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時代,洪水泛濫,人們經常受到洪澇的侵害。在堯帝當政的時候,又發生了一場可怕的洪水災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沖塌,田地被淹沒,死人成堆;人們扶老攜幼,到處漂泊逃難。堯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裡憂慮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帶領大家治水,采用擋阻的辦法,哪個堤岸沖了補哪個,結果擋來擋去,這邊的擋住了,那邊的又沖垮了,勞民傷财了9年,一無所成。
堯以後舜做了部落的首領,他看鲧治水毫無起色,耽誤了大事,就下令處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關重大,治不好也會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們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這個重任。
禹認真總結了父親失敗的教訓,感到用堵的辦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膽地設想了一個與父親背道而馳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順其流勢,将水引走。
方案制定後,禹決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勢,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帶領大批助手,踏遍了鬧水災的9個州,測量好地勢高低,分别豎立木樁作為标記。那時,大多數地方荒無人煙,禹風餐露宿,經常冒着大風大雨,在惡劣的環境中奔走。
然後,禹根據調查得來的資料,從水災最嚴重的地區開始治水。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簡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長滿了老繭,腳底長滿了腳墊,臉也顧不得洗,經常蓬頭垢面。由于長年累月地泡在水裡,他的腳指甲都脫落了,人們看到了都感動得落淚。
為了治水,禹到了30歲還沒有結婚,後來和一個叫女嬌的姑娘結婚了,婚後剛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經過家門都沒顧得上進門看一看。第一次經過家門口,他聽到自己新生的兒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産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勸他進去看看。禹也多想進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緊的事要辦,怕耽誤工作,硬是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禹的兒子已經能叫爸爸了。小家夥在媽媽懷裡使勁叫着爸爸,禹隻是深情地向妻兒揮揮手就過去了。第三次,禹經過家門時,兒子已經十多歲,他跑過去要把爸爸往家裡拉,禹撫摸着兒子的頭,叫兒子轉告媽媽,等治好水後再團圓,又匆匆地離開。
13年後,禹曆經千難萬險,開溝修渠,終于戰勝了洪水的災害,促進了農業發展,使百姓能安居樂業。禹因為治水有功,被舜立為君位的繼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個君主,所以曆史上稱他為夏禹或大禹。
大禹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以後,仍然不貪圖享樂,他不辭辛苦地到各地去巡視,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