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16:11:51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1

機械化耕作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2

土地複墾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3

林下經濟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4

農機培訓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5

大棚蔬菜采摘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6

核桃深加工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7

柿子豐收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8

核桃網上銷售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9

芍藥花開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10

農民喜分紅

農業扶貧緻富新方向(孝義四十年農業發展碩果累累)11

無人機噴灑農藥

【編者按】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标志着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轉折,也是中國共産黨對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占國土面積萬分之一的孝義,也開始了自己的艱辛跋涉。

千年古縣姗姗去,一代新市闊步來。改革開放40年,是孝義曆屆市委、市政府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攻堅克難抓改革、砥砺奮進促發展的40年;是經濟社會從“結構轉軌、規模擴張、統籌發展”的創業階段,到“呂梁領先、三晉一流、全國百強”跨越發展的40年;是全市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競争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的40年。本期我們将開啟時光隧道,一起見證孝義改革開放40年光陰的故事。

在東盤糧村的蔬菜大棚裡,聞得見果蔬清新,看得見種植戶笑顔;

在南曹村的豆腐體驗館裡,親曆農村土法做豆腐,聽一段豆腐的前世今生;

在麗錦山莊的采摘園裡,品得到瓜果的美味,聽得見到果農的滿足;

……

走在勝溪大地,既可望“千畦細浪舞晴空”,又可見“累累碩果惠黎民”。

40年春風化雨,40年砥砺奮進。40年改革開放,孝義農業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改革開放,給廣大農民帶來了巨大福祉,覆蓋了勝溪大地的每個家庭、每一個人。孝義市廣大農民群衆在曆屆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奮發圖強,奮力趕超,在勝溪大地繪制出一幅幅美麗的新畫卷。

勝溪氣象冠群倫

40年前,我們“以糧為綱”,地裡的莊稼多是小麥、高粱,後來逐步有了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如今,孝義依托國家級高陽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以标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産為方向,推動農産品精深加工發展,累計發展農業企業29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呂梁市級龍頭企業12家,開發出了六大系列240多種農産品,初步形成了以肉禽、果蔬、小雜糧、玉米、核桃深加工為主的特色産業鍊。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1979年年初,孝義縣委召開四級幹部會議,為期15天,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将工作重點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全縣開始實行以聯産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經濟改革。當數十萬農民的勞動熱情被釋放,帶來的是糧食産量的空前增長。今年已經70多歲,從1978年起就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程厚福對此記憶猶新,“到80年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開始下戶,老百姓種什麼收什麼,自己說了算,當年我們的産量就達到了120萬斤,交糧、納稅根本不是問題。”

改革開放以後,随着一項又一項惠農政策的出台,孝義也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鋪開了一系列的農村改革:1992年孝義撤縣設市後,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推廣應用農業實用技術,農業綜合生産力到進一步提高。1998年起調整農業内部結構和産品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和效益農業。近年來,積極培育引進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輻射帶動廣的知名農産品加工企業……全面落實中央支農惠農政策,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加快農業産業化進程,農業的基礎地位得以鞏固提升。

正是這番“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壯志與豪情,激勵勝溪兒女實幹苦幹。看今朝,“喜看稻菽千重浪”。現在,孝義設施蔬菜面積已達2.46萬畝,現有标準化示範園區10個(其中千畝以上2個);高陽鎮仁義村規劃發展萬畝蘆筍,規模化、訂單化種植,打造特色農業品牌;下堡鎮下衛底村建成了萬畝富硒核桃基地,到目前,孝義核桃高标準栽植面積已達30.4萬畝;以銘信肉鴨、大勝村奶山羊為典型,全市标準化畜禽養殖場已達238個。

農家今日亦風光

40年前,我們的農機農具還很簡陋,半截木頭半截鐵,馬拉人拽很原始也很單一。如今,随着農業科技的進步,不僅實現了機械化,而且農機、工具分類越來越細,越來越專用化,進入新時代又步入信息化。今年8月, 孝義首支植保無人機隊伍在梧桐鎮成立,“天上飛”代替“肩上背”,這些農民的新寵使用成本低效率高,科學又環保。

