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阿鬥現在幹嘛呢

阿鬥現在幹嘛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16:56:11

話說,當年蜀漢滅亡,劉禅作為亡國之君,來到曹魏都城洛陽,與司馬昭共同宴飲,席間司馬昭故意安排了蜀國的演出節目,亡蜀的故臣們看到了,都傷心得偷偷抹眼淚,隻有阿鬥還邊看邊笑。

于是司馬昭感慨:沒想到人可以無情到這種地步,像劉禅這樣的人,諸葛亮都扶不起,更何況是姜維呢。

又有一天,司馬昭在宴會上問劉禅,你想念蜀國嗎?阿鬥回答說:在這裡過得很開心,不思念蜀國。

後來,人們便大多認為劉禅樂而忘本,沒有故土之思。扶不起的阿鬥,也成了不思進取,隻會整天玩樂的小人物代表。

但是也有人覺得,阿鬥裝憨賣傻,假癡不癫,是大智若愚的智慧,不僅是養晦自保,更關系着一大批降臣,乃至整個蜀漢遺民百姓的命運,這種表現,比他老爸"煮酒論英雄"的表演還精彩。

當然,也有人覺得,或許阿鬥是真的覺得開心,不想回去了。

阿鬥現在幹嘛呢(你為什麼那麼樂)1

樂不思蜀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對于從小就被定為蜀漢集團繼承人的阿鬥,他從小就失去了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

因為他老爸劉備關心的,隻是怎麼樣培養一個蜀漢政權的繼承人;而諸葛亮關心的,是怎麼樣通過阿鬥來報答劉備的托孤之托,讓自己成為曆史的賢臣典範。

在阿鬥很小的時候,他那颠沛流離一生的老爸劉備,為了讓他長大了能夠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就幫他安排了諸葛亮、伊籍這些大宗師、大名家,每周一到周五,都要學習《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韬》、《左傳》這些經學經典;到了周末,還要安排五虎上将教他學習武藝,比如像讓馬超教他騎馬,黃忠教他射箭,趙雲教他槍法,關羽教他耍大刀,張飛教他獅子吼……

劉備的安排與教導,或許是有用的,畢竟長大後,大家都說阿鬥是個聰明有學識的人,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也評價阿鬥說雖然才年方十八,但是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後來,劉備病死白帝城,五虎上将接連凋零,阿鬥也繼承大統,當上了皇帝。

本來以為人生就這樣可以有了自己的選擇和思考,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一展拳腳。

但劉備白帝城托孤,安排阿鬥拜諸葛亮為亞父,并且寫下遺屬,要阿鬥"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阿鬥現在幹嘛呢(你為什麼那麼樂)2

白底托孤

親爹死後,又安排了一位幹爹來繼續管理阿鬥的學習與生活。

為了阿鬥的幸福,幹爹諸葛亮最終不辱使命,每每事事親自操勞,"政事無巨細,鹹決于亮",除了祭奠神仙,拜祭先祖這類輕松的事情,其它大大小小内内外外的事情都由諸葛亮親自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阿鬥要交什麼樣的朋友,讀什麼樣的文章,學習什麼樣的興趣,要給身邊小夥伴互送小禮物,泡會茶,聊會天,聊聊八卦侃侃人生玩玩遊戲,也都是要受到管教的。

甚至幹爹出門在外了,也對家裡的這位幹兒子不放心,怕他在家裡不會準時睡覺,按時起床,會偷玩遊戲,誤了功課。雖然古時候沒有電話,但是還好還有像郭攸之,費祎,董允之類的一衆管家幫忙管教。

于是阿鬥的生活,就是"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後來,幹爹終于也熬不住操勞,五十多歲,正當壯年,就勞累死了。

可是他死之前,又安排了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

最後,一直到了蔣琬"卒","劉禅乃自攝國事。"

