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秦朝之後,儒家思想開始發展壯大,并對國家政策有多方面的改革,期間制定了一個鄙視鍊,是為——士農工商,意思也淺顯易懂,士人身份最高,農民次之,工人再次。
而商人的地位則是最低的,在封建社會中,被視為最低賤的職業,那麼這種情況是因為什麼而造成的?
其實,商人這種職業,很早以前就已經存在,在原始社會時期,一個名為“商”的部落,發明了利于民生的商品,開啟了以物易物的時代,同時因此農牧業得到迅速發展,各種資源過剩,又産生了商隊,走訪各個部落販賣商品。所以這個時候的商人,地位并不低。
到了春秋時期,根據《管子·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柱石。根據這種說法,人們并不會鄙視商人,并認為士農工商都是國家不可或缺的存在,地位是平等的。
因此,春秋時期士人也可以兼職商人,并不像之後朝代那樣,對商人有各種條條框框的規定。比方孔子門下就有弟子經商,被人們稱為“儒商”。
當然,根據《左傳》中的——工商食官制度,官府掌控壟斷商業,一般商人是沒有自主經營權的,國家對這方面掌控力極強。
然而這種制度,主要為了世家貴族服務,随着時代變遷,這種制度被打破,私自經營的商人變多,從春秋晚期——戰國時期,私商已經成為主體。
戰國時期,也是因為大量的私商,讓各個地方的經濟相互流通,促進了經濟繁榮,對社會帶來極大的貢獻,然而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
尤其是,商人這種對“利潤”極其看重的群體,良莠不齊的私商裡,總會出現一些為了牟取暴利的投機者,甚至出現一些發國難财的奸商。
要知道,古代社會生存落後,缺乏足夠抵禦風險的條件,如果風調雨順是豐收的年節,家家戶戶或許還有點餘糧,反之出現了天災人禍,平民百姓估計得家破人亡。
在這種時候,一些私商通過東買西賣,低買高賣等方式,攫取了巨量的财富的同時,也加劇了各地物資的不平衡,損害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
戰國時期,就因為這些情況,出現了不少有錢有勢的大商人,他們活得比一些高官權貴都滋潤,根據記載這些人一律都是私商。
《國語·晉語八》曰:“夫绛之富商,韋藩木楗,以過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車,文錯其服,能行諸侯之賄,而無尋尺之祿”。
于是國家便将士人排在第一,占據道德制高點,鞏固統治階層,鼓勵人民投效國家等等。将農民排在第二,也是因為全天下的口糧,都出自農民之手,如此排行是為了,鼓勵百姓耕田牧畜,同時也反映了,農牧業對國家的重要性。
而其中的“工人”,則是包括了地位較高的工匠等手藝人,以及遭人鄙視的戲子、雜耍、歌妓、舞女等職業,因為這些職業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因此稱為下九流。
而商人排在最末尾,并不能說明其作用小,更多的是因為各種原因,遭到了統治階級的打壓,因此還制定了許多規定,用來限制商人的發展和野心。
例如商人再富有,在家也不得擁有豪宅,出外也不能乘坐高車驷馬等等限制,極盡貶低商人的身份,導緻百姓将商人看作農奴。
說到這裡,可以得出,商人之所以地位低下,除了時代的不允許,還有部分行為惡劣的商人,影響了整個商人群體的聲譽而導緻的。
現代商業繁榮,注定了商人的身份比之古代,不知高出多少,因此往往被人視作精英階級,是平常人口中羨慕的對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