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面臨要唱歌前都沒有一個最佳的狀态,因為聲帶并沒有完全充血,沒有熱聲的過程直接演唱,過程中很可能出現喉嚨擠卡或者真假聲切換不當等問題。我們下次在唱歌前隻需要做以下小練習可以快速讓自己進入歌唱狀态。
1.開口松牙關
以牙關為軸,下巴自然落下,如果很難控制下巴垂直落下的同學可以用手輔助,盡量做到最大化,張開然後再緩緩閉上。該練習主要活動臉頰牙關和下巴等部位,在歌唱中能保證放松。
2.半打哈欠
顧名思義模仿自己平時打哈欠的狀态即可,做的過程中要體會口腔内部上颚小舌頭位置的拉伸感,有很明顯的拉伸感,支撐感,就到位了。該練習可以活躍口腔内部肌肉,保證歌唱中有更好的狀态。
3.彈唇
也就是打嘟噜,可以說是最好的熱聲方式了,打嘟時要保證氣息流通不能卡死。口腔内部保持打哈欠狀态,聲音不能擠壓,感覺從下到上的共鳴是相通的。可以從真聲打到假聲然後循環,熱聲的同時磨合了真假聲轉換,可以像圖中用手輔助讓臉頰更放松。
4.氣泡音
氣泡音的啟動,也正是聲帶剛開始震動的狀态,很多同學發聲漏氣,聲帶閉合不良,最應該多練習氣泡音來改善了。那麼道理相同熱聲前發氣泡音一樣可以讓我們聲帶活躍起來。
5.小聲哼鳴
哼鳴最好也要以氣泡音啟動去發,因為這樣的哼鳴會比較集中,也能保證聲帶是閉合的,哼鳴不需要多大聲音,隻需要保證聲音“有點成線”就行,集中位置在鼻咽腔,感覺鼻腔附近有輕輕的震動感即可,千萬不要掉在下巴,屬于錯誤的哼鳴,唱歌前哼鳴也能幫助我們快速找到“高位置”。
6.學貓叫
首先學貓叫不能是散散漏氣的聲音,一定是建立在“咽腔”位置的“MIAO”音,聽起來聲音要有張力集中。感受舌根小舌頭是貼在一起,聲音“壓縮”起來的感覺。同樣進行真假聲的轉換,可以快速連接真假聲。
7.橫膈膜訓練
很簡單地發“嘿”和“哈”兩個音,力量一定要來源于橫膈膜,聲音要有爆發力,感受發音時氣息支撐的感覺,同時氣息的感覺是“向下沉的”,一定要讓聲音“搭上氣”,不能散掉。循環幾次後可以快速找到橫膈膜發力的感覺,更有助于唱歌中的氣息支撐。
8.多發“放松”的元音
例如“wu""yi""wee"等音,會讓喉嚨整體有舒張的感覺,保證聲音放松的同時将胸聲和頭聲連接到一起,在開嗓的同時也良好的啟動了”頭聲“。
9.模仿摩托車
低聲模仿摩托車啟動時的轟鳴聲,以胸腔為支點,感受聲帶最下端的震動和閉合,該練習可以在唱歌前激活我們的低聲區。
10.小聲模唱
在唱歌前我們可以拿一首簡單的歌(音區在自己掌控範圍内)進行小聲的模唱,道理就像我們晚上聲音狀态比較好是因為白天說了一天的話,聲帶已經完全活動開一樣。先找簡單的歌曲進行模唱同樣可以迅速讓聲帶活躍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