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李丹陽作為國家級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唱功和舞台表現力是觀衆和粉絲們有目共睹的。
李丹陽不僅是國家一級演員,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政治部文工團的藝術指導,她在音樂方面的造詣堪稱國内的天花闆級别。
多年的軍旅生涯,李丹陽先後立過一次二等功、六次三等功,可謂是功績彪炳了。
08年奧運會李丹陽作為火炬手之一傳遞過奧運聖火,一邊也享受着國務院的特殊津貼。
以李丹陽的自理來說,這些榮譽和待遇都是實至名歸的。
從藝以來,李丹陽一直在事業上不斷進步提升,也投身于各種公益活動和正能量的積極宣傳之中。
她沒有過度消費自己的名氣,反而用自己作為公衆人物的影響力來進行正向宣傳。
這樣一位德藝雙馨的女高音歌唱家,57歲的李丹陽卻仍然孑然一身。
事業上,她壯志已酬;生活中,她卻有着難以填補的遺憾……
1965年出生的李丹陽是來自天府成都的川妹子,從小生的白淨可愛,性格也開朗熱情。
李丹陽的父親是一名熱愛文藝的軍人,平日裡他就以高超的二胡技藝經常赢得周圍人的掌聲和驚豔的眼神。
丹陽爸爸多才多藝,各種紅歌、樣闆戲聽一聽就能用二胡演奏出來,在那個聽歌設備隻有收音機的年代,他就是左鄰右舍中行走的CD。
李丹陽看着爸爸每次拉二胡的時候,周圍的大人們都會跟着哼唱各種歌曲,于是小小的她也有樣學樣。
慢慢地丹陽爸爸發現女兒的小奶音竟然完全跟上了節奏,雖然調子不是非常精準,卻也完全不像一個自己唱着玩兒的小孩子。
丹陽爸爸開始留心指點女兒唱歌,不過他也很注意分寸。他追求的是寓教于樂,盡量讓女兒感覺不到這是在教學。
久而久之,李丹陽越唱越好,上學後更是學校裡的文藝骨幹。
經常和爸爸去公園彈奏歌唱,李丹陽養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學校上了台也完全不怯場,大大方方地在台上歌唱祖國。
17歲那年,高中畢業的李丹陽成功考上了西南師範大學音樂系,正式入門進行專業的聲樂培訓。
一晃四年過去了,李丹陽看着報紙上的青歌賽招募簡章,覺得自己的人生仿佛有另外一種可能。
那時候父母簡單地認為女兒大學畢業後當個音樂老師就很不錯啦,壓根沒敢想過她能有機會成為歌唱家。
大學四年級的李丹陽早已不是那個音樂愛好者了,她已經是經過科班培訓的專業人士了,歌唱功力足以成為一名歌手有餘。
因此李丹陽跟父母商量着想去北京參加報紙上提到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的時候,父母是有點懵的。
但李丹陽的父母都是開明的人,以他們的經曆并不了解山長水遠地去參加這樣一個比賽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但他們明白女兒學有所成後想要證明自己能力的心情。
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李丹陽獨自一人踏上了進京的綠皮火車。
随着火車窗外的景色飛逝,李丹陽看到了更廣闊的風景和未來。
在北京,李丹陽不僅看到了天安門,也第一次踏上了全國性的舞台進行表演。
李丹陽一路過五關斬六将沖進了半決賽圈,這一次雖然沒能走進最後的決賽,但對于川渝姑娘李丹陽來說已經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經曆了。
經此一役,李丹陽更加确信自己是屬于舞台的,未來的路也更加清晰可見。
李丹陽大學畢業後加入了重慶市歌舞團,在這裡她積累了四年的舞台表演經驗。
1990年,有經驗有學曆的李丹陽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深造,李丹陽成為了著名的金鐵霖教授——也是音樂學院的院長——的愛徒之一。
有了名師指點,李丹陽的唱功突飛猛進,一年後就成功進入二炮政治部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
從此之後,李丹陽接連獲獎,也不斷地登上央視等各個舞台,她更是先後十七年在央視春晚的舞台上陪伴全國人民歡度春節。
尤其是李丹陽的《親親茉莉花》,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的大街小巷。
除此之外,李丹陽還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成為觀衆們最喜愛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而李丹陽并不是之追名逐利的市儈之人,她更緻力于醫療慈善、抗震救災、藝術交流等很多方面的公益事業。
