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高山流水講的是誰的故事

高山流水講的是誰的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02:50:52

高山流水講的是誰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1

在一份保存了多年的《新民晚報》上,看到了作者楊亮的《琴瑟詩話》一文,現在讀來仍有感慨與收益。

因為友誼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好文也如好酒一樣,愈存愈香。

作者引用了不少古人話友情的詩句,夾叙夾議,娓娓道來,闡明了友誼應該是純潔與真誠的感情,友誼的共鳴如琴與瑟的和諧變奏。

透徹的說理與深刻的見解使我對友誼有了更深的認識與理解。

高山流水講的是誰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2

文中引用的第一句詩是陳子昂的名句:“離堂思琴瑟,别路繞山川。”詩句将好友之情比作琴與瑟,可謂巧妙。

就如另一位唐代詩人楊衡所吟:“同聲若鼓瑟,合韻似鳴琴。”兩者都道出了友人之間所思所言之不謀而合、同道諧調的心靈共鳴。

這讓我想起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就是講了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

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鐘子期,鐘子期感歎他的音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鐘子期死後,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

友誼之所以可貴,在于知友之間能夠傾心吐膽,靈犀相通。

高山流水講的是誰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3

高爾基曾說過:“友誼不是蘑菇,可以在樹林裡找到,它是在心中生長着的。”

真正的知友不是靠尋找得來的,而是一種心與心的碰撞與相吸。知友之間,可以無話不談,也可以心存默契,無須多言。

朋友不是随從,不是阿谀奉承的客人,也不是仰人鼻息的依附者。真正的好友,同甘共苦,互相鼓勵,又敢于當面指出對方的缺點錯誤。就如古人雲:“結交淡若水,履道直如弦。”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奠基者馬克思與恩格斯,他們在生活上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而在讨論各種政治事件和科學問題時,經常一連談上好幾個小時,各抒已見,滔滔不絕,有時候還進行激烈的争論。

我想,這就是“履道直如弦”吧。合作了40年,他們共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高山流水講的是誰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4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認為,所謂友誼就是互相利用,得到物質上的好處,它是建立在金錢與地位上的;而在精神上,幾乎是空談。

這些人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他們把友誼當作了商品,用來互相交換,一旦對自己失去了價值,就可以分道揚镳了。

的确,友誼并不排除與人方便,為人幫忙。不過,那是建立在平等、真誠與和諧的感情基礎上的。

假如隻把友誼當作一種交易,便是一種糊塗而自私的觀念。以這種方式擇友,是永遠不會獲得真正的友誼的。

文末還引用了《五卷書》中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是誰創造了朋友這個詞?這兩個音節是一塊寶石!”

是啊,高山流水遇知音,人生能得幾知己?愈難得就愈顯得友誼之珍貴。人與人之間隻有付出真誠與良知,方使友誼産生和諧的共鳴,就如琴與瑟的和弦變奏。

高山流水講的是誰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5

(本文寫于學生時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