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醉翁亭
凡讀過歐陽修《醉翁亭記》的人,都想一睹滁州醉翁亭的風采。醉翁亭因凝結着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美而名列全國四大名亭之首(另外三座是杭州湖心亭、長沙愛晚亭、北京陶然亭),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夏第一亭”。出于對一代文宗歐陽修學問品行的敬仰,出行途中多次尋訪其遺迹,已先後瞻仰過河南新鄭歐陽修陵園、揚州平山堂歐陽修紀念堂、江西永豐縣歐陽修紀念館、永豐縣沙溪鎮歐陽修故居。滁州離常州隻有150多公裡,卻尚未遊覽過醉翁亭,心中常有念想。這次淮北遊即将結束,終于可以了卻此心願。
10月16日上午9點,到達琅琊山景區停車場。景區大門和門前一塊石頭上都刻着“琅琊山”三字,不覺生出疑問,為何不以醉翁亭命名呢?看了介紹,方知琅琊山之名源自東晉元帝司馬睿原來的封号“琅琊王”。似乎有些道理,因為東晉畢竟比北宋早麼!再看《景區導覽圖》,琅琊山景區包括豐樂亭、野芳園、深秀湖、醉翁亭、同樂園、琅琊寺等六個景點,醉翁亭隻是其中之一。況且歐陽修在《醉翁亭記》開頭就是這樣寫的:“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想到這裡,疑問頓消,于是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進門參觀。
琅琊山景區碑刻
琅琊山景區大門
我們的目的是遊覽醉翁亭,便直奔醉翁亭而去。景區大門到醉翁亭大近兩公裡,有條五六米寬的瀝青路相連,這便是“琅琊古道”,當年歐陽修就是順着這條道進山的。道路兩邊林木蒼翠,鳥語聲聲,恰也賞心悅目。前行約一半路程,漸次出現“聽泉亭”、“覽方亭”、“薛老橋”等景點。薛老橋下,流淌着清澈山泉水。正如《醉翁亭記》裡寫的:“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仔細看,釀泉位于溪流靠南一側,由青石築成方形古井。
瀝青鋪設的琅琊古道
聽泉亭
覽方亭
薛老橋
釀泉又稱讓泉
溪谷兩側是青石碎片築成的石駁岸,蒼苔斑駁,透着曆史的滄桑感。小溪上有座古樸的石橋,橋的北面是一座青磚砌築的院落,院牆門頭鑲嵌一塊石匾,匾上刻“醉翁亭”三字,落款:同治壬申季冬,全椒薛時雨題。有介紹說,醉翁亭初建時僅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滁州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醉翁亭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時的房屋有“數百柱”,可惜多次遭到毀壞,尤其是清鹹豐十年,被太平軍焚為廢墟。同治年間,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複了原樣。
醉翁亭大門
走進院門,裡面是個長方形院子,後面的地勢要高出八九個台階,有圓形門洞相通,門洞上方有磚雕“有亭翼然”四字。走進門洞,裡面是個不大的小院,院牆上鑲有十幾塊明清古碑,細看碑文内容,有《解醒閣記》、《馮明父先生德政碑記》、《皆春台記》、《遊醉翁亭記》等。
醉翁亭二門
醉翁亭古碑刻
