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故事半途而廢?飲鸩止渴yǐn zhèn zhǐ k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中華成語故事半途而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飲鸩止渴
yǐn zhèn zhǐ kě
【釋義】鸩: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
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
渴。比喻不顧嚴重後果采取有害的辦法
救急。
【出處】南朝·宋·範晔《後漢書·
霍谞傳》。
東漢時候,大将軍梁商在朝廷上的
權力很大。一次,有人向他告密,說地
方官宋光擅自修改朝廷的章法。梁商不
問青紅皂白,将宋光關進了洛陽的監
獄,把他打得死去活來。
宋光的外甥叫霍谞,聽到舅舅被冤
屈的消息,十分焦急。決心上書梁商,
為舅舅申冤。當時他才15歲,但在大人
物面前毫不畏懼。他在申訴書中說:“我
是宋光的外甥,我來替舅舅申冤辯解。
宋光一向循規蹈矩,按章辦事,即使對
朝廷章法有什麼不同看法,也會按正常
途徑向朝廷彙報,怎麼可能冒着生命危
險私自删改呢?這就好比一個人肚子餓
了吃附子(一種有毒的植物)充饑、口渴
了用鸩的羽毛泡制的毒酒來解渴一樣
(飲鸩止渴),不等東西進入腸胃,人就
已經斷氣了。這樣的蠢事,宋光怎麼會
做呢?請求大将軍查清原委,千萬不要
冤枉好人……”
梁商看了霍谞的申請,十分感動,便
釋放了宋光。
此成語出自《後漢書·霍谞傳》,原
文是:“譬猶療饑于附子,止渴于鸩毒,
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