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丹•松贊林寺
青稞架、木瓦房、牦牛群、威武的藏獒、高聳的白塔、聖潔的雪山、廣博的牧場……幾乎所有去過香格裡拉的人,都會記住,這一切,構成了這片天堂聖境特有的風景,而這一片天堂聖境的靈魂所在,就是被稱為香格裡拉神靈栖地的噶丹•松贊林寺。
暮鼓城鐘
松贊林寺是清康熙皇帝與五世達賴共同敕建的藏區十三叢林之一。藏功第十一繞迥陰士羊年(公元1679年)寺廟興建,直到陰鐵雞年(公元1681年)竣工。建成後的松贊林寺,是迪慶地區的最高機構,是區政教合一的集中體現,也是周邊滇、川、藏地區最為著名的道場。
在藏傳佛教的佛學中,天界分為“六重天”,其中,第四重稱為兜率天宮,經彌勒菩薩法力所為,變得莊嚴神聖,美麗如畫,因此,也被稱為彌勒淨土。“噶丹”即為藏語中的彌勒淨土。松贊林寺首冠噶丹,其一意為人民所向往的美麗如畫的兜率天宮;其二,為傳承教派習俗,顯示其與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首創的噶丹寺一脈相承。
主建築紮倉 藏語依意為僧院
噶丹•松贊林寺的主體建築群由紮倉大殿、宗喀巴大師首創的大殿、釋迦牟尼大殿三座大殿,紮拉菊護法神殿,八大康參與及270餘間僧舍組成。依山勢而建的寺院建築群形成了曼陀羅勢的布局,八大康參如同八瓣蓮花環繞主殿,寓意着吉祥環繞的人間樂土。
主殿上層鍍金銅瓦,殿宇屋角獸吻飛檐,又具漢式寺廟建築風格,下層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數,大殿可容1600人。左右牆壁為藏經“萬卷櫥”,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達賴銅像,其後排列着著名高僧的遺體靈塔。頂層正樓特設經舍佛堂,供奉五世達賴、七世達賴佛像,以及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等。
主殿上層鍍金銅瓦,殿宇屋角獸吻飛檐,又具漢式寺廟建築風格
主建築紮倉,藏語依意為僧院,是僧衆學習經典、修研教義的地方。後殿供有宗喀巴、彌勒佛、七世達賴銅佛,高三丈有餘,直通上層。中層有拉康八間,分别為諸神殿、護法殿、堪布室、靜室、膳室等。前樓客廳供貴賓宴會及觀賞“羌姆”(面具)舞時使用。頂層正樓設精舍佛堂,供奉五世達、七世達賴佛像,以及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等。佛堂正南為高聳的鐘鼓樓,清晨、正午、黃昏擊鼓報時,聲聞十裡。
在寺院的小路上行走,随處,随時可以遇見身着暗紅色袈裟的僧人,老僧們莊嚴肅穆卻又不失祥和,當你穿行在大殿和僧舍之間,感受到的不僅是寺院宏偉莊重的外表,更是這個民族虔誠友善的内心。
來自各地的遊客拾級而上
藏族把行走視為一種修行,圍繞寺院一邊行走、一邊祈福,是藏民轉經的重要方式。松贊林寺的轉經路線分為外轉經和内轉經,其中,外轉經沿着寺院圍牆外的小路,手持佛珠,口誦真言,為家人祈求平安,為心靈保留甯靜。
松贊林寺
對于松贊林寺,春的起始是有标志性的節日的,僧人們将舉辦一場法事活動,感謝佛祖帶來新的希望,為百姓祈福。迎佛節,在藏語中米浪清波大法會,僧人們擡出未來佛,信徒們将手中的哈達,寄托着無限的祝福和至高無上的贊頌,抛向未來佛的法台。數萬的信徒和千餘名僧人會一直拖着法台和唐卡,從大殿前的廣場出發,圍繞外轉經線路走上一圈,法号長鳴,這不僅是一場法事活動,更是一場贊美和迎接春天的儀式。
也許你不是佛的信徒,卻也無法拒絕這座寺院的召喚,甯靜、空靈,晨鐘暮鼓,燈影煙香。當地藏民用最純淨的靈魂供養着神靈,世代延續、生生不息。他們虔誠的點燃千年不滅的酥油燈,照亮幽深的佛堂,永無休止的轉動着經輪,念誦着祈福的經文當你踏過千年前的那道門檻,仰望佛陀,前世,今生早已釋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