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父母總是以養育出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為一種驕傲,因為這給他們省去了很多麻煩,在他們看來,最好是從嬰兒期開始,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能“聽”媽媽的話,此後的上學、工作、結婚生子也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那就再好不過了。
但是心理學卻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一個太懂事的孩子,他的一生會活得很“假”,因為一個太懂事的孩子活出的是一個虛假自體,這個虛假的自體是遠離真實的。
什麼是虛假自體?19世紀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克特提出了虛假自體的概念,溫尼克特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體”,那是生命的内在動力。簡單的說虛假自體的意思就是,這不是真實的自己,與之相對應的是真實自體,虛假自體回應的外部的、别人的需求,真實自體則回應的是内心自己真正的需求。
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是怎麼發展出虛假自體的
溫尼克特認為孩子在生命的早期,如果父母等撫養者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養育孩子,比如不是按照嬰兒的需求去喂奶,去給他換尿布,去給他撫慰和擁抱,甚至忽略嬰兒的各種需求信息、各種示意表達,而是讓嬰兒順應、習慣撫養者自己的的需求,甚至當嬰兒沒有做到時,采取拍打等懲罰措施,這樣的撫養就會使得嬰兒發展出虛假自體。
因為小嬰兒的心理是簡單的、沒有任何心理防禦機制的,他們不會認為這是父母的行為不當,而是會認為是自己的需求不合理,于是他就會學着壓抑自己的需求、按照外界的刺激,發展出撫養者願意接納的各種心理和行為。
小嬰兒的這種過早的關注外部世界,使得他的内部心理發展會嚴重受限,比如他會建立不起自己對世界的信任,建立不起自信心,變得缺乏安全感,變得自卑。這樣發展出來的就是虛假自體,這樣的自體回應的是外部世界的虛假需求,而不是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實需求。
一個活在虛假自體中的孩子,他的以後要活得有多假
在幼兒時期,孩子就活在了一個别人說了算的虛假自體中,那麼他此後的一切心理發展還會好嗎?我想說很難,因為他已經習慣了。
就像我們聽過的那個小小的柱子、細細的繩子就可以拴住千斤重的大象的故事一樣。大象在很小的時候被規訓,被牽扯,于是它學會了接受。等到有一天它可以輕易掙開繩索,它也不掙紮了。
同樣的,當一個孩子長大了之後,他的往後餘生,就會依然重複幼小時候的心理模式,因為聽話、順從、懂事是他的一種心理習慣,一種心理反應,更是一種應付外界不安全的保護措施。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種活在虛假自體中的人,大有人在,他們年少時聽話順從,特别懂事,年長後他們變得多疑、敏感、特别會看人臉色,甚至對他人“卑躬屈膝”。
據說英國孩子學會說的第一句話裡,出現最多的是“不”,當一個孩子說出“不”這個字的時候,就相當于他對養育者說我不想按照你的意願存在。我想說,在生命開始,我們都會說很多“不”,但是我們的父母、家庭太希望我們聽話了,于是我們就逐漸學會了說“是”,學會了順應别人。
一個活在虛假自體中的人,他與真實的自己産生了隔膜,世界在他們眼裡不那麼真實,他們自然也就不那麼真誠,于是他們他們就會變得消極、被動、封閉、甚至是沉睡,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活在虛假的自體中,無法表達内心真實的需要;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過早的學會了聽話、變得懂事,無法活在真實的自體中。
所以我想說,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太懂事的孩子,這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因為一個太懂事的孩子,他的一生會活得很假。
作者簡介:心理相先生,一名溫暖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專欄簽約創作者,公衆号:心理相先生,可免費咨詢。心在相上是為想,此刻我們都是相先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