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昆明有種苎麻的嗎

昆明有種苎麻的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5:27:37

昆明有種苎麻的嗎(苎麻飼用達州做新)1

□王曉林 程一凡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袁宇君 文/圖

“牛變得肯吃肯長,不太容易生病,飼料成本也降了不少。”10月26日,達州市宣漢縣慶雲鄉小全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小全沖着記者感歎,每養一頭牛,節約成本可達500元。變化,源自他在飼料裡添加了新的飼用苎麻。

苎麻原産于中國,有“中國草”之稱。談及其産業化,一定要提到達州。苎麻産業,是達州“五大名片”之一,業内素有“世界苎麻看中國,中國苎麻看達州”之說,無論是苎麻的種植面積還是産業規模,全世界90%在中國,中國70%以上在達州。

苎麻一身都是寶,最主要是纖用,還有藥用,而飼用科研攻關,是達州市農科院相關團隊的重大課題,也是達州探索苎麻産業創新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養殖戶算經濟賬,值!

王小全很早就開始嘗試在養殖牛羊過程中添加飼用苎麻。2014年,他在四川肉牛創新團隊崗位專家、達州市農科院畜禽水産所所長任小松等的技術支持下,種植了3畝新品種飼用苎麻,為其長期存欄的30多頭肉牛、母牛,提供40%的飼料。

7年下來,王小全就一個字評價:值!

任小松介紹,與苜蓿相比,苎麻作為飼草具有産量高、營養豐富、顯著提高畜禽抵抗力等優勢,利用苎麻代替精料還可顯著降低養殖成本,進而提升養殖效益。

苎麻做飼料這麼好,為什麼拿來喂牛羊的人不多呢?“不好吃的東西就不吃,牛羊跟我們人類一樣,是會挑食的。”達州市農科院苎麻專家甘偉解釋道,過去人們普遍種植的傳統苎麻品種,适口性很差,牛羊等牲畜吃進嘴裡,會感覺到植物纖維非常粗糙,“紮嘴”。打個比方,人類吃到老的豌豆尖,也會覺得難以下咽。

苎麻飼用科研攻關,重點就是圍繞提升苎麻适口性、提高營養物質含量,選育出新的飼用苎麻品種。達州市農科院副院長、國家麻類産業技術體系達州麻類綜合試驗站站長張中華介紹,達州市農科院苎麻育種攻關團隊曆時多年,已培育出川飼苎1号、川飼苎2号、川飼苎3号。

“這些品種在肉兔、肉羊、水禽、水産上的飼喂試驗取得較好的效果,推廣也獲得了農戶好評。”張中華介紹,這些品種每畝年鮮産可達8-10噸,鮮食青貯“兩相宜”,富含綠原酸、氨基酸、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粗蛋白含量更是達到20%以上,不僅超過達州本地常見的飼草蘇丹草(粗蛋白含量15.3%),還打敗了号稱北方“飼草之王”的苜蓿(粗蛋白含量18%)。

飼用賦予苎麻新身份與使命

田間地頭長滿的苎麻,是很多人兒時的記憶,是鄉愁的标識物。而達州不懈追尋其新應用的産業實踐,意義不一般。

在養殖業迅猛發展,蛋白和能量飼料緊缺背景下,農業農村部發文鼓勵用優質牧草代替玉米、豆粕等部分飼料。據張中華介紹,2020年底,達州的牛存欄59.10萬頭,出欄33.46萬頭;羊存出欄存欄90.04萬隻,出欄124.34萬隻,均居全省前列,其養殖業同樣面臨飼料短缺難題。

苎麻最主要是纖用。作為當之無愧的産業龍頭老大,苎麻是達州的傳統優勢特色産業,緻力于纖用,達州及大竹明确要建成全國苎麻面料和成衣基地。

但目前苎麻纖用價值始終有限,在達州,加工産業鍊依然不完整且不發達,本地企業加工消耗苎麻原料僅20%,剩餘80%苎麻原料均銷往外地。

飼用苎麻的誕生與推廣,賦予苎麻新的身份與使命,讓苎麻作為飼料,在畜牧産業舞台也能綻放光彩,更能增強苎麻産業抵抗經受市場風險沖擊的能力。

下一步,達州市農科院将在達州全市範圍内重點選擇2至4個示範點,全面展示飼用苎麻新品種種植、青貯加工、飼喂技術等,形成“政府主推、科研院所技術支撐、企業引領示範”的聯合機制,為擦亮達州市苎麻産業這一名片貢獻農業科研力量。

新聞多一點>>>

“中國苎麻之鄉”在大竹

達州苎麻種植大部分集中在大竹縣,大竹也因此被譽為“中國苎麻之鄉”,建成了大竹縣苎麻現代農業園區。大竹縣苎麻産業發展中心黨支部副書記羅鵬飛介紹,苎麻核心園區現有1.8萬畝,輻射帶動全縣發展優質苎麻13.5萬畝。

“苎麻一年收3季,這個時候正好是第3季苎麻收獲的季節。”羅鵬飛告訴記者,這個時節,大竹家家戶戶門前、院壩,都晾曬着一排排濕麻。據介紹,苎麻作為優良天然纖維經濟作物栽培和利用,多年來在大竹農村産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緻富和财政增稅發揮了重要作用。

苎麻主要種植于坡耕地,對保護水土流失也具有積極作用。今年,大竹縣為了支持苎麻全産業鍊發展,縣級财政明确新增專項預算3000萬元,還與某基金公司合作,設立4億元的苎麻産業引導基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