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适合冬天吃的青團

适合冬天吃的青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09:38:27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 通訊員 童詩涵 陳琰瓊

臨近清明,又到了吃青團的時候。青團作為江浙滬一帶的特色美食,有着春天的顔色,獨特的香氣,口感軟糯細膩,香甜爽口。一個青團入口,春天裡很多美好的滋味盡在其中。

這幾天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在甯波鄞州區瞻岐鎮岐化村,山裡的艾葉到了一年中最鮮嫩的時候,顔色翠翠的,散發出一股好聞的香氣。這個時候,村民們都會趁着農忙閑暇的工夫上山采些艾葉回來做青團。

在村文化禮堂門口,幾個力大的村民正在合力将搗臼擡出來放好。一旁的大蒸籠已經冒出騰騰的熱氣,糯米醇甜的香氣溢入鼻孔。每年做青團是這裡的習俗。

适合冬天吃的青團(春天滋味盡在其中)1

“看!她們回來了。”小孩子們大聲喊着,已經迫不及待想嘗到這口獨特的鮮味。幾位中年婦女提着籃子說說笑笑地朝這邊走來,籃子裡是她們剛采來的嫩艾。

63歲的村民王芬飛是做青團的老手了。她告訴記者:“單獨一戶人家是很難做成的,要采艾葉、蒸糯米、揉面、裹餡……需要八九個人一起出力才行,特别是用搡的這個過程,不花點力氣還真不成!”

說起揉面,必須用到老底子的石頭搗臼,一套工具加起來足足有200斤。揉面其實是把熟了的糯米和清洗後的艾葉放在石臼裡,用大錘子一樣的搗頭碾碎後敲打,使糯米和艾葉完全融合到一起。邊上還需有一個人蹲着,看準了搗頭落下的間隙,用手不斷翻滾、揉搓面團。這人不僅要不怕燙,還要有眼力,能快速看出石臼中的糯米團子哪裡還是“白青”分離的,同時快速把它們翻到自己預判的搗頭落下來的位置,在一下一下的敲擊中,兩種顔色完美地混合在一起,調制出可愛的翠綠色。

搡青團是最大的體力活,每一下敲打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氣,不出一會兒便渾身大汗淋漓。蔣國盛和房萬國是老搭檔,一個錘、一個翻,不一會兒,一團通體翠綠的面團就被擡到了大圓桌上,猶如一塊上乘的翡翠,卻柔軟憨實,艾葉的幽香和糯米的芬芳撲鼻而來。

“這個用量大有講究,糯米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則會太硬或是太軟,都影響口感,而且艾葉必須嫩而多汁。”蔣國盛說。

這會兒,所有的人都圍到了大圓桌前。這個大圓桌,當地土話叫做“圓擡米”。農村人家自家吃飯一般都是用小方桌,隻有家裡來客人了,才會搬出這大大的圓桌架在小方桌上,一桌可以容納十餘人吃飯。

适合冬天吃的青團(春天滋味盡在其中)2

此刻的大圓桌上,有的人負責将面團均勻地搓成一個個小球,有的人将豬油芝麻餡兒包進去灑上黃燦燦的松花粉,最後一步是拿磨具印制出一個個精緻可愛的青團。整個過程速度要快,因為面團會快速“結皮”而變得僵硬無法制成青團。

适合冬天吃的青團(春天滋味盡在其中)3

早就等不及的小孩子們一看青團可以吃了,立馬放下了大人們事先盛出來給他們解饞的豬油芝麻餡,伸手去搶青團吃,一口咬下去,爆出了濃郁的黑芝麻醬汁,在陽光下油黑發亮,甜香四溢……

适合冬天吃的青團(春天滋味盡在其中)4

“哈哈哈,你看這孩子兩顆大門牙,粘的都是黑乎乎的餡兒!”歡聲笑語間,大大的竹篩子裡已然擺滿了百來個渾圓的青團,雖然大小并不勻稱,也有做得不那麼精緻的,卻形成了一副生動可愛的熱鬧場面。婦女們剛放下手裡的活,就挑選最漂亮的青團送給村裡的老人吃。

适合冬天吃的青團(春天滋味盡在其中)5

在充斥着機械聲的今天,一個個機器吐納出來的糕點或許更加美觀,卻失去了手工的溫度。反而是這鄉情鄉愁,成就了人與人之間親密的關系。

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在甯波鄞州瞻岐鎮、東吳鎮一帶,至今還傳承着傳統手工小吃制作的技藝,如金團、麻糍、黃餒糕、烏米飯糕、灰汁團、青年糕等等。金團主材為糯米和粳米,餡料多以紅豆沙餡、黃豆餡、芝麻餡為主,皮薄餡多,口味甜糯,清香可口。老百姓一般會在加工時揉入新鮮艾草,再在最外層撒上松花粉,稱之為“青金團”。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