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生的三個境界你在哪一層

人生的三個境界你在哪一層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10:18:12

文/學乃身之寶

“平凡”,作為“偉大”一詞的反義詞,曾被人們認為是不太友好的詞彙,因為“偉大”才是值得追求的理想。

但從現實角度來看,絕大多數人終将平凡,換句話說,能平平凡凡過好這一生的人,已經很不容易。

而人生的三個境界,也和“平凡”有關,即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子女的平凡。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能達到其中一個境界,就稱得上是人生“赢家”。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具體說說。

人生的三個境界你在哪一層(人生有三個境界)1

1.接受父母的平凡,意味着超越了原生家庭

說到原生家庭,很多人理解為是指責父母、控訴父母,甚至是歸罪于父母,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讨論原生家庭,其目的是超越原生家庭。

正如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撰寫的《原生家庭》一書,其目的就是要傳授具體的對策,使那些受過或仍在承受父母傷害的人們獲得勇氣,從與父母的負面關系模式中解脫,恢複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而超越原生家庭的關鍵一點,就是接受父母的平凡。

因為很多人的内心都有個執念——“父母是愛自己的”,所以成人後,期待父母改變,讓父母重新愛自己,但事實上,這是很難實現的願望。

人生的三個境界你在哪一層(人生有三個境界)2

原因之一,有些父母就是不愛孩子。孩子在小時候不愛,長大了依然不愛,所以,如果孩子長大後無法認清這個現實,依然期待改變父母,就會很難獲得自由和快樂。

原因之二,有些父母不是不愛孩子,而是不會愛孩子,這樣的父母是多數,所以,如果孩子長大後依然期待讓父母好好愛自己,也可能會落空。

當然,不排除有些父母願意成長,意識到自己曾經的做法不妥,進而願意改變,重新愛孩子,但孩子已經長大了,那時缺失的愛再也無法彌補。

原因之三,有些孩子的父母已經不在了,孩子心中渴望的愛,無法兌現。

所以,蘇珊博士在書中建議我們,要把重點從父母對自己做了什麼,轉移到自己還能為自己做些什麼,以減少父母對自己的負面影響。

在我看來,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的做法,就是要讓自己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他們的不完美,接受他們可能不會愛自己或不愛自己的現實,而這就是與父母和解。

當我們接受現實後,就不再期待父母改變,這樣才能專注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變得更好。

人生的三個境界你在哪一層(人生有三個境界)3

2.接受自己的平凡,意味着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很多精神分析學家都講過“真自我”和“假自我”這對概念,其意思基本一緻:

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圍繞着自己的感覺而構建;

假自我的人,自我是圍繞着别人的感覺而構建。

因為渴望他人的認同,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所以,很多人的自我會圍繞着他人的感覺轉,習慣用外在的評價标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比如,那些渴望優秀或成功的人。

在他們看來,隻有變得更加優秀,或取得自認為的成功,才會覺得自己是足夠好的,才是值得被愛的。

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因為他們形成的是假自我——一味地滿足他人的期待,為别人而活,他們對别人的感覺敏感,對自己的感覺不敏感。

人生的三個境界你在哪一層(人生有三個境界)4

當然,這麼說,并不是說一個人不該上進求成功,不該努力變優秀,而是想說,一個人隻有從心底裡聽從自己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感覺,那時的優秀和成長,才是真正的自信。

而這就需要我們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有時做得不夠好,接受自己有缺點或不足

真正的強大,不是不要成功,而是能夠承受失敗。

或許有人擔心,接受自己的失敗會變得不求上進,其實不會這樣的,因為每個人的内心都有向上的潛能,更重要的是,改變是建立在允許不改變的基礎上。

所以,一個人接受自己的平凡,反倒會促進ta變得優秀,而這也意味着ta在活出自己。

人生的三個境界你在哪一層(人生有三個境界)5

3.接受子女的平凡,意味着放下了心中的過高期待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期待,無可厚非。

但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太高,就是問題了。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補償心理——因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特點或優點,所以寄希望于他人,以超越自我,即補償自己缺失的那部分“好”。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高期待,其實就蘊含着補償心理。他們可能因為家境或其他原因,沒能完成自己的願望,于是把自己的那些心願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替自己去完成。

人生的三個境界你在哪一層(人生有三個境界)6

這時的父母,就很難接受孩子平凡或普通,因為他們心中的期待還沒實現。

就像小說《無聲告白》裡的孩子莉迪亞,她的一生,就是在實現父母的心願。媽媽心中堅定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于是媽媽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和聖誕禮物,都是醫學類書籍,而那些書籍其實是媽媽自己想看的書籍;爸爸的心願則是讓她成為一個人際關系良好的人,因為她爸爸一直因為人際關系問題困擾着。

就這樣,莉迪亞每天被迫承載着父母的夢想生活着,隻是這個“繼承父母的夢想是多麼艱難,如此被愛令人窒息”。最終,莉迪亞選擇用接受生命的方式為自己活一次。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父母能夠接受子女的普通,就是在接納自己的平凡,而這才是無條件的愛。

當然,父母無法接受子女的平凡,還和他們的自戀,以及虛榮心有關,但不管是哪種原因,父母想要好好愛孩子,就要看到他們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獨立的“人”,而不是他們随意可以掌控的“工具人”。

人生的三個境界你在哪一層(人生有三個境界)7

寫在最後:

前面,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如果我們能夠接受父母的平凡、自己的平凡,以及子女的平凡,就可以過好各自的生活。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大師羅傑斯說的“愛”。

他認為:“愛是深深地理解和接納”。

對于父母,如果我們接納了他們的平凡,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納了父母,而這就是靠對人性弱點的憐憫,靠對愛本身的信心來完成的;

對于自己,如果我們接納了自己的平凡,就是在好好愛自己,不再苛責自己,不再攻擊自己;

對于子女,如果我們接納了他們的平凡,就是在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

而這也印證了那句話——真正愛一個人,就是愛ta本來的樣子。

而當我們擁有了這樣愛的能力,人生自然會變得“不平凡”。

人生的三個境界你在哪一層(人生有三個境界)8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