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個女生被不認識的人追求

一個女生被不認識的人追求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22:27:58

一個女生被不認識的人追求?21歲的小魚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大四學生上個學期,小魚做了一件特殊的「小事」在看到一則「隻要男生」的招聘啟事兩次之後,她寫了一頁言辭激烈又有理有據的PDF,作為郵件的附件,僞裝成應聘簡曆發給對方她想要質問這種不合理,也想要告訴HR,性别歧視是一件很錯誤的事情,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一個女生被不認識的人追求?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個女生被不認識的人追求(一個大四女生對)1

一個女生被不認識的人追求

21歲的小魚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大四學生。上個學期,小魚做了一件特殊的「小事」。在看到一則「隻要男生」的招聘啟事兩次之後,她寫了一頁言辭激烈又有理有據的PDF,作為郵件的附件,僞裝成應聘簡曆發給對方。她想要質問這種不合理,也想要告訴HR,性别歧視是一件很錯誤的事情。

出人意料的是,兩天之後,小魚收到了很長的回複。原來那隻是一個負責中轉應聘消息的郵箱,郵箱的所有者和小魚一樣,也是一個女大學生。她說,這是女領導安排給她媽媽的任務,她媽媽又将任務交給了她,請她幫忙發布這則招聘信息。

她還在回信裡提到,她自己、她的一位優秀的女同學、她的一位好朋友,都對這份工作感興趣,但因為「隻要男生」,她們失去了争取這份工作的機會。而且招聘方強調,「學校可以不好,但是隻要男生」。

女孩說,當她看到小魚的質問郵件時,第一反應是,用語或許有些激進。但她很快就意識到,如果沒有不公的現狀,我們本不必發怒。

在回信的結尾,女孩說:我寫這封郵件隻想告訴你,你對不公的反抗有影響到我,謝謝你。

本來以為會收到HR官方話術回複的小魚,看到這封信後,有了很複雜的感受。首先是一種強烈的無力感,在這則招聘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她看到有許多人發出疑問,但包括她自己,都沒有對招聘過程起到實際的改變,女性依然被隔絕在外。她不知道要如何回複這封郵件,似乎自己發聲的影響僅僅傳遞到了另一個女孩身上。

事實上,這并不是一份小魚考慮求職的工作,與她的現實利益并無關聯。這也不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隻是,在面對這樣的結構性困境時,很多人都會忽視掉這種不舒服,從而放棄發聲的努力。

2022畢業季即将到來,小魚的身邊有很多與她一樣努力的女孩,她們考入大學,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到了求職的環節,依然會因為性别這個天生的「原罪」,遭受一系列打壓。小魚的小小抗争,或許隻是追求性别平等的道路上,一個很小的縮影。但仍然值得我們記錄和反思。

以下是小魚的講述——

文|戴敏潔

編輯|姚璐

1

第一次看到這則招聘消息,是我的室友轉發在宿舍群裡,她在我們學校的一個表白牆上看到的。招聘消息裡面明确寫了,要求是男生。但是做的隻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類似文秘一樣的工作,根本沒有什麼性别的特殊性。我們幾個人當時隻是在群裡吐槽,覺得很不滿。

接着,我又第二次看到了這則消息,在我們一個找實習的群裡。但是,隻要男生的要求,被去掉了。同樣的内容,怎麼就把這個描述給去掉了?是轉發這條消息的群主去掉的?還是應聘者覺得要求不太合理去掉了?後者應該是不可能的。我想到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那個群主轉發消息的時候,害怕别人說他是性别歧視,所以他主動把這個描述給去掉了。

隻是看到第一次的招聘信息,我可能也不會發聲。這種「隻要男生」顯性的性别歧視我們已經看到太多了。我是學新聞的,平時會看一些相關的新聞報道,我了解這個現象,知道就業方面是存在性别歧視的。但在我腦海中僅僅停留于一個概念,我沒有去做一個深入的分析或者是了解,直到我自己去找實習、找工作,尤其是今年準備春招的時候,自己也成為了這其中的一部分。