這時候的阿鬥,都已經40歲了。

40歲的阿鬥,以為現在終于可以過上快樂自主的人生了。

可是就在他打算大刀闊斧,一展拳腳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沒經驗。

從小到大,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已經有人幫他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妥妥當當的,現在忽然沒有人安排了,反倒有些不習慣了。

而且蜀國的局勢,已經是風雨飄搖,搖搖欲墜的狀态。想要力挽狂瀾,父輩們卻沒有教會他思考的能力和實踐的本領,頑強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

沒辦法,阿鬥隻好由着一堆比他年紀大的,跟他年紀差不多的,甚至年紀比他還小的臣子們,繼續幫他當家作主,直到蜀國滅亡。

阿鬥現在幹嘛呢(你為什麼那麼樂)3

諸葛亮和阿鬥

有人說,愛他,就給他自由自主,放他去展翅高飛。

而阿鬥,也許就是一個向往自由,想要展翅高飛的主吧。

展翅高飛是沒有的辦法了,向往自主自由的人生,總是可以在殘年裡實現的吧?

雖然到了洛陽,名義上是亡國之君,可是實際上,司馬昭還是給了他一個"安樂縣公"的封号,并且安排了上百人的奴婢,伺候他的安樂人生:"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

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

這樣比較起來,似乎跟在川蜀當皇帝差的也不是太多。

而且這洛陽大都市,跟地廣人稀,到處是勇狠好鬥、愚昧未開化的蠻荒之境的西南邊陲比較起來,可是要文明和諧,繁華熱鬧得多呢。連前朝的班固,都忍不住寫了《東都賦》,來頌揚它的道德之富裕,禮俗之淳厚,建築之壯麗,人生之美滿……

更重要的是,阿鬥再也不會因為想過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就會被人批評,被人進谏,被人苦口婆心語重心長唠唠叨叨不厭其煩費盡口舌諄諄告誡。

畢竟,他被封的,就是"安樂公"阿。

很多時候,大家都把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當作人生的名言警句;

也把諸葛亮《誡子書》當作經典,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奉若神明。

不論是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還是諸葛亮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對于後世的我們而言,的确都很有學習和借鑒的意義。

但偏偏對阿鬥沒有借鑒的意義。

要想在亂世裡求生存,光會講道理是不夠的。

蘇轼說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須有堅忍不拔之志。非常的時期,需要培養的是非常之人,以成非常之功。

特别是像蜀漢這樣,在三國裡面,地域廣卻開化少,幅員遼卻人口稀,謀臣猛将凋零迅速,後續人才梯隊跟不上節奏的西陲小國來說,他們的領導人,單是"不為小惡,不棄小善";單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單是門門功業都得A,政治品德高大上的學霸君子,是遠遠不夠的。

阿鬥現在幹嘛呢(你為什麼那麼樂)4

怒摔阿鬥

阿鬥更需要培養的,是學習他老爸劉備颠沛流離一生而百折不饒的進取精神,是看到髀裡肉生慨然流涕的危機意識;是要學習他的亞父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以求"興複漢室,還于舊都"的志向與抱負……

世人總隻喜歡把目光投在巨人的身上,然後被他們的光芒給炫暈。

世人,也總是難免選擇忽略普通人和失敗者的不易和艱辛,然後再以後來者的身份妄加指責和嘲弄。

所以大家看到的,是劉備颠沛流離一輩子,給阿鬥留下了花花的江山,還有千古名相諸葛亮;

也隻是看到亞父諸葛亮,在呵護阿鬥這件事情上,不逞多讓,兢兢業業,鞠躬盡瘁。

可是他們卻不曾想,劉備跟諸葛亮給的這麼多,給的這麼好,卻沒有問過阿鬥,這些,到底是不是資質普通的阿鬥所想要的,能夠要得起的,可以快樂的去要的呢?

阿鬥現在幹嘛呢(你為什麼那麼樂)5

愛他,就給他空間和自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