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氣存内 圖:來自網絡
在我所在的村莊,孝順的子女是有的,但隻占極少的一部分。
我驚奇地發現,那些孝順的家庭,并不是因為子女混得有多好,而是因為老人們就一個兒子和幾個女兒。
在我們老家,老人年邁後,都是兒子負責養老,女兒平時隔三岔五過來探望,一旦老人生病了,兒子負責出錢,女兒輪流照顧,這似乎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但是子女比較多的老人,晚年的生活,不少是特别難熬的,我奶奶就是例子。
我奶奶如果還健在的話,今年應該85歲了,她年幼喪父,母親改嫁,奶奶結婚生子時,正好是大饑荒,但是那個年代,奶奶為了照顧好孩子,她甯願自己餓着,哪怕在田間撿到幾粒個花生米和幾顆黃豆,她都要放在打了補丁的褲兜裡裝一下午,回來帶給四個年幼的兒子吃。
在我的印象裡,奶奶幾乎沒穿過新衣服,即便後來我父親他們兄弟都成家立業後,她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勞作。
奶奶晚年的時候,有一天早上,她正在竈間燒飯,就見她身子一歪,險些倒在地上。送醫院診斷的結果是腦溢血.幸好出血的面積不大,加上又送治及時,這命總算是保住了,但卻造成了左手和左腿行走不便。
後來,年紀漸大的奶奶身體每況愈下,每次帶奶奶看病,我父親他們兄弟就會吵一次架,誰家多拿100元都不肯,如果哪個買了雙鞋子或褲子,都要拿來說一通,在贍養奶奶的事上,各個弟兄都相互推搡,不管有錢的還是沒錢的,都統統哭窮。
父親四兄弟中,大伯和小叔家裡的條件比較好,但在奶奶身上,他們一點也沒有多付出,在奶奶死後,該買房的買房,該裝修的裝修。說真的,就我家的條件差一點,而我則有心無力,自己打工的那點工資剛剛夠自己開銷,也沒什麼結餘。
奶奶在世的最後一年,大伯和小叔不再出錢,我看着奶奶痛苦不堪的樣子,實在是于心不忍,于是我就給同學借錢,以此來維持奶奶的生活。
農村說,多子多福,說家裡的孩子多,老人晚年時的幸福感就越大。但在現實面前,卻是那樣的打臉。
我每次回老家,總會看到村裡的一些老人坐在路旁,看着他們的眼神表情,我明顯感覺到他們無盡的落寞和無奈。
如今,農村越來越多的中青年,為了賺錢,他們争相離開家鄉,奔向大城市,但他們走了,年邁的父母卻成了老無所依的留守者,老人宿命一般的悲劇情節,正在生生不息地上演着。
奶奶傾盡一生将四個兒子養大,但當他們垂暮之年的時候,四個孩子卻養不了一個老母親。
該如何對待自己年老的父母,我想每個人心裡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也許,根本沒有答案!
想到奶奶的結局,有時候真希望,自己老了,突然一下就走了,不給後人添負擔,不給自己找罪,又體面,又省事,但是人的生死,又有誰能主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