我會刷各種招聘軟件,也會發現好像HR會對男生更青睐一點。我的室友,去考一所學校的研究生,是新聞學院的一個專業,要求裡面明确寫着,招50個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10人,這個要求是明晃晃地寫出來的。

我一開始也會去查,規定性别是不是合法的。查出來就是說不合法的。我其實挺困惑的,既然是不合法的,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公然把這個要求寫出來,并且沒有人去質疑。

小魚在群裡看到的招聘信息 受訪者供圖

之前我在豆瓣看到一個帖子。一個女生說她去找HR投簡曆,HR桌上放了一疊簡曆。她是學工科的,她前面都是男生,隻有她一個女生。那個HR接了她的簡曆,她回頭看了一眼,發現HR直接把她的簡曆放到旁邊去了,沒有放到男生那一摞。所以她回去之後就質問了那個HR,她說如果你們不想要女生,為什麼還要把我的簡曆收下,能不能把我的簡曆還給我。這個帖子給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找工作,但是我看到她的帖子我好像跟她親身經曆了一遍。

所以第二次看到這則招聘信息,這個去掉「隻要男生」的行為,讓我非常氣憤。他發的這個群裡,都是人大新聞學院的學生。人大本身就是一個男少女多的學校,男女比例是3:7。而新聞學院,又是人大裡面男女比例最失衡的一個學院,我們班20個人,隻有1個男生;整個人大新聞學院2018級,有160個人,隻有30幾個男生。

也就是說,在這個群裡,看到這則招聘信息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女性。但因為這個描述被去掉了,她們不知道這個招聘本意隻要男生。這會造成一個後果,有的女生想去應聘這個崗位,很用心地準備簡曆,但她不知道因為她是女性,一開始她就不可能被錄用。這個點燃了我。我當時也在準備自己的實習,我非常認真,會針對每一個崗位專門去做一個簡曆。一份簡曆從一開始做,到正式做完可能會做個兩三天,其實是很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

如果我那麼用心地去準備一份簡曆,但是我不知道,一開始就是不會錄用我的。我很憤怒。但我之前還屬于一個有點半法盲的狀态吧,我還甚至會在腦海給他預設,是不是(單位)隻有男生宿舍,所以就不收女生。可能當時給自己定義的是一個學生的身份,不太敢去提出質疑。之後自己去找工作、找實習,了解了一些,也在網上看到一些科普,說這個行為是不合法的,我才會去質疑。

這個憤怒不是一下子冒出來的,我感覺自己的憤怒好像是一層一層疊疊疊,疊到了一個頂峰。我就想,我要以一個什麼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我就想到,這個HR是不是很急着找人?那我要給HR寫一個郵件去質疑他。算是一個行動慣性。我當時正好在找實習,每天都在投簡曆,我就重複這一個動作,保存我的簡曆,命名成姓名和學校,再發郵件。

我第一反應是寫一個很明了的質疑信,就是你們憑什麼隻要男生。但是後來我一想,别人看到這個郵件,可能就知道我這個郵件是指責他的,大概也不會點開,也沒有什麼沖擊。那我就想,我是不是可以把這個郵件僞裝成一個應聘簡曆,讓他以為自己找到了人?給他一個心理預期。實際上他打開這個附件,赫然一個巨大的PDF,上面黑字紅字都是指責他的。可能在我看來是更解氣一點,會覺得這算是對他的一種懲罰吧。我是想懲罰一下他的。

我在網上搜了法律條款,想讓自己的質疑看起來更有底氣一點。我就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我把「性别」兩個字标紅,加下劃線。還有第二十六條,「不得實施就業歧視」;第二十七條,「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在最後面放大加粗:你們在公然和國家法律做對嗎?

