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河燈清賞:火裡蓮花水中開,亂紅深綠共徘徊
”色界本知空色相,恒河休歎劫成灰。“明朝李東陽《河燈》
河燈起自佛教之前。自人類會使用火,在江湖上狩獵,就必然會使用河燈。那是在茫茫水域的坐标,是最起碼夜晚的安全感,渴望同類的相援相救。
火代表神性與光明,存在與期望,向諸神的供奉裡必然有火,一焰之達,隔絕野獸與鬼魅。上古的鬼魅是自然界各種不可知的現象和感覺的總稱,和後來人世之後的鬼魂是兩種概念。
古人又敬水和喜水,春天稍微暖和,就要用流水洗去疾病,那滿河的香花香草,是對自然的祭祀也是對自己的加福。流動的水代表清潔和生生不息。盛大的祭祀花樣翻新,就有了曲水流觞的故事,杯子和鮮花順水而下,被人撿到,如同福氣輾轉在手中。
春秋對自然神靈與先祖的祭祀源遠流長。入夜燭火代表聚集和生氣,在水邊倒映成渾然的兩個世界。将可以漂浮的祭祀品,配上小小燈火,無需去探讨起在何年何月。
荷花茂盛的地方,總會有荷花浮在水上。荷花可不是外國傳進來的品種,那是伴随中國人的古老植物,生生不息是它的本色。就算是花凋葉落,有根和蓮子不死。考古出來的千年蓮子仍舊開出盛唐的花朵。
中國人對火,水,蓮花的歡喜比佛教道教要早。更樸素天然。因為在一個大的自然循環中,萬物自然轉化,總之比佛教道教要早。
荷花燈也出現得早,要知道中國是最早出現紡織品和紙張的國家,對火運用的成熟,表現在千家萬戶的燈光。而荷花圖案和形狀的燈具,那真是用起隻說是尋常。但把荷花燈大規模放在水裡,在七月十五這天,确實和佛教有關。
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興盛,梁武帝倡導水陸法會,僧人在水中放生。唐朝在道教之外并行佛教,西域傳來的佛經将蓮花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那荷花的象征意義得以擴大,一朵蓮花是一顆向佛的心,所以蓮花燈廣泛出現在佛寺和禅堂。
“白石蓮花誰所供,六時長奉佛前燈。”唐朝李商隐。這個時候蓮花燈哪怕輾轉在心河之上,是很少放在水裡的。
宋朝之後,佛教道教民間化,廣有受衆,七月十五原本是神職人員的專業法事,因為繁榮和受衆多,皇家參與度高,其儀式更加完善,其導向下沉,成為祭奠和超度亡魂的重要日子。有誦經,法會,放焰口,在水中的蓮花燈具有更強烈的審美和精神意義,那是一種靈魂的渡。大規模的蓮花河燈給人的視覺是震撼絢爛,人心在此時得到浩大安撫與甯靜。
宋明之後,放河燈成為民俗,有宗教的,有官方的,更有百姓自己的,點綴初秋的圓月之夜。
此時真正的荷花已經到了尾聲,而人工的荷花燈,點燃了荷花的靈魂,它們像一個個水上的浮舟,用燈火的方式再現。它們有更重要神聖的任務,就是托起天地間飄蕩無主的鬼魂,那是人們所設想的鬼魂的方舟,飄向盡頭。
“火裡蓮花水上開,亂紅深綠共徘徊。
紛如列宿時時出,宛似流觞曲曲來。
色界本知空有相,恒河休歎劫成灰。
憑君莫話然犀事,水底魚龍或見猜。”明朝李東陽《河燈》
明朝的李東陽非常唯美也非常生動地記錄了荷花燈的壯觀和承載的意義。寫的犀利而美。
那本來是燈火的蓮花,現在開在水裡,随着自然流水它們在河中徘徊。你看它們多像天上的星辰,次第點亮,它們仿佛是點亮的酒杯,排着隊蜿蜒往下走。
重點來了,他談河燈的意義。這世界佛教也說,一切都是假的空的,是泡影,但是正是這荷花燈的存在,讓人不會相信劫難成灰,因為最壞的境地都會有美麗的荷花燈做指引,生生不息呀。
這個時候,你應該安靜守在河邊,不要大聲喧嘩,也不要點穿這些都是假的。因為會驚擾水下的魚龍,說不準會有什麼突發的災難。
這個李東陽寫得真是細緻和懇切。仿佛是插了牌子,水邊放河燈不要喧嘩,注意安全,守護這靜穆的美。
明清之後,大規模的河燈成為秋天夜景的絢爛,也是人們休閑觀賞的好地方。乾隆皇帝在祭祀了鬼神之後開始享受皇家園林的河燈壯觀,他寫得何其豪華璀璨,豪華壯觀的荷花燈讓他麻醉在自己所締造的太平盛世裡。
“太液澄波鏡面平,無邊佳景此宵生。
滿湖星鬥涵秋冷,萬朵金蓮徹夜明。
逐浪驚鷗光影眩,随風貼葦往來輕。
泛舟何用燒銀燭,上下花房映月榮。”乾隆《中元觀河燈》
但是曆史學家也指出乾隆在位時間長,且晚年好大喜功,喜歡奢侈排場,這些隻供皇家的河燈并沒有産生更多的效益,不過是他一個人的狂歡,而盛世的背後是國庫空虛,清朝由盛而衰。
但是民間,河燈和蓮花燈逐漸凝聚着個體的生命悲歡和願望。少女們在水邊放燈,帶着對未來的祝福,中年人在水邊放燈,那燈上寫的都是對亡故親人的思念。
水火燈構成中元節奇異的絢爛和美麗,這種美有時候會讓人落淚,但是那是願望的生生不息,如永恒的荷花,滋生在四季,是宗教的,但更是自然的,人心的。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