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歌手孫楠的妻子潘蔚出版了一本新書,全家人借勢拍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孫楠夫婦盡力展示出追求内心平靜的“斷舍離”生活。
——孫楠夫婦帶着四個孩子離開北京,搬到徐州,租住在兩居室的房子裡。
圖片來源:一條視頻截圖
但恰恰是這段視頻,打破了他們“淡泊名利”的日子。不僅“每月700元的房租”被徐州當地網友大呼“太假”,他們女兒就讀的一所傳統文化學校更是被發現開設“女德班”。而且據媒體報道,學校甚至不具備開辦學曆教育的資質。
圖片來源:一條視頻截圖
事實上,孫楠夫婦的日子,并沒有視頻中呈現的那樣淡雅,“國學”已經成了他們的一門生意。
華夏學宮無開辦學曆教育的資質
從孫楠本人此前的微博可見,這所吸引孫楠和潘蔚夫婦“孟母三遷”的學校名叫“華夏學宮”。
在學校官網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該學校在去年12月的“婉妗雅音女學堂”招生簡章中提出,“我校以女德教育為社會良藥,為涵養女性品德、樹立家規家風、純化社會風氣……”
而官網上的教育内容介紹中寫到,“女紅,是古代女子的基本生活技能,也是‘德言容功’四德之一。女子學習女紅,是在向大地母親學習,效法其厚德載物的德行。……從年少起練習女紅,是為日後女性持家奠定基礎,相夫教子,經營家庭,是女子一生最重要的責任。”
圖片來源:華夏學宮官網
和700元/月的房租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這所學校普通全日制班的學費一年10萬餘元。而且,每年花十幾萬讀這所學校,并不能拿到任何學曆文憑。
華夏學宮的工商注冊企業名為“徐州市華夏傳統文化專修學校”,工商登記日期為2001年10月26日,屬于民辦非企業單位,業務主管單位為徐州市教育局。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稱,華夏學宮具備的是培訓資質,并非辦學曆教育的資質。也就是說,學生隻是參加培訓,拿不到國家認可的畢業證。
目前,徐州市教育局已經關注到網絡上所反映的情況,正在組織力量進行調查,如有違規情況,将對其嚴肅查處。
孫楠夫婦和華夏學宮
當然,孫楠夫婦送女兒就讀華夏學宮,不是随便選擇的。從公開資料可見,他們與學校方面有着多重關系。
2018年底,華夏學宮的官網上刊登了一則關于潘蔚新書《素心映照》的首發消息。文中,潘蔚被稱作“我校老師”。徐州市華夏傳統文化專修學校的法人代表、華夏學宮校長易菁也是《素心映照》的聯袂推薦人。
此外,“素心映照”官方微博多次表示,所得版稅将全部捐予華夏同德基金會,用于弘揚傳統文化。
2016年8月,孫楠推出首張全公益專輯《學堂樂歌》。據《北京晨報》報道,孫楠表示,簽售所得将全數捐給華夏同德基金會,旨在弘揚傳統文化。
而華夏同德基金會的理事長正是華夏學宮校長易菁。2015年至今,孫楠在個人微博上還發布了多場和華夏學宮有關的活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基金會中心網上查詢發現,2015年,華夏同德基金會得到捐贈收入1529萬元,2016年捐贈收入為2226萬元,支出520萬元,用于建設華夏學宮。
因此,有網友認為,孫楠妻子潘蔚持有該培訓機構股份,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華夏學宮校長易菁1月23日晚對此明确予以否認。今天,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記者緻電華夏學宮,但對方電話處于關機狀态。
孫楠的國學生意
除了與華夏學宮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孫楠來說,國學已經成了他的一門生意。
據此前多家媒體報道,2017年10月,孫楠在杭州發布了國學IP文化品牌“楠氏物語”,并聯手汝窯、紫砂、熏香、炒茶、竹編等多位非遺大師推出香道、茶道、瓷器、服裝等一批文創産品。
天眼查信息顯示,其中一家與“楠氏物語”商标有關的公司名叫“上海文淵星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孫楠持有其30%股份。
2017年,孫楠方面還開設了微博賬号“孫楠和他的國學日常”。該賬号的第一篇博文發布于當年6月18日父親節,名為《給女兒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女兒“進了華夏學宮的童蒙班”“媽媽在學校裡學習傳統文化并教授女紅。”
“孫楠和他的國學日常”微博更新頻繁,通常是發一些“楠氏物語”的相關商品。
規模百億的國學培訓市場
孫楠的國學生意隻是一個縮影。
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等文化綜藝讓國學炙手可熱,以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備受家長熱捧。因此,市場上少兒國學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18-2024年中國國學培訓行業分析與投資決策咨詢報告》顯示,全國經營範圍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共有4023家。
快速增長的國學培訓機構,激活百億市場。據“國學少兒教育第一股”童學文化(870388)2017年年度報告,保守估計我國兒童國學教育市場規模達135億元。
國學雖極具亮點,但也成為近兩年來備受争議的教育話題。“黑私塾”缺乏教育資質、大都無辦學許可、隻有初中學曆的“女德教母”、打着國學的幌子拼命斂财……
在線教育專家、資深出版人盧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并不是背背詩歌、穿上漢服就是國學教育。”目前國學亂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标準,專家之間的意見也不一緻。”
“好大米供給不夠,爛大米到處都是。”盧俊坦言,“有質量的、有效的供給不足,無法滿足大衆日益增長的國學需求,讓渾水摸魚的溜進來,導緻國學培訓機構良莠不齊。”
國學教育的關鍵是取其精華,去之糟粕,“一些強調等級制度、女性附屬感的東西,不該在現代社會繼續延續。”盧俊向記者表示,做教育産品一定要特别慎重。他建議,“國學培訓市場的規範性需要相應政策的适當幹預,量化準入機制,既要保證審批底線,又要保證審批不是增加市場負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