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唐朝大臣,門蔭入仕。後又折節讀書,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27歲的韋應物應舉成為進士。同年秋天升為洛陽丞并開始詩文創作。詩有《韋江州集》《韋蘇州集》傳世。《滁州西澗》是他的代表作。今天我們解讀這首名詩,看看這首名詩是怎樣寫成的。從而幫助我們的同學、快速提升七言絕句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我們知道,《滁州西澗》這首七言絕句共有四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四句詩實際上是絕句詩的四個組成部分,它們依次是起句、承句、轉句和合句。通常我們習慣稱之為“起承轉合”。
那麼,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是怎樣寫成的呢?
唐朝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夏天,47歲的韋應物任領滁州刺史,秋天到任。次年即唐朝德宗興元元年(公元784年)冬天罷任。到了唐朝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春夏期間,49歲的韋應物一直在滁州西澗閑居,到這年秋天,才又官複原職:加封朝散大夫,遷江州刺史。韋應物在離開滁州西澗,走馬上任江州刺史之前,面對滁州西澗的野渡和野渡漂浮的渡船,想到自己在滁州罷任的遭遇,想到罷任期間自己身處荒郊野外的滁州西澗,如同一葉自由飄蕩的小舟身處無人問津的野渡。想到如今皇上頒發的官複原職以及加冕朝散大夫的诏書。韋應物決定作滁州西澗詩一首,以為紀念,從而抒發自己得遇明主感恩盛世的思想情懷。這無人問津的野渡和飄泊不定的小舟兩個意象,組成了這首滁州西澗詩的合句:野渡無人舟自橫。合句中的“橫”字,指的是随意漂浮,準确表達了韋應物罷任閑居期間漂泊不定的生活狀态。
古詩裡的“合句”又叫“結句”,是“完結、結局”的意思。從詩文結構的角度講,“合句”就是七言絕句詩的結局。
有了滁州西澗詩的合句,深谙作詩之道的韋應物知道,接下去就是要構思這首滁州西澗詩的起句。韋應物還知道,起句,意思是詩的開端。韋應物對自己的内心說:“現在,我們面對我們的合句我問你,我們的合句即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前提是什麼?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前提就是我們的起句。”
韋應物自己的内心回答說:“我之所以淪落到罷任滁州閑居西澗這一步,隻是我獨愛滁州的百姓,隻想為滁州的百姓做點好事。因此,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前提即我們的起句應該是獨憐幽草澗邊生。”
韋應物對自己的内心說:“是的,獨憐幽草澗邊生正是我們這首滁州西澗詩的起句,現在有了這首詩的合句和起句,我們就該構思這首詩的轉句。我們再次面對我們的合句我問你,我們合句即野渡無人舟自橫産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野渡無人舟自橫産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轉句。”
韋應物自己的内心回答說:“野渡無人舟自橫産生的主要原因是,春天的大潮以及夾帶春雨的潮水來的太晚并且也來的太急促,就像加封我為朝散大夫以及恢複我的原職的诏書來的太晚并且也來的太急促一樣。因此,我們的轉句應該是春潮帶雨晚來急。”
韋應物對自己的内心說:“不錯,春潮帶雨晚來急,正是我們這首滁州西澗詩的轉句,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構思我們這首滁州西澗詩的承句。承句,既是轉句的前提,又是起句的結果。我們面對我們的轉句我問你,我們轉句即春潮帶雨晚來急的前提是什麼?春潮帶雨晚來急的前提就是我們的承句。”
韋應物自己的内心回答說:“春潮帶雨晚來急的前提是,朝裡朝外上上下下有太多的好心人為我進言,就像樹上的黃鹂在茂密的大樹上整日啼鳴,才有了我今天的加封和複出,因此,我們的承句應該是上有黃鹂深樹鳴。”
韋應物對自己的内心說:“對,上有黃鹂深樹鳴,正是我們的承句。起句裡是下有幽草,承句裡就應該是上有黃鹂。起句裡幽草在澗邊生長,承句裡黃鹂就應該在深樹啼鳴。現在,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它寫下來,以便日後再做斟酌。”
韋應物自己的内心回答說:“好吧,我現在就把它寫下來。題目是《滁州西澗》,起句是獨憐幽草澗邊生,承句是上有黃鹂深樹鳴。轉句是春潮帶雨晚來急,合句是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就是千古名詩《滁州西澗》誕生的故事。
有評論者說,《滁州西澗》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是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鹂,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全詩表現的是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等等。如此解讀《滁州西澗》這首七絕古詩,實在是驢唇不對馬嘴,暴露出評論者既不懂得詩人韋應物的為官心志,也不懂起碼的作詩之道。
好了,今天的講座到此結束,感謝你的收看,我們下一講再見。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