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論述類文本閱讀技巧講解

論述類文本閱讀技巧講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01:51:36

論述類文本閱讀技巧講解(論述類文本閱讀之概念理解)1

論述類文本閱讀-觀點推斷題

命題方式1:整合概括(設題陷阱——偷換概念,混淆是非)

整合概括,就是在命制選項時對原文的某些内容進行信息加工,提取其主幹或關鍵信息加以壓縮概括,然後讓考生判斷其是否與原文内容相符。其特點是信息的多區塊整合概括,特别是段内多區塊信息整合概括。

這類題的命制常常用到偷換概念和混淆是非。

偷換概念就是命題者暗中将兩個概念的内涵如屬性、作用、發展趨勢等進行了調換、改變,以此迷惑考生,使其誤判。

混淆是非就是命題者有意将原文材料中肯定的事情在加工轉述過程中予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情加以肯定。

【滿分對策】

(1)抓選項關鍵詞,進行準确題源定位。

(2)抽取相關語句主幹,進行有效壓縮概括,特别注意選項在對原文整合概括中改換的詞語,看是否造成了似是而非,改變肯定與否定、現象與本質等的問題。

【特别提醒】在比對過程中,要進行“三比對”。

1、比對主幹部分是否轉述一緻

2、比對修飾部分是否轉述一緻,以防偷換概念。

3、比對選項句中和原文中出現的含有肯定和否定的關鍵詞,如“沒有、沒、無、無非、拒絕、妨礙”等,以防混淆是非。

【例題】:(2020∙山東海南模拟試題,T1- B)

【選項】科幻小說關注探索與發現,更看重題材的新奇,更看重題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講究,所以在文體形式的探索上較為随意。

【原文信息】從題材來說,科幻小說關注探索與發現,在某種程度上,這對細緻的形式也産生排斥……必須在情節設計上出乎意料……在這些或恢宏或奇詭的題材的映襯下,科幻小說對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

【比對分析】

× 原文強調了科幻小說看重題材的新奇,不注重細緻的形式。原文說:”科幻小說對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但并非”較為随意“,選項曲解文意。

命題方式2:信息增删(設題陷阱——無中生有,以偏概全)

信息增删是論述類文本閱讀的重要命題手段。

所謂信息添加,是指在選項中添加定語、狀語、某個中心詞或其他内容,造成對原文内容的曲解或無中生有等,添加的這部分信息,依據原文内容分析,不能成立。

信息删減,是指選項在加工轉述原文内容時,故意遺漏一.些關鍵信息,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詞語而改變句意。最常見的是刪減定語狀語或某一語句,修飾成分的删減意味着語意的改變,可能是内容的擴大,也可能是對内容的曲解,從而造成以偏概全。

【滿分對策】

根據論述類文本的特點和閱讀中标注的關鍵詞句,在模糊處反複推敲,讀懂文本内涵,把握文本論述的本質。

【特别提醒】

①在具體比對過程中,關注選項中重要詞語前後的修飾與限制的表程度、範圍、數量、頻率等的關鍵詞。此外,命題者在命制以偏概全的選項時,還在文本内容範圍方面命題,需要考生格外注意。

②命題者命制的無中生有的選項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據或原文中并無此意,而是憑空捏造出的某種意思。

具體比對時,要跳出思維的怪圈,清醒地認識到命題者的意圖。

【例題】 (2020.新高考全國卷I ,T1- D)

【選項】地理環境由自然環境和城市環境構成,兩者的形成和演變都遵循一定的規律,而且都會經曆較為漫長的演變過程。( )

【原文信息】而地理環境的演變往往需要經曆漫長的時間過程,如長江三峽、黃土高原、長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變,時間之漫長達到十萬至數千萬年;我國許多城市的興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漢如從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達4000~5000年,從原始城址的出現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這種形成的演變過程,隻有全面系統地進行觀察和研究,才能探尋出規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觀的規律,方能預測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比對分析】

“地理環境由自然環境和城市環境構成”錯誤,原文隻是用城市的形成和演變作為例證,并沒有說“地理環境由自然環境和城市環境構成”,選項無中生有。

命題方式3:混淆關系(設題陷阱——關系錯位)

混淆關系,是指選項在加工轉述原文内容信息時,故意把原文中句子之間的關系弄錯位。比如,原文句間關系是順承,選項說成目的;原文是并列,選項為因果;原文為主賓關系,選項卻主賓颠倒等等。

【滿分對策】既要細心分析原文相關信息語句之間的關系,也要分析選項語句之間的關系,再細心比對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否一緻。

【特别提醒】選項中必要條件(隻有……才……)與充分條件(隻要……就……)容易發生混淆;因果關系混亂主要有強加因果和因果倒置兩類情況;有時還可能出現條件結果不對應或條件結果颠倒的情形,當選項的表述出現條件關系時,要注意是否恰當。