我當時語言也比較激進,整個過程非常快。我當時還在課堂上,抽空完成了這個PDF。

我沒有留下我的名字。PDF文件名字叫做「應聘簡曆」,我在郵件裡寫:您好,我的簡曆在附件中,請注意查收。

小魚發送的PDF 受訪者供圖

2

郵件發出去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非常的爽。你做出這個歧視的行為,那我就用非常樸素的、原始的方式去懲罰一下你。你既然急着招人,那這個郵件你肯定會點開看的,看到之後,我的願望就已經滿足了。我也不期望得到什麼回複。

之後兩三天,我都沒有打開這個郵箱。可能也有點不敢吧。你畢竟還是一個未出茅廬的學生,你還去質疑HR。我也會怕我打開郵件,那個HR過來把我罵一頓,我是裝死裝了兩天,兩天之後再點開郵箱。然後,我就看到那個人的回複了。

點開之前我以為,要麼就是HR訓我一頓嘛,要麼就是HR用那種很官方的套話回複我說,下次注意什麼的。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是一個中轉者的回複,可能是跟我面臨一樣情況的女生。她隻是幫忙代轉這個招聘,她還跟我解釋這個招聘背後的一個背景。

她在郵件裡說:說來慚愧,作為一個女生,我還在轉這個讓我也很不舒服的招聘啟事,因為它是來自我媽媽的任務,我媽媽的任務又是另一個女領導交給她的任務。

我第一反應是很不好意思,有點内疚。我畢竟是用一個非常激進的語言去質問,還質問錯了人,我有一種怒火發錯人的感覺。

但是之後我反複地又讀了這個郵件,越讀越生氣。我注意到她說,這是女領導給的任務,而且要求一定要是男生。

這個女生在信裡說,一開始她媽媽讓她去幫忙招人,她就問了自己可以不可以去,她媽媽說不可以,因為隻要男生。我們都不太理解,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一個崗位,會對性别的要求這麼執着?并且強調,「學校可以不好,但必須是男生」。

圖源劇集《愛很美味》

因為我們在人大,算是那種苦讀十幾年才考上的。可能對于我們學校很多人來說,人大是他們現階段最耀眼的一個标簽、最引以為豪的東西。但是你費盡心思好不容易考上了這個大學,就可以被别人一句話否定掉——學校可以不好,但必須是男生。就好像讓我們這些苦讀了十幾年,考上名牌大學的女生成了一個笑話。好像性别就成了我們的原罪。你是女生,那你就天生低人一等,你好像就應該遭受這種不公,你想超越那些男生?你再努力都沒有用。

郵件裡提到了三個女生。寫信的這個女孩想要去應聘,她的一個優秀的女同學想要去,還有她的一個好朋友想要去,三個女孩子,都因為這個性别要求失去了機會。你可以看到這個環節中,有很多人對此産生質疑。女孩的好朋友還去問她:為啥性别歧視這麼明顯?

大家都知道這個要求本身是不合理的,但是好像就是沒有辦法,我們的不滿是一方面,但是沒有人能對這個實際的決定産生影響。憤怒的同時我又很無力,就是覺得自己的這個行為隻是一種自我感動,就是一個自嗨式的東西,它并沒有影響到這個招聘的任何一個環節,甚至都沒有傳到領導那邊去,都沒有給HR看到。

這個事情最爽的就是我剛發完郵件的時候,但是看到那個後續就會非常的無力。我的這個行為好像,實際上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我們平常經常刷到很多的招聘都要求是男生。明明這種行為、這種規定是不應該的,是違法的,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即使有人提出質疑也沒有用,不會對他們産生實際的用處,好像沒有什麼監管在。

某高校專場招聘會現場,兩名女生正在浏覽招聘信息圖源視覺中國

3

我在高中的時候,算是一個性别意識比較模糊的人,整個人處于一個混沌的狀态,我也知道男女平等這些非常概念化、觀念化的一個東西。但是對于它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也會受制和被束縛在刻闆印象裡。

