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林檎和釋迦一樣嗎? 大多數潮籍華僑就是乘坐紅頭船到海外謀生,尋求發展紅頭船曾經是中國同世界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也是各地華僑同祖國聯系的紐帶,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潮汕林檎和釋迦一樣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多數潮籍華僑就是乘坐紅頭船到海外謀生,尋求發展。紅頭船曾經是中國同世界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紐帶,也是各地華僑同祖國聯系的紐帶。
清朝雍正時代,南方海盜橫行,廣東潮州、惠州尤為嚴重。當時的政府沒有足夠的水師對付海盜,隻好采用堅壁清野的做法,通過對民船編甲互保的控制,切斷民船漁船與海盜的聯系,以達到防範海盜的目的。規定各省商船漁船在船體兩端頭尾部位和大桅上半截用漆油塗上不同顔色,并刊刻某省某州縣,某字某号等字,以便于進行審批,登記,發牌,稽查等船政管理。按規定,廣東的船頭油以紅色,桅杆亦油紅一半,面寫黑大字。故此稱為“紅頭船”。
來自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紅頭船的故鄉---樟林
樟林,從一個海角荒埔發展成為負有盛名的港口,經曆了多少風風雨雨。她的成長,正似大海起伏的波濤。
清代康、乾年間,樟林是廣東較大港口之一,是潮州紅頭船航泊的基地。北上滬、津、西至雷、瓊,南下可達安南、暹羅、馬來亞諸地。當時,潮州活動貿易的興起,使樟林迅速趨于繁榮,樟林的先輩,移居海外的也日益增多。随着商貿活動的頻繁,樟林埠也成為潮汕地區早期移民出國。對外拓展的重要口岸,故史稱“通洋總彙”。據不完全統計,早期往南洋群島諸國的華僑先輩,60%以上都是從樟林港埠出發的。如暹羅吞武裡大帝鄭信的父親鄭墉(澄海華富村人)、大将軍陳式(鐵鋪石丘頭人)、饒平隆都金财合和陳黉利家庭的肇基者陳煥榮等政要豪賈,都是在樟林港埠乘紅頭船出國謀生的。
清光緒辛卯貢元,樟林塘西人陳海珊所寫《樟北井仔泉記》載:“非特樟之人樂飲斯泉,凡客我樟者,必思一嘗以甘其味。樟人何幸而得斯泉耶!”據說離鄉别井的先輩,在出發的前夕,都要到樟林井仔泉去盛一瓶水,到象鼻山去掏一手巾土,揮淚拜别天地、父母,然後,才步履蹒跚地登上即将遠去的紅頭船。但他們到了異國之後,又把帶去的“水土”,投進異鄉的井裡,表示對當年踏上征途的故裡----“根”----樟林港埠的一種永久的懷念。現泰國樟東聯誼會會徽圖案,就是一艘即将揚帆遠征的“紅頭船”。這正是對千千萬萬僑胞尋“根”心态的真實寫照。
潮汕名果---樟林井仔泉林檎
林檎産量小,果期短,常被認為是一種很不常見且價格昂貴的水果。把林檎埋在米甕裡,是小時候我們常幹的事,硬梆梆的林檎,在米甕裡埋個三天會變得熟軟,拿在手裡還有一種微微溫熱感。吃林檎感覺是有一點神聖的,像佛像上的佛頭,所以也俗稱“釋迦果”,果皮掰下來,果肉乳白,肉質細膩,如膏似脂,口感柔潤,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有一種高貴的甜香氣。
林檎不但甜蜜可口,更有極強的抗氧化作用,延緩肌膚衰老,美白皮膚。具有激活腦細胞和降低血糖的效用,雖然甜如蜜,糖尿病患者卻無須忌口。有抗癌防癌作用,且能調節血壓、抗抑郁,還是一種天然廣譜抗生素。樟林民間還流傳這一說法:“秋天多食林檎,冬日不用進補。”
樟林林檎名播遠近,尤為海外僑胞常念念不忘。鄉賢李紹雄有詩雲:“龍鱗碧甲玉珠球,掌上初扶正入秋。稚荔紅時顔自翠,驕陽斂後蜜方稠。寒脂勝雪幾分白,氣韻如蘭一樣幽。遊子他鄉曾寄語,常因此物惹歸愁。”
林檎每年4月開始萌發新葉、開花、坐果,9月可陸續采摘。小時候,每早趁天剛亮,提起竹筐随爸爸媽媽上山采果,露水晶瑩,帶粉的林檎嬌氣可愛。
林檎花為綠黃色,果實為多數雌蕊集合而成。等到花期,在太陽未全升起前花開一刻,智慧的果農利用軟細的毛筆尖,為雌雄花蕾相互傳粉,我們稱為“點花粉“,這是着實考驗耐心的工作,但對于林檎的繁瑣過程,隻是剛剛開始。
我們堅定傳統綠色種植,為保護好果實不受蟲蠅叮咬,在果實最佳時間,果農們會一樹樹,一顆顆,為它們仔細穿上”衣服“,套上泡沫和透明袋子,為果實裹上層層呵護。
林檎的果實,青翠可愛,渾圓如珠球,以鱗大約淺者為最優。從樹上剪下之後,須經三幾天,才轉化為熟果,這時甜香四溢,其味似蜜體,無論大小,隻要鱗瓣大的,便少核清甜。特大的直徑可達十多公分。籽實黑色如漆,堅硬如檀。在果肉和果皮之間,有一層象脂膏一樣的果醬,更加香甜柔潤,沁人脾。林檎籽還是一味中藥,也可以培苗。家裡的孩子會把黑籽收起來,歡喜等待收購吆喝的聲音路過,賣出去的便成了自己的零花錢。
收成季節,一年最繁華熱鬧,果農起早摸黑摘下新鮮帶粉的果子,送到鄉裡集中的地點等待顧客光臨。來自遠方的客人等待了一年,滿心期待品嘗,還在對去年林檎的回味津津樂道。很多市區買客遠途開車來樟林一睹盛況。林檎在潮汕也是珍稀之物,有多少潮汕人還對它陌生,想品嘗不是買不到,就是貴到買不起。特别是越接近中秋,林檎成了親朋走訪,生意往來,高層送禮的手辦特産,收到林檎的客人無不容悅歡喜,年年客似雲來,供不應求。
在粵東各縣及福建南部,個别地方也種植番荔枝,但果小蜜差,始終不如樟
林所産。林檎對氣候土壤要求高,隻能生長在年平均氣溫22℃以上的地區,适于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土。樟林河美的林檎之所以為上品,和家鄉的土壤空氣環境息息相關,加上祖代多年栽種經驗和精心管理,出産的林檎,清潤甘香,是樟林林檎的最佳品。
說起樟林林檎還有一段趣話。林檎好吃,但不得其法而食,也會鬧出笑話。
上世紀20年代洪兆麟的軍隊掠奪樟林時,聽說樟林林檎有名,從樹上摘下來以後,剖開就像吃蘋果一樣啃,結果生澀難當,大怒,揮刀砍樹,傳為笑柄。也有一些來潮汕公務的,當地人送他們樟林林檎,他們在回去的路上,把變軟的林檎扔了,以為是爛了,把硬的留下,回家用水煮來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