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的雪山草原。 施進軍 攝
柴達木盆地的雪山草原。 施進軍 攝
中新網西甯11月15日電 (孫睿)青海省海西州官方15日披露,柴達木盆地實現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
素有中國“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地處青海省海西州,面積約26.5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和礦産資源富集區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防風固沙生态功能區。
近年來,海西州依托公益林造林、三北防護林、祁連山生态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開展小範圍人工治理,大範圍封禁保護,推進柴達木千裡防風固沙綠色長城建設,實現了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的良好局面。
統計顯示,“十三五”以來,海西州累計投入防沙治沙資金8.96億元,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0.84萬公頃(含沙化草地治理),建立7處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6個沙漠公園,柴達木盆地防風固沙功能顯著提升。
據介紹,海西州近年來先後制定印發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沙生植物保護條例》《海西州沙産業發展規劃》《柴達木生态綜合治理和綠色發展規劃》等規劃文件和制度辦法,持續加強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都蘭縣夏日哈、烏蘭縣蔔浪溝、茫崖、大柴旦5個已建成封禁保護區管理工作,紮實推進冷湖、烏蘭竈火2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項目建設,認真開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成效監測及日常巡護等工作,不斷鞏固提升柴達木獨特生态地位。
同時,根據海西州沙化及荒漠化土地分布現狀及特點,采用礫石、草方格、尼龍網方格等方法加強固沙能力,實現了試驗示範與推廣應用的有機結合。并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統保護,統籌推進祁連山生态保護修複,嚴格濕地用途管制和總量管控,大幅度提升生态資源質量。目前,全州共有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等53處,自然保護區數量青海全省最多。
随着生态環境逐漸好轉,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動物種類、數量明顯增加。截至目前,全州共有野生動物種類196種,國家級、省級保護野生動物62種;野生植物資源400餘種,可開發利用的198種。
此外,海西州還大力發展沙産業,把枸杞産業作為生态治理、優化結構、實現農牧民增收緻富的支柱産業,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州枸杞種植面積達50萬畝,産量8萬噸,産值24億元,每年近10萬名省内外剩餘勞動力參與到枸杞種植、加工銷售、采摘等生産活動中,人均增收近萬元,有效推動農民脫貧緻富。
另據2008年至2018年的氣象資料顯示,海西州都蘭縣宗加(諾木洪)地區年降雨量從39.9毫米增加到108.51毫米,6級以上大風由年均54次下降到不足20次,每次大風天數由平均10天減少到5天,枸杞産業在保護柴達木綠洲濕地、防沙治沙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