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學《般若經》中經常出現的舍利子,就是舍利弗,又稱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羅、舍利弗怛羅、舍利心弗多羅、奢利富多羅、奢利弗多羅、奢喇補怛羅、設利弗咀羅等,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其母為摩伽陀國王舍城婆羅門論師之女,出生時以眼似舍利鳥,所以命名為舍利;故舍利弗之名,即謂“舍利之子”。
舍利弗自幼形貌端嚴,年少時修習諸技藝,通曉四吠陀。十六歲時就能挫敗他人的論議,諸族弟皆歸服于他。幼時,即與鄰村之目犍連結交,後因一次參加隻離渠呵山的大祭,見到群衆雜沓,油然心生無常之感,于是相約投六師外道中之删圈耶毗羅低子出家學道。
僅七日七夜即會通其教旨,成為其門人二百五十人中之上首,然舍利弗猶深憾未能盡得解脫。其時,佛陀成道未久,住于王舍城竹林精舍,弟子馬勝比丘着衣持缽,入城中乞食。舍利弗見其威嚴端正,行步穩重,于是問所師何人,所習何法。馬勝比丘乃以佛陀所說之因緣法示之,令舍利弗了知諸法無我之理。舍利弗旋即與目犍連各率弟子二百五十人同時到竹林精舍皈依佛陀。皈依佛陀後,常追随佛陀左右,破斥外道,論究法義,代佛說法,主持僧事,領導僧團。
在佛陀弟子之中,舍利弗與目犍連被稱為佛陀門下的“雙賢”,是佛陀弘揚佛法的左右手。而舍利弗複以聰明勝衆,因其持戒多聞,敏捷智慧,善解佛法,号稱“智慧第一”。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與 《般若經》有關的衆多經典中,經常扮演對話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