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08:55:11

這篇文章是《儒林外史》中的吃喝歲月:沒窮過的人,不知道窮人有多辛酸落魄

舍不得吃肉的嚴監生家破人亡,雲片糕敲詐的嚴貢生卻占盡便宜

馬二先生的行走美食單:人間煙火滋味,最撫我等凡人心

儒林外史中的吃喝4:鄉下少年的悲喜人生,從一杯清茶開始

《儒林外史》中的吃喝:不同階層的三場婚宴,一幅明清世俗風景圖

的續篇,我繼續寫《儒林外史》中的吃喝歲月,今天寫的是一個文人的混吃騙喝的故事。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異)1

一部《儒林外史》,寫的是讀書人的生活和命運,見證的是他們的憂傷與苦樂。這裡有幾十年執着于科舉,半生悲喜交加的故事,比如我們熟悉的範進和周進;有人科舉無望,便緻力于當“名士”,過清談悠遊或者的生活,比如蘧公孫、牛浦郎等人;還有人以選編科舉文章為生,比如馬二先生、匡超人等;當然還有各種富商儒者官二代,别管是真斯文假斯文,真情高假清高,他們到底還是讀書讀詩的,他們的故事亦都是讀書人的故事。

但這位書生,既不考科舉,也不當名士,在小說中基本就是一路吃喝。問題是,他自己還沒錢,也沒能力去掙錢——都是騙吃騙喝。在他的故事裡,差不多全都是活色生香的點心美食,都是處心積慮地“吃飽喝好”……

這位,名叫季恬逸。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異)2

1、饑餓的書生,竟然遇到了天上掉下的餡餅

季恬逸在小說28回登場,他是南京戲班班主鮑廷玺前妻的侄女婿季葦蕭的朋友(身份還挺繞)。二人都是安慶人,相約到南京謀生。不想季葦蕭在揚州又入贅當了人家的女婿,便讓鮑廷玺帶個信給他,說自己不去南京了,讓他也趕緊回家吧,南京是個可以餓死人的地方。

等到鮑廷玺見到季恬逸,季恬逸在南京已經快身無分文了。沒辦法,他隻能

“每日裡拿着八個錢買四個‘吊桶底’做兩頓吃,晚上在刻字店的一個案闆上睡覺。”

他當然知道自己不能再呆下去了,但季葦蕭除了一封書信,沒帶給他一個錢,他哪裡有路費回安慶?隻好“終日吃了餅,坐在刻字店裡出神。”

終于有一天,他連餅也沒的吃了,正在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沒想到天上竟然掉餡餅了。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異)3

這一天早晨,有個“帶着方巾、身穿元色直裰”的人走進刻字店,他自稱名叫諸葛天申,手中有二三百兩銀子,想找個會選八股文章的名士。他出錢,對方出力,二人聯名選書。

季恬逸一看這是個财主啊,雖然他不會選書,但卻一口答應下來。心中想的是

“我如今隻望着水西門一路大街走,遇着那個就捉了來,且混他些東西吃吃再處。”

選不選書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混頓飽飯要緊。他一路走來,看到同鄉蕭金铉押着一擔行李進城而來,他連忙抓住他,将他帶到刻字店來,将之介紹給諸葛天申。諸葛天申和蕭金铉初次見面,正各自謙虛客氣着,季恬逸在一旁卻急了,說你倆别忙着謙虛了,還是讓諸葛先生先做個東,咱們一邊吃一邊慢慢談吧。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異)4

于是三人來到一個酒樓上,作為陪客的季恬逸一點不客氣,越過主人和客人,狠狠點了一堆:

“一賣肘子,一賣闆鴨,一賣醉白魚;先把魚和闆鴨拿來吃酒,留着肘子,再做三分銀子湯,帶飯上來。堂倌送上酒來,斟了吃酒。”“當下吃完了幾壺酒,堂倌拿上肘子,湯和飯來。季恬逸盡力吃了一飽。”

季恬逸已經很餓了好多天,終于是開葷了。雞鴨魚肉,湯水米飯,全都笑納,而最後這句,“盡力吃了一飽”更是無比生動傳神。隔着書頁,我們仿佛看到他酒足飯飽、心滿意足的模樣。

2、追求文化的鄉下土财主,不識香腸和海蜇

随後,季恬逸又提議找個僻靜地方編書,三人找到一個僧官處,僧官很客氣,拿出了民間很精緻的點心:

“便煨出新鮮茶來,擺上九個茶盤——上好的蜜橙糕,核桃酥”。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異)5

聽說他們想租房子,僧官一口答應下來,并不講價,三人于是再此住下。當天晚上,諸葛天申拿出幾兩銀子,請季恬逸出去買酒菜。季恬逸特别愛幹這事兒,他出去了一會兒,便

“帶着一個走堂的,捧着四壺酒,是個碟子來:一碟香腸,一碟鹽水雞,一碟水雞腿,一碟海蜇。”