小院北面有個小門,穿過小門,迎面是一座單檐歇山式方亭,亭額挂着蘇轼題寫的“醉翁亭”三字。亭柱上挂有兩副對聯,其中一副是:“年猶未邁,奚自稱翁?飲既不多,緣何能醉?”看了這副對聯有人會問,歐陽修貶滁州時多大歲數啦?歐陽修寫過一首《題滁州醉翁亭》的詩,詩的開頭寫道:“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醉中遺萬物,豈複記吾年。”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也寫到:“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其實,歐陽修貶來滁州還不到40歲,他帶着客人來琅琊山飲酒,看的是山水風景,求的是談笑開心,圖的是與民同樂。而這副對聯的作者也并非責難歐陽修,而是與這位年輕老翁逗着玩。寫到這裡,不禁有人要問,歐陽修為何貶到滁州來的呢?說來話長,而且對于歐陽修來說,内心是無比痛苦的。
醉翁亭
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八月,歐陽修被除河北都轉運按察使、龍圖閣直學士,以知制诰知滁州。這是他踏入仕途後的第二次被貶,與景佑三年(1036年)首次被貶湖北夷陵(今宜昌)不同,這次被貶不僅有來自政治上的打擊,更無辜增添了人格上的侮辱,加上愛女亡故所帶來的痛苦,讓他簡直無法承受。事情的起因是:迫于當時國勢的貧弱,内憂外患,宋仁宗于慶曆二年(1043年)任用範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範仲淹獻十項建策,由仁宗下诏推行,這就是著名的“慶曆新政”。随着呂夷簡的罷相,範仲淹與杜衍、富弼、韓琦等革新人士大刀闊斧推行新政,結果卻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對。懦弱的仁宗皇帝見勢不妙,急忙收回成命,廢止新政。為針對保守派誣稱革新派“朋黨為奸”的罪名,作為谏官的歐陽修,先後作《朋黨論》、《杜衍、範仲淹等罷政事狀》予以反駁,這更引起了保守派的忌恨。恰巧歐陽修有個妹妹,嫁給襄城張龜正為繼室,張龜正不幸病故,與前妻留下一個17歲的女兒。寡母孤女,無依無靠,隻得回娘家居住。歐陽修做主将張氏外甥女嫁給堂侄歐陽晟,沒想到張氏與男仆陳谏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告到開封府。開封知府叫楊日嚴,益州任上因貪污渎職被歐陽修彈劾過,常懷恨在心,遂趁機制造假口供,誣稱歐陽修與外甥女有染。後經軍巡判官孫揆查證不實,隻治了陳張通奸之罪。當朝宰相賈昌期、陳執中是歐陽修攻擊的守舊派,便捕風捉影借“張甥案”打擊歐陽修,雖然最終也是查無實據而不了了之。這件事讓歐陽修身心受到極大傷害。然而,禍不單行,慶曆五年夏末初秋,歐陽修的8歲長女歐陽師不幸病故,使得歐陽修承受着國難家憂的雙重煎熬,忍痛寫下《哭女師》一辭:
暮入門兮迎我笑,朝出門兮牽我衣。
戲我懷兮走而馳,旦不覺夜兮不知四時。
忽然不見兮一日千思。
日難度兮何長,夜不寐兮何遲!
暮入門兮何望,朝出門兮何之?
女疑在兮杳難追,髡兩毛兮秀雙眉。
不可見兮如酒醒睡,追惟夢兮醉之時。
八年幾日兮百歲難期,于汝有頃刻之愛兮,使我有終生之悲。
後來,歐陽修還在一首《白發喪女師》詩中寫到“吾年未四十,三斷哭子腸。”說自己“淚多血已竭,毛膚冷無光。自然須與鬓,示老先蒼蒼。”的确,歐陽修年未四十,已痛失一子二女,使得本當盛年的他,一副兩鬓蒼蒼,未老先衰的樣子。