我算是性格比較野的一個人。我小的時候喜歡爬樹,玩泥巴,到野地裡玩,回鄉下的話我會去跟動物玩,騎牛啊,還有馬、羊。小時候也不喜歡穿裙子,我就喜歡穿褲子,把頭發剪成寸頭,大家都看到我以為我是個男生。我的性格特别的鬧騰,所以我是坐不住的,一定要到處去玩,到處去爬。就是非常的不符合傳統觀念中那種淑女文靜的形象,我記得每次親戚來我家都會說這點,說你好像不太文靜,不像個女生,經常這樣說。

對于這一點我非常生氣。别的女生好像都是留着長發,把辮子紮得非常漂亮,戴一個蝴蝶結,穿一個公主裙,我就是寸頭,衣服上都沾的是泥巴,我小時候懂的也不多,但我會産生一種羞恥感,總覺得我好像确實是不如人家,沒有那麼好看,沒有那麼優雅。包括我小時候,我也不喜歡玩跳皮筋,我喜歡玩搭積木,拼城堡,拼汽車,還看那個奧特曼全集,當時的小朋友都看芭比公主。我感覺自己好像生錯了性别一樣。

我的父母給我的自由空間特别大,我在家裡是沒有任何界定的,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但是我媽也會天天說,你能不能像個女孩子一點。我有點傷心。我就會想是不是我真的這樣不好,我應該是不是學着去當一個女生,去做大家期望中的女生。上大學之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些觀點都是一種錯誤的束縛,我會去屈服于這些觀念,去按照這些觀念生長。頭發留起來了,開始穿裙子,也表現挺文靜的,但是總感覺就不是我自己。

高考填志願那一天,我爸送我去學校路上,問我填什麼志願。我說我填的是北大考古,因為我從小就非常的喜歡考古,文物、古建築、古生物,對我特别有吸引力。我爸突然反應特别大。他之前從來不幹涉我這些東西。我們家是一個放養式的家庭,我爸爸媽媽非常尊重我的意願,對我就是100%的一個放養的态度。這一次,我爸說,考古風吹日曬,女生不适合幹,不适合學這個專業,千萬不要報。

他就把我勸退了。我當時沒有去思考這些東西,我當時就順着他的思考去想了,我想确實是這樣,可能确實考古專業比較累,就不太适合女生吧。

最後我的第一志願就改掉了,沒有填北大考古,填了人大新聞。我沒有去探究當時選擇哪個,我的人生發展會更好,隻是因為女生不适合學就放棄了。這可能就是切斷了我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人生本來有很多的方向可以走,但是就是被性别限制給卡住了。

圖源視覺中國

4

我醞釀了很多,我該如何回複這個郵件?郵件裡她說,她看到我的PDF,第一反應是我的用語很激進,但是很快她就意識到,如果沒有這種不公的現狀,我們原本是不必發怒的。

我不知道從何談起,從何寫起,好像沒有什麼意義。有反抗的勇氣又怎麼樣。她提到的這個過程中,那麼多人都在質問,那麼多人都在提出反抗,但是沒有用,沒有什麼實際的價值。好像我寫了這個回複,和我的一開始發出去的郵件一樣,又是一種自我感動,所以我最後就沒有寫了。我覺得這個事情就停在她說「我寫這封郵件隻是想告訴你,你對不公的反抗有影響到我」這裡,就可以了。我這封郵件最大的意義可能就在于影響到了另一個人,去鼓勵她發聲。