【例題】2020新高考全國一

【選項】沿革地理在中國古代較為發達,是因為古代學者需要借助它來開展儒學和曆史研究,但它并沒有獨立的學術空間。

【原文信息】(1)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關系到國計民生,也是治學的基礎,例如曆史地名的注釋和考證、曆代疆域和政區的變遷、黃河等水道的變遷,特别是與儒家經典和傳統正史的理解有關的地理名稱和地理知識,都被看成是治學的基本功。

(2)由于産生于西方的現代地理學在中國的傳播很:遲,加上我國缺乏全面系統的科學基礎,中國沿革地理雖然早已成為專門學問,卻一直未形成新的學科。曆史地理學則有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和理論,是現代地理學的一部分。

選項裡面有“因為”,表明古代學者要借助他是因,較為發達是果。可是在全文中兩者根本沒有因果關系。這是強加因果。

論述類文本觀點推斷題

選項看邏輯,文内找依據

觀點推斷題題型特點:

1、命題特點:觀點推斷題要求考生判斷由文本推斷出的新觀點的正誤,其中“前提”(推理依據)在文本之中,“結論”則在文本之外。

2、設問方式:題幹表述通常為“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說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項是”,這裡的“說法”其實是從文本産生的新觀點,選項中通常包含體現邏輯關系的關聯詞,如“如果...”“.........因而”等。

3、命題陷阱:觀點推斷題的各個選項是以文本重要信息為依據進行推理而得出的新結論,命題人常常在依據與結論的一緻性、邏輯關系的合理性方面設置錯誤點,主要包括無中生有、推斷過度、強加關系等。

設題陷阱1:無中生有

1、命題幹擾項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據,也不能從原文信息中推斷出來,即原文中并無此意,而是命題者憑空捏造出某種意思用來迷惑考生的。這類選項若脫離文本去根據個人經驗或常識判斷,很可能會誤認為正确,迷惑性較強。

2、滿分對策:

(1)在做題時要仔細檢查所給選項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據,或者是否能根據原文合理地推斷出來。

(2)找 到選項所對應的内容,逐句比對,重點關注表程度、情态、條件、範圍、分寸的詞句,注意選項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詞語。

【例題】2020山東海南模拟

【選項】科幻作品激發的閱讀快感通常是一種令人倍感驚奇的體驗,也是比傳統的文學的細膩表達更有力的一種體驗。。

【原文信息】從題材來說,科幻小說關注探索與發現....探索的樂趣在于驚奇,要達到驚奇,必須在情節設計上出乎意料。遙遠星系、微觀世界、新奇未來、不斷穿越....在這些或恢宏或奇詭的題材的映襯;下,科幻小說對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為形式探索無法與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閱讀快感。

原文中沒有“比傳統過的文學的細膩表達更有利”這個信息點。

設題陷阱2:推斷過度

命題者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 觀性,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條件、範圍、分寸的細微差别,排除個例和特殊現象,從而誇大事物實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得出一個不符合實際的結論。

[滿分對策]

(1)重點關注表程度、情态、條件、範圍、分寸的詞句,注意選項中“全”都”“一定“ 就”“可以”等同語。

(2)找 到選項所對應的内容,逐句比對,找出兩者之間在邏輯表述上 的細微差别,從而準确鎖定答案。

【例題】2020新高考全國一

【選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曆史地理學的一些研究在國際上領先,主要得益于學科分支的開拓和研究領域的擴大。

【原文信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曆史地理學者繼承和發揚沿革地理注重文獻考證的傳統,充分運用地理學和相關學科的科學原理,引入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不斷開拓新的學科分支,擴大研究領域,在曆史地圖編繪、行政區劃史、人口史、區域文化地理、環境變遷、曆史地理文獻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有的已居國際領先地位。

根據原因,學科分支的開拓和研究領域的擴大确實取得成就的原因,但隻是原因的一部分,沒有說是主要原因。

設題陷阱3:強加關系

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有意混清各種關系,比如将并列說成轉折、将遞進說成并列,或者将條件說成結果、将假設說成現實、将充分(必要)條件說成必要(充分)條件。還有要特别注意因果關系的兩種情況,一是因果颠倒,指選項在因果(或條件)關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條件)變成了“果”,或把“果”變成了“因”(或條件)等;二是強加因果關系,即把無因果關系的兩個事物硬說成有因果關系。

【滿分對策】

(1)從分句間是否存在因果、條件關系的角度思考,斷定選項是否強加某種關系,生硬推理。

(2)從選 項顯示的原因、條件以及結果是否“唯””或“多種”的角度思考,判定選項推理是否片面。

(3)從是否混淆了某種關系的角度思考,斷定選項推理的合理與否,如是否将隻有....才....”混淆成“隻要....就....”等.

