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提到“福氣”二字,也希望自己有“福氣”。
但是,“福氣”到底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講得清楚。
也就是說,很多人所理解的福氣,其實并不是真的福氣,而是一種人為的認知,或者是人雲亦雲的結果,如财富、名利、子孫孝順等,嚴格來說,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福氣。
那麼,古人所講的“福氣”,到底是指什麼呢?
其實所謂“福氣”,在古人的眼裡,大緻有五種,即長壽、富貴、康甯、好德、善終——五福齊全,就是指這五種。
以下我們進一步探讨這五種福氣。
一、長壽
古語有雲:人生七十古來稀。
大意是說,在古代各種條件的限制下,一個人能活到七十歲的幾率,就非常少了。
我們舉一些例子,如《紅樓夢》中那些富貴子弟,往往生一次感冒,不久就死了,又如有一些孩子一生下來不久,就夭折了。
由此可見,在古代,一個人可以長壽,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或許正因為如此,古人才把“長壽”當成一種福氣吧!
二、富貴
所謂“富”,是指有錢,而“貴”則是指有地位。
無論是“富”還是“貴”,古往今來,都來之不易,甚至可以說,富貴本身就是講究機緣與傳承的,并不是普通人可以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的。
因此,“富貴”無論是古人還是現在的我們,幾乎都會認為是一種福氣——錢财富足而且地位之尊貴,亦是人生當中的一大福氣。
三、康甯
“康甯”二字,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指的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甯。
進一步地說,一個人若隻是身體健康,内心卻時常躁動,就算不上安甯。
甚至可以說,所謂“康甯”,更強調的是心靈上的解脫——安甯之意。
當然,對于任何人來說,若是能夠讓自己的内心平靜、心靈安甯,那無疑就是一種很大的福氣。
這或許正是古人為什麼把“康甯”當成五福之一的真正原因吧!
四、好德
“德”這一說法,歸根結底,指的是人的德行——人事之規則。
而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們常把那些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甯靜的人,稱之為好德之人。
進一步地說,一個人若是能夠好德,當然也會得到“德”的回報——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擁護與幫助,這其實就是一種福氣。
所以,“好德”其實也會給人帶來福氣。
五、善終
所謂“善終”,指的是一個人最好的結局——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裡沒有挂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而這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難得的。
我記得家族裡有一位爺爺,排行第九,一生幾乎都不曾跟人吵過架,他每天都早出晚歸,一邊放牛一邊砍柴,幾乎是一天一擔柴,至少從我懂事之後,他就是這樣。
在我的印象當中,他從未生過病,直到死的那一天,他也是挑了一擔柴回來,然後跟平時一樣吃飯、抽袋煙,躺下休息,再然後就麼走了。
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善終——五福之一。
所以,綜上所述的這些内容,其實正是古人所講的五種福氣。
當然 ,這五種福氣當中,所體現的其實是老祖宗的智慧與人生經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别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王弼集校釋》《周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