這件事也算是在我心裡埋下了一個伏筆,對我自己來說也是更有勇氣了,用很激進的語言去發聲也沒什麼,你隻要能表達出你自己的不滿就行了,你的行為也能鼓勵到更多的人。

5月7日,我又在學院的一個群裡看到「隻要男生」的招聘信息。我就思考了一會兒,大概一分鐘,我在想,這是一個實名制的地方,和郵件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天都隻有招聘的消息,沒有聊天,我發這樣一個消息會顯得特别的突兀。我想要不要去私聊?但是我又覺得憑什麼要偷偷摸摸的,好像是做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一樣,明明應該是一個很光明正大的、維權的事情,為什麼要弄得小心翼翼的。我想幹脆就在群裡回複他吧,讓大家都看到也沒什麼。我也做好了他要跟我理論的準備,因為他是男生,我就決定去公然地在群裡說出來。

我本來想說「在招聘中限定性别是違反勞動法的,你這樣發不太合适吧」,但我覺得這個語氣好像太高高在上了,怕吵起來,我就改成「發出來貌似不太合适」,我做的一個最大的讓步了,調整一下語氣,然後發了。

但是後續沒有想到這麼和諧,那個轉發消息的師兄道歉了,「這是典型的性别歧視,下次轉的時候應該注意」。之後同學們跟在下面都在點贊大拇指。很多人都是男生,我會覺得這個事情好像讓大家都站到了一起,特别的團結。

我覺得女性主義是一個很複雜的大世界。新聞、社交媒體上的觀點,很多細碎的事情混合起來,對我整個人的認知會産生一些影響。近年來互聯網上對于女性主義的發聲是比較多的。但是我還是覺得網上和現實是一種分裂的狀态,網上你看到的其實還是少數人去發聲,現實裡大家可能因為實際關系的束縛,或者實名制,你可能會受到的限制會更多一點,比如你作為一個學生,就有學校對你的壓力,學院對你的壓力,你會有現實的生活秩序,你很難有一個渠道去實際地争取自己的權利。

我覺得我已經算是夠幸運的了,沒有生在一個重男輕女或者是特别打壓自己女兒的一個家庭。我跟我爸媽一直是一個比較平等的狀态,從小到大我是沒有受到什麼限制的,所以我一旦被什麼東西限制住了,我就會覺得特别的不滿。雖然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沒有達到一個非常實質性的效果,但是給不給是一回事,争不争又是另一回事。包括我們的受教育權、工作權利,都應該去争取。如果你不争取的話,你就會在社會上失去話語權和地位。

可能很多女性形成一個非常内斂的性格,是因為社會規訓她必須去表現内斂。你遇到什麼不公的事情,好像就忍着比較好,如果你大聲地站出來質疑,大家就會覺得你不太好惹,是個比較麻煩的人吧。

為什麼女生都必須活得唯唯諾諾的,好像每個女生都應該溫柔,應該遇事忍讓、忍耐,我覺得大家就不應該忍。我前幾天看到我朋友發了一條微博,她說我發現現在女性都好能忍。比如她室友大姨媽來了,忍着,疼得滿頭都是汗,都快受不住了,她讓她室友吃止痛藥,她室友說不吃,她說她還能忍。她非常的不能理解,她覺得中國女性這種忍痛的能力是從生理上延續到了心理上,全方位的一個能忍的态度。對實習、對這些不公平的現狀,如果你不發聲,其實也是一種忍。

看到不公的現狀,你作為一個利益被損的當事人,作為女性群體的一員,你的第一反應就是應該憤怒,就是應該去反抗。我們每個人都要大聲地去質問為什麼,聲音大了起來,會引起重視。如果你根本不發聲的話,連你自己都不在乎你自己的權利受損,那别人又怎麼會輕易地幫你去維護你自己的權益呢?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地從事任何職業,同工同酬,不因性别、年齡或其他因素受到歧視,工作不會入侵私人生活,彼此界限分明。我希望我們進入這樣一種社會:在談到某個職業時,公衆不再具有刻闆印象,如外賣員一定是「小哥」,保潔員一定是「大媽」,工人一定是「大叔」,我希望未來的工作環境是包容而多元的。

圖源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