【例題】任務三第二題C

【選項】穿越類作品以及科幻類作品雖然明顯不符合生活真實,但它們是一種濃縮了生活真實的高度藝術真實,因此十分流行。。

【原文信息】除了這些高雅的嚴肅文學外,還有近來十分流行的穿越類作品以及科幻類作品。這些明顯不符合生活真實,但我們不能否定這些作品的“真實性”,因為這是一種基于生活真實、濃縮生活真實的高度藝術真實。

原文中的因果關系是,因是“……的高度藝術真實”果是不能否定作品的真實性,但選項裡面的果卻是“十分流行”。

題型三:概念理解題——找準命題角度,定位細微差别

概念理解題題型特點:

命題特點:“重要概念”指文中的重點講述對象,理解概念主要考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020年新高考全國卷I的命題加強了對概念理解的考查。

設問方式:題幹表述或為“根據材料内容,下列各項中不屬....的一項是”,或為“結合材料内容,給....下一個簡要定義”,有客觀與主觀兩種題型。

命題陷阱:此類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等角度命題,概念類注意“答非所問”“内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别”“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範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類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

命題角度1:理解重要概念含義

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這一考點在2020年新高考全國1卷中得到充分體現,成為本年度試卷的一大亮點。這就要求考生在答題時,注重把握文中涉及的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質以及涉及的對象,從詞義、句意等多個角度來理解概念的含義 。

【滿分對策】(1)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謂“内涵”,主要構成概念的要素的總和,即概念的本質特點;所謂“外延”指概念涉及的對象的範圍。内涵決定了外延即概念涉及的象的範圍及其體現的特點。(2)概念含義題題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沒有現成的語言可以直接比對,要經過一定的推理後才能完成,這樣的比對方式,叫推理比對。(3)推理比對法,側重對概念内涵的具體理解,對文意的整體把握,所以比對時考生需要對文本材料綜合解讀,對相關信息綜合理解,才能推斷題幹的正誤。

【例題】2020新高考全國一卷

【題目】根據材料内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沿革地理研究範疇的一項是(3分)A.曆代州域形勢變遷研究B. 赤壁之戰地名考釋C.隋唐時期海河水道研究D.黃土高原溝壑演變研究

【原文信息】

1、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關系到國計民生,也是治學的基礎。例如曆史地名的注釋和考證,曆代疆域進而政區的變遷,黃河的水道變遷,特别是與儒家經典和傳統正史理解有關的地理名稱和地理知識,都被看成是治學的基本功。

2、曆史地理學……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空間關系的研究,要從産生、形成、演變的過程來探尋其規律……私立環境的演變往往需要漫長的過程。

黃土高原溝壑的演變是曆史地理學的研究範疇

命題角度2:為文中重要概念下定義

下定義,就是用簡短明确的語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特點或本質的一種邏輯方法。 下定義既是對相關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義的概念放在一個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對其本質特征進行描述的限制。

【滿分對策】符合定義格式,抓住概念特征。1.符合下定義的格式要求下定義時,語言必須符合“被定義概念” “是" “種差”(事物的本質特征) “屬概念”(包含被定義概念範圍的上一級概念)的格式要求。根據這個格式,在試題指定的材料當中,分析并選取這三項内容,組成一個完整的定義即可。2.抓住定義項特征找到被下定義概念的本質特點。

(1)定義必須相稱:外延相等,不可“過寬”,也不能“過窄”,如“知識分子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犯了定義“過窄”的錯誤,因為“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一般都可稱為“知識分子”。(2)定義不能循環:如“魔術是一種.....魔術”。(3)定義不能否定:如“浪漫主義不是唯美主義”。

(4)定義不能比喻: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例題】(2020.新高考全國卷I )請結合材料内容 ,給曆史地理學下一個簡要定義。

【滿分示範】第一步:找到”曆史地理學”的鄰近屬概念 。

【原文信息】曆史地理學則有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和理論,是現代地理學的一部分。

第二步:找到被下定義概念的本質特點 。

【原文信息】1、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曆史地理學,二者不僅有重的不同,而且有質的區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區、地名和水道的變遷,後者卻涉及地理學的各個分支。就研究的性質而言,前者一般隻是對現象的描述和複原,很少涉及變化的原因,後者則不僅要複原各種以往的地理現象,而且要尋找它們變化發展的原因,探索背後的規律。

2、曆史地理學在以空間為研究對象的地理學的龐大家族中,具有獨特性,即空間過程和時間過程相結合。

3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空間關系的研究,要從産生、形成、演變的過程 來探尋其規律……這種行程的演變過程隻有全面系統地進行觀察和研究,才能探尋出規律性的内容。

第三步:組織語言,圈定答案。

曆史地理學是具有時空結合特征的,以自然和人文現象的産生、形成、發展及其演化的過程為研究對象,并探索其背後的原因和規律的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