希望看着他再遊蕩着,希望他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李顫抖着說,你不明白,我心裡什麼都沒有了。
這種感覺特别像我認識的一對失獨老人,臉上常年不見笑顔,雖然仍照常吃飯工作,卻總覺得身上沒有了一點希望和快樂的氣息。
原來,人生有很多痛苦是根本走不出來的,也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一句“一切都會變好”來安慰自己。
痛苦如影随形,我們甩不掉,忘不了,那就承受好了。
想起影片結尾的時候,李握緊拳頭,低垂着頭,眼眶發紅,說着 "I can't beat it. Ican't beat it. I'm sorry."
他無法打敗悲傷的往事,無法戰勝生活曾給他的苦痛。
但這不就是真實的人生麼,我們都曾深陷泥潭,走出來,固然是幸運的事,而走不出來,就讓我們在破碎中又喪又美麗吧。
編輯:朝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