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爺爺撿到一隻鵝養13年都不吃

爺爺撿到一隻鵝養13年都不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23:21:44

中新網貴州錦屏8月8日電 題:一片鵝毛在貴州大山裡引發的“蝴蝶效應”

作者 周燕玲

生長于貴州大山裡的白鵝,或許沒有料到,有朝一日它的羽毛可以“飛”向世界,銷往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爺爺撿到一隻鵝養13年都不吃(一片鵝毛在貴州大山裡引發的)1

圖為錦屏縣養鵝基地。 楊曉海 攝

8月的貴州省錦屏縣,放眼望去滿目青山蒼翠。年過五旬的楊海香皮膚黝黑,每天在山裡負責近千隻鵝的生活起居,農民變工人的她每個月固定有3200元(人民币,下同)收入。

爺爺撿到一隻鵝養13年都不吃(一片鵝毛在貴州大山裡引發的)2

圖為錦屏縣養鵝基地。 楊曉海 攝

投食間隙,楊海香打趣地說道:“以前養鵝都是拿來自家吃,現在的鵝全身都是寶,看護馬虎不得。”

大白鵝“身價”看漲,還得從它的羽毛說起。自然環境優良且水源充足的錦屏縣,很早就有養鵝的傳統,但一直不成規模。2017年,通過當地政府招商引資,全球最大的羽毛球生産企業——亞獅龍集團進駐錦屏,鵝毛就此引發一場“蝴蝶效應”。

爺爺撿到一隻鵝養13年都不吃(一片鵝毛在貴州大山裡引發的)3

圖為羽毛球生産車間。 周燕玲 攝

距離楊海香工作的養鵝廠20公裡外,上萬平方米的羽毛球生産基地機器轟鳴,每天3000多公斤鵝毛經過熱水清洗後需要高溫晾曬,500多萬片鵝毛鋪滿一地,猶如一張白色地毯,一眼望不到頭。

爺爺撿到一隻鵝養13年都不吃(一片鵝毛在貴州大山裡引發的)4

圖為工人在整理鵝羽毛。 周燕玲 攝

洗毛、曬毛、烘毛、分級、彎拱、插球、紮線……一片片潔白的鵝羽毛經過38道工序後,就變成了一個個結實而又輕盈的羽毛球。

爺爺撿到一隻鵝養13年都不吃(一片鵝毛在貴州大山裡引發的)5

圖為羽毛球生産基地。 楊曉海 攝

“一天生産12萬個羽毛球,每天需要15萬隻鵝的羽毛。”羽毛球生産基地負責人胡兵告訴記者,一隻鵝身上有14片鵝毛可制作羽毛球,目前錦屏本地的鵝毛供不應求。

胡兵坦言,目前亞獅龍集團的羽毛球産量大概占全球的25%,貴州這家公司産量占整個公司的百分之四十,這樣算起來,全球每10個羽毛球就有一個來自于貴州錦屏。

2020年,錦屏有300萬隻鵝“獻身”于羽毛球生産。鵝毛有着落了,被拔毛之後的鵝,又該何去何從。

爺爺撿到一隻鵝養13年都不吃(一片鵝毛在貴州大山裡引發的)6

圖為鵝肉加工廠。 楊曉海 攝

“沒有一隻鵝被白白浪費掉,且身價倍增。”錦屏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譚元文說,自羽毛球生産基地建好後,錦屏大力發展鵝養殖并謀劃鵝的“下半生”。

譚元文說,鵝肉、鵝油、鵝肝、鵝血等具有極高的食用營養價值,鵝羽毛、鵝裘皮是高檔的羽毛球、羽毛制品原材料。

在羽毛球生産基地對面,記者看到一家鵝肉加工廠,除了生産車間外,還配套建設有屠宰場、冷鍊庫等。每天,上千隻鵝被加工處理成風鵝以及鹽水鵝,銷往中國各地。

爺爺撿到一隻鵝養13年都不吃(一片鵝毛在貴州大山裡引發的)7

圖為鵝孵化養殖基地。 楊曉海 攝

4年來,深居大山裡的錦屏,已形成上遊種鵝飼養、種蛋孵化、林下生态鵝養殖,中遊商品鵝屠宰加工、羽毛球生産、羽絨制品等精深加工,下遊羽毛球體育賽事及休閑康養活動等體育産業的“三産融合”産業鍊。

目前,錦屏縣生态鵝全産業鍊年産值達10億餘元,實現穩定就業674人,帶動該縣13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一場由“鵝毛”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讓“藏于深閨”的白鵝走進世界,助力鄉村振興。(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