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是九品中正制

為什麼是九品中正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7 15:28:36

為什麼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從曹魏始至西晉漸趨完備确立,随後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那麼九品中正制是什麼樣的制度,為何說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吧,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為什麼是九品中正制?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為什麼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什麼樣的制度)1

為什麼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之科舉,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之一。從曹魏始至西晉漸趨完備确立,随後約存在了四百年之久。那麼九品中正制是什麼樣的制度,為何說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吧。

網絡配圖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為獲取各世家門閥大族對自己的支持,同時為夯實自己的權力,采納尚書陳群的建議,制定了一套頗具争議的官員選拔機制:九品中正制。此種制度剛開始還能很好執行,随着時間的推移便逐漸成為門閥世族把持官吏選拔之權,為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曹丕的這種“唯血統論”的做法實際上和其父曹操英雄不問出處、“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的官員選拔機制已經徹底分道揚镳。

九品官人法創立是在東漢官吏選拔制度(察舉制)的基礎上改進,按照儒家規範評議官員和備用人才的選拔制度。其中,對人物高下的品定,稱為“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資品雖有九級,而被中正評為下等人才,獲下品七、八、九品級者,是沒有希望入仕為官的。而因品被視為聖人之品,是不輕易授人,成為虛品。實際上能夠起家入仕的資品,隻有上品與中品的六個品級。

九品中正制

那麼為何說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呢?

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标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由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複核批準,然後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中正評定的品第又稱“鄉品”,和被評者的仕途密切相關。任官者其官品必須與其鄉品相适應,鄉品高者做官的起點(又稱“起家官”)往往為“清官”,升遷也較快,受人尊重,鄉品卑者做官的起點往往為“濁官”升遷也慢,受人輕視。

但由于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于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标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标準。九品中正制不僅成為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構成門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晉時終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隻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門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到東晉時,門閥巨族把持權柄,逐漸尾大不掉,最後甚至連至高無上的皇權都被士族壓制,當時的好幾位皇帝都是由幾大家族聯合擁立的,士族豪強的權勢之大不難想見。

隋炀帝

最終自隋(隋炀帝)之後,設立“科舉制度”選拔官員,“九品中正制”廢止。但門閥世族的勢力仍然延續到唐初,山東世家大族的文化風習仍然為後世所仰,比如太平公主嫁入的崔家,就是山東大族之一。在當時看來,談不上“下嫁”,倒像是皇家高攀了(因為隋唐兩代都有鮮卑血統,是崔盧李鄭王等所不願論及婚嫁的)。

注:《晉書·卷四十五·劉毅傳》:“是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這是出現最早句子“勢族”,勢族指有權勢的大族 。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二十八》: “如劉毅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也”。“士族”正史中是沒有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