汶川地震等幾次重災後,李丹陽先後創作、錄制了多首歌曲,用意鼓舞人心、安慰受災群衆、感激抗震救災的解放軍戰士們以及所有愛心人士。
建黨、建軍、建國大型周年慶典中,李丹陽更是每次都站在最重要的舞台中央獻唱,将濃烈的赤子情懷用音符表達出來。
李丹陽參加的公益活動不計其數,她所有的時間不是在搞事業就是在做公益,在她的心裡自己的名氣如果能為公益事業做貢獻,那才是真正最有意義的貢獻。
李丹陽專心在事業上,很容易忽略了個人生活。
父親身懷絕症的時候,李丹陽并不知情。好在父親病情得到了控制,給了李丹陽十幾年的時間去彌補。
那時候除了工作,李丹陽專程抽空陪伴父母出去旅行散心,也會花更多的時間回老家陪父母,哪怕隻是簡單吃頓家常便飯也是共聚天倫。
然而十幾年後,父親舊病複發,為了不耽誤李丹陽的工作,一生要強的老軍人父親說什麼也不許大家把病情告訴女兒。
等李丹陽得知事實真相趕去父親病床前的時候,父親已經奄奄一息,隻能用深愛的眼神看着女兒說不出話來。
見到了父親最後一面,李丹陽的人生仍然是遺憾的。為了事業沒能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她怎麼也不能原諒自己。
為了不讓錯誤再次發生,李丹陽說什麼都要接媽媽去北京一起生活。
媽媽經曆了老伴去世的傷痛,也不想在家睹物思人,于是在女兒的百般央求下順水推舟跟着她去了北京。
在北京那段時光,是媽媽和李丹陽難得的獨處時光。李丹陽帶着媽媽一起去參加活動,在主辦方允許的情況下,她帶着母親上了舞台。
其實無非是她想讓媽媽站在她的視角看一看。
媽媽平日裡看到的隻是屏幕中光鮮亮麗的女兒獨自站在舞台中央歌唱,總是忍不住惦記女兒回到家也是孑然一身。
但當媽媽和李丹陽一起站在舞台上向下看去,媽媽終于明白了女兒的想法。
放眼望去台下是無數期盼的眼神和欣賞的目光,有熱烈的掌聲也有熾熱的鎂光燈,一切都是那麼精彩。
媽媽明白了女兒并不是一個人,她和她的歌聲陪伴着無數觀衆;同樣觀衆們和音樂也一直陪伴着女兒。
站在女兒的角度,媽媽體會到了女兒的想法。也理解她面對那麼多殷殷期盼的眼神,不忍心隻是用歌聲回饋大家,她更是用實際行動在公益事業上不斷推近,以此來回報粉絲和觀衆們的認可。
這一下,媽媽也不再催婚了,反而告訴女兒千萬不要将就。
母女終于達成共識,可是幾年後媽媽又身染重病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沒有了父母的陪伴,兩個姐姐都早已成家有自己的生活,李丹陽孑然一身遊走于天地之間。
大家覺得她孤獨,其實她隻感受到了自由自在。
曾經也有人熱心幫她介紹過對象,她也曾經試着去和對方相處,可李丹陽每次都失敗了。
或許是她太直接,或許是她自由慣了,也或許是她沒遇到那個對的人。
李丹陽認為兩個人隻要相愛,相處過程中的一些細枝末節沒必要锱铢必較。
比如對方加班,李丹陽會自行吃飯睡覺;但對方确認為這是不夠愛的表現,如果真的相愛一定是會等着自己一起吃飯、一起睡覺。
比如李丹陽從小生活在軍人家庭,自己也是從軍幾十年的文藝兵,她有着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強大的自律能力,面對未來會共同生活的另一半邋遢、不講衛生等習慣,她真的控制不住血壓上湧。
婚姻不是戀愛,婚姻是生活,是細水長流的天長地久。
婚姻中不僅三觀很重要,共同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哪怕習慣不同,有互相遷就的心态也是可取的。
幾次相處下來,要麼三觀要麼生活理念,總是不能做到一緻。
再加上李丹陽經常全國各地到處演出,屬于自己的時間本就很少,每次都沒等好好培養感情就已經曲終人散了。
李丹陽曾經也着急過,也恨嫁過。可是慢慢地,她就不急了。
一個人的生活,她過得充實、幸福、美好。
如果真的遇不到那個良人,也沒必要強求勉強自己去妥協。
這樣下來,今年李丹陽已經57歲了,仍然沒有找到另一半。
對于愛情和婚姻,如今李丹陽已經不做幻想了。
如果說人生有什麼遺憾,那就是李丹陽沒有機會成為母親,這是讓她最遺憾的事情。
李丹陽非常希望能夠體驗陪伴一個新生命共同成長,從孕育、到出生、到成長……
不過人生嘛,有得就有失;而且人生也沒有所謂的模闆,不能說必須怎麼樣才算幸福才算成功。作為歌唱家、作為公益人士,李丹陽的成功毋庸置疑。
希望李丹陽未來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永遠平安快樂!
友情提示: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