毫無疑問,歐陽修是懷着非常痛苦的心情來到滁州的,滁州秀美的山水,淳樸的民風,慢慢撫慰了他心中的傷痛,喚醒了他久違的文人情懷。歐陽修在滁州為政寬簡,事多閑遐,得以有時間優遊山水,訪古尋勝,吟詩作文。他先是在琅琊寺方丈惠覺長老的指點下見到了唐代大書法家李陽冰(李白族叔)的篆書《庶子泉銘》,還發現李陽冰别篆十餘字,這對酷愛金石的歐陽修來說,無疑非常振奮,随即撰《石篆詩》寄給好友蘇舜欽、梅堯臣等。後來他又拜谒了宋初名臣、昔日滁州太守王禹偁祠,題寫《書王元之畫像側》詩一首,決心以王禹偁為榜樣,腳踏實地為滁州老百姓做點事。當年冬天,滁州下了一場數十年未遇的大雪,歐陽修作《永陽大雪》詩以賀來年豐收。第二年春天,有人送來了新茶,歐陽修吩咐小吏到醴泉取水來烹茶。由于趕路較急,小吏提了水桶不慎跌倒,将泉水潑灑在地。小吏生怕太守等得急,就在道旁溪中舀滿了水回來應付差事。歐陽修喝了這種水泡的茶,感覺口味不對,經追問,小吏才道出實情。歐陽修不僅未怪他,還讓他帶路,找到那條溪水,溯源而上,找到泉源。由于那裡環境優美,又感于滁州百姓難得享有這豐年之樂,于是鑿石疏泉,于泉邊建了“豐樂亭”。歐陽修訪遍琅琊山溪泉,後來找到了水質更好的“釀泉”,歐陽修帶着客人,常在那裡煮水為茶,吟詩作文。為了遮風避雨,智仙和尚在溪邊修了一座涼亭,歐陽修題名為“醉翁亭”。明代禦史蘇茂相遊覽醉翁亭後寫下一首七律(詩碑現嵌于牆壁):
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将公事了亭中。
泉香鳥語還依舊,太守何人似醉翁?
蘇茂相詩碑
醉翁亭後面是三間硬山式平房,青磚黛瓦,雕花木門窗,門楣挂着“二賢堂”匾額,堂上立有兩尊雕像,一尊是歐陽修,一尊是蘇轼。柱上挂着對聯:谪往黃岡,執周易焚香默坐,豈消譴乎?貶來滁上,辟豐山酌酒述文,非獨樂也。歐陽修與蘇轼同為唐宋八大家著名人物,兩人也同遭多次貶谪。上聯說,蘇轼貶谪黃岡,手捧周易,焚香默坐,他要反思人生,他已經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不久,在友人的幫助下在黃岡東郊開墾荒地,自耕自食,自号東坡,成就了一代文學巨匠。下聯說歐陽修貶來滁州,簡化政事,築豐樂亭,邀客進山喝酒吟詩,并非隻圖自己一時之樂,而是看到民生改善而高興啊!牆上挂着歐陽修寫的《朋黨論》、《醉翁亭記》兩篇著名文章。
二賢堂
歐陽修蘇轼雕像
二賢堂向西,曲折而上,有三間平房,門楣挂着“南京太仆寺少卿馮若愚祠”匾額,祠堂的門鎖着。東側牆上鑲着一塊石碑,上刻“寶宋齋,為明代天啟二年(1622年)南京太仆寺少卿馮若愚所建,齋内立有宋元祐六年(1091年)蘇轼手書《醉翁亭記》碑刻兩塊四面。‘歐文蘇字’為金石珍品。齋東側外檐下嵌有馮若愚《寶宋齋記》和明代《重修醉翁亭記》碑。”當時沒有看到“歐文蘇字”碑刻,故不清楚在此地建馮若愚祠的意義。後來遊覽到西面的“醒園”,看到了飛檐翹角的“新寶宋齋”,也欣賞了“歐文蘇字”碑刻,方知馮若愚對“歐文蘇字”碑刻珍品,能流傳至今功德匪淺。
南京太仆寺少卿馮若愚祠
馮若愚,字明甫,又作明父,浙江慈溪人,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曆任襄陽知府、江道副使,泰昌元年八月,升任南京光祿寺少卿,天啟二年(1622年)四月,調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四品)。明代自洪武六年規定,兵部所屬馬政管理機構為太仆寺,南京太仆寺冶所設在滁州。天啟二年秋,馮若愚到任不久,為保護“歐文蘇字”碑刻,在醉翁亭西側修建“寶宋齋”,将宋元祐六年(1091年)滁州知州王诏請蘇轼重書的《醉翁亭記》刻于兩塊碑的正反兩面,珍藏于寶宋齋内。1981年,琅琊山景區管委會在“醒園”新建了“寶宋新齋”,将蘇轼所書《醉翁亭記》複制成四塊石碑,嵌于齋壁,讓遊客欣賞蘇轼所書《醉翁亭記》全文。2013年5月,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被國務院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滁州人感念馮若愚父子的功德,明崇祯年間,在寶宋齋西側修建了“馮若愚祠”。