“無人機一天一架次大概能打200畝左右,我的600多畝地三架飛機大概一天就打完了。”與改革開放初期,孝義農業現代化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語,種植戶任佳鵬高興地說,“以前跟本就不敢想,機械化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

2018年孝義共種植小麥2.3087萬畝,涉及全市1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機收小麥工作從6月12日開始,到6月25日全部收割完畢,曆時13天,其中:機械收割2.26萬畝,達到種植面積的98%。

農業的發展,不僅體現在技術上,更體現在農業生産和經營方式的轉變。從2006年3月15日,孝義首個登記注冊的華蓮柿業農民合作社成立,到2017年9月28日,孝義也是呂梁首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聚豐聯合社”的揭牌,十餘年間,孝義種植、養殖、林業、農機等各類農民合作社已發展到846家。組織進行規模種植、以電商方式開拓對接市場、标準化生産培育特色農業品牌、推廣應用農業新科技新技術,如今,孝義農現代化進程的每一個新領域幾乎都有合作社的身影。

合作社,不僅讓孝義的農民獲得了更多分紅收益,也讓他們進一步脫離土地的束縛,走進更廣闊的空間尋找成功的機會。而合作社發展的保障,正是“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改革,更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給廣大農民吃下的‘定心丸’。

當前,孝義正在推進的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目的正是建立如陽泉曲鎮碾頭村、崇文街道留義村、新義街道封家峪等不同類型的現代農村産權制度,通過“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的方式,增加集體和村民的收入,讓新時代農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鄉村“花樣”謀振興

40年前,我們沒有休閑農業,莊稼隻是用來收獲。如今,蘆南村連續舉辦幾屆“甜瓜采摘節”,兌鎮鎮辦起了柿子文化節,櫻桃、草莓、葡萄、杏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采摘基地吸引着無數遊客,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結合,為農民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也點亮了人們的品質生活。

百舸争流千帆競。“發展農業産業化的同時,不斷激發農村新功能,打造一批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孝義市農委主任蘇曉明告訴記者,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大多數人開始厭惡喧嚣的城市,更向往靜谧的鄉村,開心農場、采摘基地成為“人員聚集地”。每逢節假日,尤其春暖花開、夏長秋收時節,人們成群結對、攜家帶口走出家門,走進田間地頭,吃吃農家飯、幹點農家事、睡睡土炕頭,憶苦思甜、返璞歸真。

在風情古樸的四合院盡享田園生活,在綠蔭環繞的山莊認領一顆果樹……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這為農業現代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孝義市以服務城市、富裕農村為目标,依托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現代農業,把農業向觀光休閑、文化體驗方向延伸,走出了一條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生産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産二産三産深度融合的路子。截至目前,該市共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景點108個,其中省級休閑農業示範點7個,市級示範點7個,精品線路6條,年接待遊客130萬人次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總收入達到19005萬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已超過1萬人,其中農民占79.5%。從“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健康”到“鄉村休閑遊”“農事體驗遊”“村鎮度假遊”,該市将特色農業以“特”立足、以“特”延伸,讓鄉村更加美麗、農業更加興旺、農民更加富庶,實現了市民的田園夢和鄉村的振興夢。“傳統農業隻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現代農業才能讓農民富起來,而特色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最佳切入點。”蘇曉明告訴記者,改革開放40年,孝義三農面貌滄桑巨變,每一次改變都得益于孝義人的理念更新和探索實踐,更離不開中央頂層的設計推動。

春華秋實。這40年,是孝義市農業實現跨越性發展的40年,這40年,孝義農業發展的腳步铿锵有力。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揭開了中國“三農”發展的新篇章。“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再出發,在希望的田野上闊步前行,我們的農業将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将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文/張麗妍 圖/張建益 趙泉)

呂梁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