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但也帶來了紙質閱讀率的下降,伴随着國家對數字出版方面的政策支持、數字閱讀的用戶不斷增多以及其他産業鍊對于數字閱讀的推動,傳統雜志更是在移動互聯網的裹挾中逐漸式微。
當移動網絡端以一個颠覆性的姿态逐漸逼近傳統雜志,每個用戶都可以自由、自主的生産并發布内容,雜志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嚴重擠壓,面臨着閱讀量減少、廣告收益降低、發行量減少等諸多困境。面對這樣的危與機,老牌文摘類雜志的轉型,變得迫在眉睫。
數字化:傳統雜志的轉型初試
随着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傳統雜志的内容數字化浪潮是大勢所趨——立足紙質雜志,構建刊網融合的數字化内容亦成傳統雜志的轉型大勢。
事實上,作為耳熟能詳的國民雜志,《讀者》雜志早早意識到了數字化閱讀發展帶來的沖擊,并建立了《讀者》官方網站、開通《讀者》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社交平台,并逐步構建了以期刊、圖書出版物為主,新媒體業務為輔的綜合性傳媒業務架構。
讀者傳媒在2010年便成立了子公司讀者數碼,并推出了“讀者”電子書、“讀者”手機和“讀者”平闆電腦;2011年,“讀者”APP上線;2012年,讀者傳媒開通阿裡巴巴官方店鋪,嘗試進行網絡銷售,還順勢推出《明周刊》、《漫品》和《華夏理财》三種新雜志;到2020年,《讀者》雜志更是對近三年經典内容免費開放,覆蓋讀者線上1700萬左右的訂閱用戶,并面向讀者推廣“讀者蜂巢”APP。
同樣作為國民度高的文摘雜志,面對飛速發展的新媒體,《青年文摘》一直積極參與出版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從網站、電子雜志、手機報、手機雜志,到微博、微信公衆号、頭條号、抖音号,《青年文摘》的新媒體産業布局日趨完善——2013年《青年文摘》雜志被國家出版廣電總局列入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範單位”。
以《讀者》、《青年文摘》為代表的傳統雜志紛紛拓寬新媒體渠道,雖然增強了與讀者間的互動,但平台内容依舊依賴于紙質出版物本身,于是,在舉步維艱的雜志市場空間裡,傳統雜志邁向了智能化探索的道路。
智能化:傳統雜志的再次進階
與其他紙質雜志的轉型略有差異:《意林》的數字化轉型并非是直接将内容數字化,而是在數字化的基礎上,新增一條全新的産品線——8月22日,旗下高端産品線品牌“意林優選”正式亮相五本新書,并提出将“跨學科閱讀”、“智能化教輔”作為雙擎嵌入産品,開啟了《意林》的智能化探索。
傳統教輔主要以紙質出版物為主,但是随着科技不斷賦能教育,個性化學習日漸被強調,其難以滿足學生愈加多元、個性的學習需求。随着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教輔領域,各種智能化的學習産品層出不窮。智能教輔,正成為這個領域下半場的“标配”。
此次意林優選推出的五本新書,既有《高效答題36計》和《意林衡水大語文》這類專注解決考試答題技巧的“育分”系列,又有《小學生必背古詩詞129首》和《小學生必背文言文》這類意在通過提升語文鑒賞能力,讓學生領悟人生道理的“育人”系列。不僅實現了“育分育人兩手抓”,更體現了新課标要求,以素養立意,注重分層、彈性和個性化,講、學、練環環相扣。
情景教學、資源共享、原創推薦,都是智能教輔的核心競争力,例如這次意林優選推出的《高效答題36計系列》,除了通過“四輪學習法”和“三大理論支撐”聚焦考試答題技巧外,更提供了錄播課程、音頻課程等一系列智能化手段,解決了紙質教輔缺乏交互性、個性化等問題。
技術支撐下的智能教輔早已不是一本簡單的學習資料,它是全學段、多學科、多角色、多終端應用,将學習資源多媒體化、微型化、多元化的優勢進一步放大。在智能技術的加持下,作為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意林》将擺脫固有習題冊的印象,融入新的理念,将新媒體、新場景,新應用加以融合,賦予其更多可能。
傳統文摘綜合類雜志的轉型需要的是緊緊抓住技術叠代和媒體深融的機遇,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助推器,從内容出發,加以技術手段創新,提高出版産品的傳播力、引導力,煥發雜志品牌的生命力、影響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