醒園大門
寶宋新齋
“歐文蘇字”珍貴石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标記碑
離開“馮若愚祠堂”向下走時,見院門兩側挂着一副篆書對聯:海日已照琅琊山;泉聲如聽醉翁操。“醉翁操”是什麼操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在《百家講壇》介紹了“醉翁操”的來曆。五年以後,歐陽修早已卸任滁州知州,調任颍州知州了。當時有位太常博士、音樂家沈遵看到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動,專程來到滁州琅琊山,傾聽飛瀑的流淌,鳥兒的鳴唱,在溪水邊席地而坐,譜琴曲一首,名曰《醉翁操》(又名《醉翁吟三疊》)。又過了五年,位居翰林學士高位的歐陽修奉命出使契丹,途中巧遇沈遵。當晚,兩人暢飲至深夜,沈遵即席撫琴一曲《醉翁操》,歐陽修聽後非常感動,立刻為該曲填詞,名曰《醉翁吟》。此後又過了30多年,歐陽修和沈遵都作古了。當時廬山有一位道士,名叫崔閑,他也精通音律,非常喜歡《醉翁操》,專門邀請蘇轼為這首曲子填詞,廣為傳唱。康震先生還說,《醉翁亭記》寫成後,最忙的不是歐陽修,而是琅琊山的僧人。為什麼呢?《醉翁亭記》全文刻在石碑上,這可了不得了,前來欣賞的人越來越多,欣賞過了還要拓幾張拓本帶走。前來要拓本的人太多了,結果寺廟裡用來做拓包的毛氈都用光了,不得已,僧人隻好将墊在床鋪下面的毛氈拿出來制作拓包。更有甚者,有的商人看到《醉翁亭記》如此受歡迎,就随身帶着《醉翁亭記》的拓本走,到了關卡,要交稅的時候,就給稅官送一本《醉翁亭記》拓本,就可以過關了。這說明什麼情況?當然是歐陽修的文章寫得好,然而更重要的還是歐陽修在當時讀書人,以及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與聲譽。
“醉翁操”對聯
醉翁亭景區建有山坡上,我們在裡面踏着台階,忽高忽低,穿門過戶,景色可謂目不暇接,見過芭蕉掩映的“意在亭”,又欣賞了池塘中央的“影香亭”,接着又到三面砌牆的“古泉亭”,古泉亭門前有棵古梅,石頭上刻着“歐陽修手植梅”幾個字。也有人說,宋梅已經枯死了,現在的梅樹是明代補種的。明朝到現在已經五六百年了,也算得上古梅啦!
意在亭
影香亭
古泉亭
古梅樹
歐陽修手植梅石刻
遊覽過醉翁亭景區,我們再步行前去參觀“歐陽修紀念館”,紀念館大門上方挂着一塊“同樂園”的匾額,表達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情懷。園内建有一泓亭、觀瀑亭、歐陽修紀念館,陡峭的崖壁上刻滿古今書法家的題詞,然而石壁上面爬滿藤蔓,很難辨得清文字。歐陽修紀念館中立有歐陽修雕像,陳列有歐陽修生平事迹圖文資料。歐陽修生平事迹我已看過多次,在館内匆匆浏覽一遍,沒作過多逗留。出門順着原路,返回停車場。看了琅琊山一角,也算了卻了遊覽醉翁亭的心願。
歐陽修紀念館同樂園
同樂園摩崖石刻與觀瀑亭、一泓亭
歐陽修紀念館内部陳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