看來季恬逸真是饞狠了,竟然沒要一個素菜,依舊是海鮮肉類,當然他不心疼錢,反正也不是自己的。

沒想到,這諸葛天申雖然有點錢,雖然向往文化事業,但卻是個土财主,沒見過什麼世面,竟是不認得香腸和海蜇。他看着香腸無比好奇,忍不住問:

“這是什麼東西?好像豬鳥。”

蕭金铉很不耐煩,說你就吃好了,問什麼啊!諸葛天申吃過之後,又說,“這就是臘肉。”蕭金铉告訴他,這才不是臘肉,是豬肚子内的小腸(原來這香腸也不是我們現在吃的香腸)……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異)6

吃到海蜇,諸葛天申又說道:

“這迸脆的是什麼東西?倒是好吃!再買些迸脆的來吃吃!”

這一次,季恬逸和蕭金铉都沒有回答他告訴他,也許他們心中在笑話他,也許那季恬逸正在埋頭大吃,哪有空跟他解釋?這二人,吃着人家的,喝着人家的,卻對人家一點耐心沒有,連好好解釋一下都不肯,真是有點過分了。

3、見多識廣的富二代,吃不過混吃騙喝的書生

此後,季恬逸這三人開始選書,并與聚升樓酒店談好,每日在那裡“賒米買菜和酒吃,一日要吃四五錢銀子”看來這又季恬逸辦的,他最擅長的就是這個。不過他們如此高消費,加上請人刻字印刷的錢,四五個月後,諸葛天申的二百多兩銀子差不多快花沒了。但三人照舊吃喝,已經開始欠賬了。

季恬逸和蕭金铉背後商量,沒錢了怎麼辦呢?蕭金铉卻不以為然,說這是他自己願意的,沒錢了,就讓他再回家要去呗,關我們什麼事?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異)7

不久,諸葛天申遇到了有過一面之緣的富家公子杜慎卿,彼此有了來往。杜慎卿請幾個人來家做客。一番款待,十分精緻,都是大家的氣派;

“買的是永甯坊上好的橘酒,斟上酒來。杜慎卿極大的酒量,不甚吃菜;當下舉箸讓衆人吃菜,他隻揀了幾片筍和幾個櫻桃下酒。”

到了午後,杜慎卿擺上點心:

“便是豬油餃餌,鴨子肉包的燒麥,鵝油酥,軟香糕。每樣一盤拿上來,衆人吃了。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杜慎卿自己隻吃了一片軟香糕和一碗茶。”

這豬油餃餌、鴨肉燒麥、鵝油酥、軟香糕,實在是太精緻了,讓人看着都垂涎欲滴,這三位窮書生,一定是大快朵頤了。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異)8

在那個時代,對方請客,自己必然要回請一次的,否則就是不禮貌。三人商量了一下,便決定到聚升樓酒館。上次在杜家吃飯,季恬逸已經知道杜慎卿的飲食習慣,知道他不怎麼吃葷菜,便故意全點的葷菜。

“點了一賣闆鴨,一賣魚,一賣豬肚,一賣雜脍,拿上酒來。”

然後又百般相讓,杜慎卿卻不過情面,勉強吃了一塊闆鴨,随即全都吐了出來,讓他們很不好意思。結果,杜慎卿最後隻用茶水泡了一碗飯吃,那麼多的,雞鴨魚肉都進了主人的嘴裡。

此後,小說的聚焦轉移到别人的身上,季恬逸這三個人,隻是偶爾被提起,成為衆人聚會的背景。他們繼續混在南京,輾轉勾連,竟然也與名士杜少卿、蘧公孫、馬二先生等人交往起來,還參加了泰伯祠祭禮,當然了,他也沒什麼故事,不過是跟着吃了一場又一場。

儒林外史其中三個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異)9

這三人編的書怎麼樣了,作者沒有交代,應該不會太好賣。他們最後出場是在泰伯祠祭禮之後,“蕭金铉三人欠了店帳和酒飯錢”,沒辦法,他們還是去找了好說話的杜少卿,替他們賠了幾兩銀子,“三人各回家去了”……

季恬逸的故事,其實沒什麼故事,差不多就是一個騙吃騙喝的流水賬。但卻另有意義。因為在這部描寫讀書人的小說中,文人的故事其實大同小異,但這位書生卻是萬裡挑一。不是嗎?盡管自己沒有一分錢,全是騙吃騙喝,但人家季恬逸毫無愧色,心安理得,過得十分逍遙自在,甚至還有心情去戲弄貴公子杜慎卿。這樣表裡如一、絲毫不被文化和身份束縛的書生,實在是難得一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