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簡介: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曆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衆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
除夜宿石頭驿(戴叔倫)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将盡夜,萬裡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顔與衰鬓,明日又逢春。
鑒賞
長期飄泊,客中寂寞,又值除夕之夜,還獨自滞迹在他鄉逆旅,此情此景,更何以堪。這首詩就真切地抒寫了詩人當時的際遇,蘊蓄着無窮的感慨和凄涼之情。此詩當作于詩人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期。這時他正寄寓石頭驿(在今江西新建縣贛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長江東歸故鄉金壇(今屬江蘇)。“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起句突兀,卻在情理之中。除夕之夜,萬家團聚,自己卻還是浮沉宦海,奔走旅途,孤零零地在驿館中借宿。長夜枯坐,舉目無親,又有誰來問寒問暖。人無可親,眼下就隻有寒燈一盞,搖曳作伴。“誰相問”,用設問的語氣,更能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寒燈”,點出歲暮天寒,更襯出詩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董必武)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隻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賣癡呆詞(範成大)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滞迎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癡呆召人買。
二物于人誰獨無?就中吳侬仍有餘;
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
兒雲翁買不須錢,奉賒癡呆千百年。
除夜(高适)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釋】
1.除夜:即舊曆除夕。
2.凄然:凄涼,悲傷。
3.霜鬓:兩鬓白如霜。
除夜(高适)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随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複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賞析】
此詩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過的最後一個除夕夜。這一首詩,詩句沖淡、平和,沒有“天地有正氣”的豪邁,沒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隻表現出大英雄欲與家人共聚一堂歡飲屠蘇酒過元旦的願望,甚至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一絲寂寞、悲怆的情緒。恰恰是在丹心如鐵男兒這一柔情的刹那,反襯出勃勃鋼鐵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實性,這種因親情牽扯萌發的“脆弱”,更讓我們深刻體味了偉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兒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詩,沒有雕琢之語,沒有瑣碎之句,更無高昂的口号式詠歎。可是,我們仍舊感到心靈的一種強烈震撼。無論時光怎樣改變,無論民族構成如何增容擴大,無論道德是非觀念幾經嬗變,文天祥,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作為忠孝節義人格的偉大圖騰,萬年不朽,颠撲不滅,仍會是在日後無數個世代激勵一輩又一輩人的道德典範。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癸巳除夕偶成(黃景仁)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甲午元旦(孔尚任)蕭疏白發不盈颠,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春節看花市(林伯渠)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隊列,草株木本鬥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新年作(劉長卿)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注解
1、春歸句:春已歸而自己尚未回去。
2、已似句:西漢賈誼曾為大臣所忌,貶為長沙王太傅。這裡借以自喻。
譯文
新年中思念家鄉的心情更為急切,
獨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淚?
年紀已經老大了卻依舊寄人籬下,
春天腳步多麼輕快比我更早回歸。
在嶺南早晚隻能與猿猴相依作伴,
或與江邊楊柳共同領受風煙侵吹。
我象西漢的賈誼被貶為長沙太傅,
不知今後還要幾年才有還鄉機會?!
賞析
詩人曾被貶南巴尉,身處異鄉,卻逢新年,傷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聯寫情,新歲懷鄉;颔聯寫景寓情,感歎春歸我先;頸聯即景生情,身處孤境悲愁;末聯借賈誼自況,抒發貶谪悲憤。全詩抒情多于寫景,無限離愁,躍然紙上。
歲除夜(羅隐)官曆行将盡,村醪強自傾。
厭寒思暖律,畏老惜殘更。
歲月已如此,寇戎猶未平。
兒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玉樓春(毛滂)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祗與東君偏故舊。
注釋
①蓮花漏:一種狀如蓮花的銅制漏水計時器,相傳為廬山僧惠遠所造。
②酴酥:即屠蘇,酒名。
③東君:春神。
賞析
蓮花滴水送走了舊的一年。在井懸凍酒,曉寒侵人之時,柳枝的苗條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氣息。雖有佳人歌女勸酒佐興,可詞人卻為早春的物候所驚,猶如見到了久别重逢的故舊。構思新穎,饒有情緻。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孟浩然)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随處樂,不見度年年。
【注釋】
守歲:舊時民間于除夕之夜,一家團坐,飲酒笑樂,通夜不眠,稱為“守歲”。
【譯文】
長期以來兩家關系就很好,彼此相知親密無間。
天黑之後點起描畫的紅燭,排起守歲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席間歌女唱起《梅花》舊曲,大家暢飲新蒸的柏酒,推杯換盞,間或會有行酒令的遊戲。
作者現在是四處漂泊随行處且行樂,一年一年的過去了也不見。
【賞析】
這年的除夕,孟浩然就是在樂成張少府(子容)的官邸度過的。孟浩然與張子容,既有同鄉之誼,又是通家之好,更加兩人年青時曾同隐鹿門山,晨夕相處,親密無間,此次孟浩然專程遠道來訪,張子容當然熱情接待。除夕之夜,張子容的官邸,燈火輝煌,畫燭高燒,筵備珍馐,酒斟柏葉。他們一邊品嘗着新釀的柏葉酒,一邊暢叙着别後離情,當時内心的快樂,是難以言喻的。席間還有盧氏歌女演唱《梅花》古曲,她的婉轉歌喉,更增添了兩位詩人的興會。
中反應出一些流傳已久的習俗,另一方面也寫出了與張少府的深情厚誼。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随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注釋】
1.元日:農曆正月初一。
2.鬥:指北鬥星。回北:指北鬥星的鬥柄從指向北方轉而指向東方。古人認為北鬥星鬥柄指東,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3.起:開始。東:北鬥星鬥柄朝東。
4.強仕:強仕之年,即四十歲。
5.無祿:沒有官職。祿:官吏的薪俸。尚:還。
6.桑野:種滿桑樹的田野。就:靠近。耕父:農人。
7.荷:扛,擔。
8.占氣候:根據自然氣候推測一年收成的好壞。
【譯文】
昨天夜裡北鬥星的鬥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裡耕作的農夫,扛着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新年有感(錢來蘇)金瓯何事告凋殘,此責當塗敢自寬。
遙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滿地瘡痍不忍看,三邊耕織有餘歡。
勤勞無逸能興國,士馬騰歡敵膽寒。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
1.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
2. 一歲除:一年過去了。
3. 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 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4. 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5. 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闆子,畫上兩個神像,挂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
不求見面惟通谒,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随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迎春(葉燮)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已酉新正(葉颙)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曆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解說】
這是一首寫喜慶春節的五律詩。
第一、二句,從氣候角度寫春節期間的祥和:無風無霜,春意盎然。
第三、四句,日曆上又多了一歲,新春代替了舊年。
第五、六句,從樹木的角度寫春的到來,梅花、柳樹展現了新姿,顯得冬天不雕的松樹有了些老态。
最後兩句,寫春節中的人,因為高興飲了過多的屠蘇酒,歡笑的聲音響徹了雲霄。
迎春歌(袁宏道)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
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
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靓裝十萬人。
額羅鮮明扮彩勝,社歌缭繞簇芒神。
绯衣金帶衣如鬥,前列長宮後太守。
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
采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
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
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繡褲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
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
一路香風吹笑聲,千裡紅紗遮醉玉。
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
拾得青條誇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
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