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美麗鄉村集體脫貧奔小康

美麗鄉村集體脫貧奔小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5 12:12:31

美麗鄉村集體脫貧奔小康?來源:【華聲在線】鄉村小屋場 連心大平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美麗鄉村集體脫貧奔小康?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美麗鄉村集體脫貧奔小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1

美麗鄉村集體脫貧奔小康

來源:【華聲在線】

鄉村小屋場 連心大平台

——衡南縣以屋場為單元加強基層治理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唐曦 通訊員 譚明星 羅文

盛夏七月,衡南縣積極組織開展“忠誠捍衛‘兩個确立’強國複興有我”屋場懇談會主題宣傳活動。在各村民小組、屋場、禾坪上,幾條闆凳、幾杯清茶,黨員、幹部、村民圍坐一起,緊扣“兩個确立”主題,談感想、聊變化,感黨恩、頌黨情,黨群幹群親密無間、其樂融融。

既有宏大主題,也有民生熱點。連日來,為防止孩子們貪涼下水遊泳,一場場防溺水主題屋場懇談會在衡南縣各地展開。幹部和村民們聚在一起,村幹部一邊講溺水的危險與遇險案例,一邊教授實用自救技巧,深受村民歡迎。

在衡南,小屋場,已成為幹群連心、百姓解難的大平台。為進一步加強基層社會治理,2019年以來,衡南縣選取“屋場”這個最小基層治理單元,全面推行屋場懇談會,政策在群衆家門口宣講,民意在群衆家門口聽取,矛盾在群衆家門口化解,難題在群衆家門口解決,發展在群衆家門口謀劃。

截至7月上旬,全縣已召開屋場懇談會11575場,收集意見建議7786條,收集彙總各類問題9634個、已解決到位7745個。今年4月,該縣屋場懇談會制度經驗被《人民日報》報道推廣。

屋場懇談會,解難“金鑰匙”

7月25日,衡南縣泉湖鎮先鋒村,美麗的清花河穿村而過,河中碧波蕩漾,沿岸綠樹成蔭。

“以前河裡雜草叢生、垃圾成堆,好遠就聞到臭氣。村裡也組織大家搞衛生,但搞一下好幾天,後面就沒了積極性。”說起過去的清花河,村民張益蘭直搖頭。

她告訴記者,多虧了屋場懇談會,幹部群衆面對面,三兩句家常開場,一下就拉近了距離,村民們說出了心裡話:年年組織大家除雜草、撿垃圾,治标不治本,能不能由縣裡拿出方案,擴寬河道、疏浚河床來治本,再組織人力抓好日常保潔與維護?

村民們的意見與建議,被逐一記錄在冊。很快,群衆呼聲得到回應。

2020年,清花河先鋒段治理被納入縣裡民生實事,縣鎮兩級财政投入200餘萬元清淤治污擴河道。同時,先鋒村依托2個屋場黨小組,發動20餘名黨員帶動50餘名群衆,一起做好河道日常維護。如今,清花河成了全縣生态保護示範河。

屋場懇談會,也成為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大講堂。

“地少人多,都搞土葬,子孫後代吃什麼?花那麼多錢辦葬禮,還不如把錢省下來培養小孩。我跟家裡人講好了,我百年後一切從簡。”不久前,在三塘鎮大廣村陳木沖組屋場懇談會上,69歲的村民歐迪偉就喪葬問題跟鄉親們敞開心懷聊起來。

近年來,一些農村地區推行“紅白事”節儉辦、簡單辦,但受傳統觀念影響,往往收效不大。為化解這一難題,大廣村借助屋場懇談會,請村裡思想開明的老人帶頭表态“紅白事”從簡,赢得了村民們的理解和支持。

衡南縣還将屋場懇談會作為基層黨組織整建提質、黨務工作清查整治、城鄉治理标準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清廉衡南”等工作推進平台,均取得良好效果。

屋場“服務圈”,便民新橋梁

在屋場懇談會的基礎上,衡南縣大力推進“屋場懇談會 ”“ 屋場懇談會”“屋場 ”“ 懇談”等模式,着力打造屋場“一刻鐘服務圈”,搭建“家門口”便民平台,讓與群衆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職能部門、單位靠前服務。

“學校留守兒童多,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租房單住,假期也沒人管,不安全。學校願意辦托管班,但費用沒法解決,有沒有别的辦法?”去年底,在一場開在寶蓋聯合學校裡的屋場懇談會上,校長全宏細向縣教育局領導“倒苦水”。

随後,衡南縣教育局針對這種情況進行摸底調研,發現全縣很多學校存在類似問題,立即向縣委領導報告。今年2月,縣委辦、縣政府辦印發了《衡南縣在校留守兒童“三愛三護”行動實施方案》,縣财政安排1000萬元用作“留守之家”建設專項經費,重點解決在校留守兒童節假日無人看管等問題。

随着屋場“一刻鐘服務圈”建設推進,黨建服務、社會事務、綜合文化、醫療衛生、矛盾調處等各類服務,都可在村内實現“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為讓“屋場服務圈”更好發揮作用,衡南縣研究出台《關于把黨小組建在屋場上的暫行辦法》,建立了2053個屋場黨小組,把黨員作用發揮在屋場,并由黨員幹部牽頭探索推進基層治理新模式,變“群衆往上跑”為“幹部往下跑”,變“被動接訪”為“主動下訪”,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将其化解在基層,做到“小事不出屋場,大事不出村鎮”。

屋場“産業鍊”,緻富辟新路

長春村是衡南縣三塘鎮最偏遠的村,2018年底脫貧摘帽後,如何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幫助脫貧戶穩定就業增收,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村裡多次召開屋場懇談會,征求群衆意見建議。大家認為,要因地制宜發展産業。

“産業項目既要注重短期收益,也要有長期效益,還要考慮風險因素”“搞種植加工‘一條龍’怎麼樣?可以降本增效”“有些什麼扶持政策,都講給我們聽聽”“集體項目怎麼分紅”……屋場懇談會上,村民你一言我一語,把自己對發展産業的想法與困惑都端了出來。

經過多輪探讨,長春村最終決定種植野枇杷1300餘畝、湘蓮150餘畝,開辦一家湘蓮加工廠。種植基地與加工廠優先選擇本村村民務工,村民可獲得土地流轉金和勞務費等收益。去年,長春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到15.8萬元,較2018年增長了3倍。

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助推鄉村産業振興過程中,通過屋場懇談會,更容易了解群衆想法,既能第一時間宣講政策、消除顧慮,也能集思廣益,商讨制定出适合本地的産業類型與發展模式,激發群衆參與熱情。

茶市鎮怡海村建設的火龍果、葡萄基地,就是屋場懇談會上定下的一個緻富項目。“基地流轉了我家5畝地,最開始我不肯,怕村裡搞不好,不願出租。後來村裡開了幾次屋場懇談會,緻富能人、種植大戶現身說法,我就想通了。”70歲的村民羅召先說,過去自己種油菜、豆子,一年毛收入僅5000來元,現在通過土地流轉 分紅 務工,收入增加了好幾倍。

近3年來,通過屋場懇談會,衡南縣445個村(社區)集民智、聚民力,大力發展稻蝦、有機果蔬等生态農業以及農産品加工業、鄉村旅遊業。去年,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3312.83萬元,比上年增長42%。

本文來自【華聲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