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品PICOOC高血壓臨床醫學海外研究中心調查發現,中國約10%的人有低血壓問題,但多數人認為早期低血壓沒什麼症狀,也不積極治療。
事實上,國外研究發現,血壓太低不僅會讓你失去活力,更可能造成心髒病、中風、腎髒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
而且血壓低可使血流緩慢、血凝成分增多,常易合并腦及内髒器官血栓形成,已經成為無可争議的事實。
因此,長期血壓偏低者應積極尋找對策,以防患于未然。
什麼是低血壓?血壓的高低可因性别、年齡 、體型而異,但一般成年人若血壓測量多次,值維持收縮壓在90至100mm/Hg以下,而舒張壓在50至60mm/Hg以下時,可确診為低血壓。
低血糖分為哪幾種類型?
低血壓通常分為以下三種:
1.生理性低血壓狀态
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标準,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随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狀以及某些疾病。
(1)原發性低血壓病: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态,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多見于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
(2)繼發性低血壓病: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内迅速發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緻血壓急劇降低。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于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的低血壓。
如果是突然出現了容易心慌、疲勞、臉色蒼白、氣喘等症狀,均應該去醫院檢查,明确病因。
有哪些因素會導緻低血糖?
主要包括:
1、疲乏、無力
患者即使在沒有激烈運動或者疲勞過的時候經常會感覺到精神萎靡不振,渾身無力,特别是在早晨。午睡或者休息片刻可好轉,可是到了下午或者傍晚又會感到乏力。
2、頭暈
低血壓的主要症狀是頭痛、頭暈,輕重不一,輕者兩眼發黑,重者可以失神,甚至倒地,常在突然改變姿态,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時最易發生。此外,靜止而又負擔過重的工作條件下也易發生。
3、心前區隐痛或不适
低血壓病患者心前區隐痛、不适,不僅可在體力勞動或緊張腦力勞動時發作,在安靜時也可發作,甚至引起樣發作,尤其多見于40歲以上患者,這種情況不僅見于低血壓病并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于血壓過低本身導緻冠脈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産生上述症狀。
4、食欲減退,消化不良
低血壓患者會出現食欲減退的情況,腹部出現疼痛感覺,經過檢查會發現白細胞減少、血紅細胞增多的情況。
5、神經性功能障礙
低血壓患者經常伴有皮膚蒼白,盜汗,手腳容易發麻。食欲不振,腹部經常不适,容易消化不良,體内的血紅細胞會不斷的增多,白細胞不斷的會減少,免疫力低下引發其他的病症發生
如何預防低血壓?
1、晚上睡覺将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症狀。
2、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起立時不能突然,要轉身緩緩而起,肢體屈伸動作不要過猛過快,例如提起、舉起重物或排便後起立動作都要慢些。
3、洗澡水溫度不宜過熱、過冷,因為熱可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冷會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壓。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
4、不要在悶熱或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減少發病。
5、血壓低的人不要吃羊肝、海螺、胡蘿蔔、黃瓜、豆芽以及梨等生冷和涼性的食物,特别是胡蘿蔔,胡蘿蔔内含的“琥珀酸鉀鹽”會讓我們的血壓降低,尿中排鉀會增加,血壓低的人吃了胡蘿蔔後病情會加重。應該常吃溫補脾胃的食物,例如桂圓、大棗、扁豆、蠶豆、姜蒜、雞鴨牛肉等。
寫在最後
低血壓并不是需要多攝入鹽,隻要我們保證飲食合理平衡,不挑食、不偏食。血壓自然會保持在正常水平。
本文由老護士原創,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與老護士一起走上健康之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