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竈是利用電磁感應加熱方法烹調食物的,具有熱效率高,安全性好,控溫準确以及清潔衛生等優點。按電磁感應加熱的電流頻率分類:使用15kHz以上高頻電流的為高頻電磁竈;使用50Hz或60Hz工頻電流的為低頻電磁竈。低頻電磁竈的熱效率較低,而且笨重。目前,采用單片機控制技術構成的高頻電磁竈被廣泛應用 。
1、高頻電磁爐加熱原理
高頻電磁爐的基本結構如圖所示,竈台台面是一塊高強度、耐沖擊的陶瓷平闆(結晶玻璃),台面下邊裝有高頻感應加熱線圈(即勵磁線圈)、高頻電力轉換裝置及相應的控制系統,台面的上面放着平底烹調鍋。
2、高頻電磁爐的基本結構
高頻電磁爐一般為厚度小于80mm的薄形台式結構。
圖是其内部結構示意圖。
主要由竈面闆、加熱線圈、印制電路闆、大功率輸出管及散熱器、排氣扇等組成。
工作過程:交流電源→整流→逆變→高頻交流→線圈→金屬烹調鍋→電渦流→鍋體的内阻→熱能
3、對烹饪鍋的要求
烹饪鍋的發熱功率與鍋的表面電阻及勵磁線圈的匝數成正比,為保證靜音及效率,高頻電磁竈的勵磁頻率應大于17kHz。
不能用銅和鋁鍋。在20kHz時,銅和鋁的表面電阻很小,由于集膚效應,在高頻交流所緻的交變磁場作用下,有效電流截面較50Hz時小,為保證一定的發熱功率,需要大大提高勵磁線圈的匝數,這樣必然導緻勵磁線圈本身的銅耗增加,甚至可能等于或大于鍋體的等效電阻上的功耗,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将銅或鋁質的鍋用于電磁竈。
4、電磁爐的常見故障與檢修
電磁爐的結構和電源較為複雜,容易發生故障的地方很多,因此檢測和維修也比較複雜,其常見故障的現象、産生故障的原因及檢測和排除故障的措施分述如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